8月17日准时薅羊毛
到底是哪个殷商勇士还没刷《封神》啊…!!
宝子们还记得羊之前写过的封神事件吧?在那篇文章中羊说妲己的概念海报有很强的男凝感
因为封神榜这个题材在国内其实已经被拍过很多遍了,而且每次涉及玄幻的剧集最后拍出来的呈现效果基本都一言难尽,这导致羊——
看封神之前:什么洗钱烂片
看封神之后:妲己海报貌似是全片唯一bug
没错,抛开剧情不谈,封神全片的美学造诣在羊心里已经近乎“封神”。
2023中式美学巅峰是封神吗?
其实《封神》这部电影的评论还蛮两极化的,喜欢它的认为剧情很燃且特效很赞,不喜欢它的觉得电影空有画面却剧情单薄。
但作为美学博主,电影在审美方面的造诣确实有震惊到羊。
壮美恢弘的雪原之战,华丽壮观的朝歌之城,以及一望无际的麦城西岐,都让人对中国史诗的想象有了一层实感。
比如影片开头的冀州大战,是封神给羊带来的第一个震撼。
破裂的冰雪大地和装备整齐的军队,灰暗色调再加上低吼着的风,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战争前的肃穆。
一个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概念设计。
因为概念设计决定了全片基调,相当于设计行业里的效果图。
所以在最初,整个剧组就要先确定导演想要的那种最纯粹的,最极致的美学风格。
《封神》的理念就是讲述中国人自己的史诗,而基于这个初衷,封神在场景设计上遵循的完全是最纯粹的中式风格。
故事是发生在商朝的,但《封神演义》是写于明朝,所以在美学设计上,导演决定使用七成水陆画,三成殷商,还有少量的宋人山水。
或许很多人说这种设定并不符合史实,但幻想类电影要表达并不是所谓的历史真相。
封神想讲的是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讲中国的情感方式,讲中国人的英雄情结,讲中国人如何在真假与善恶中抉择。
一个最中国的故事,必定要匹配上最中国的美学风格。
所以片中的美学元素也并没有局限于殷商,而是把中国历史上很多美学元素进行了并不突兀的融合,形成独属于封神的美学世界。
元明时期道教水陆画般的昆仑美学设计
电影美学首先就体现在人物设计上,而《永乐宫》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
永乐宫的创作时期和封神演义的比较接近,二者对人物的想象应该是比较接近的,《永乐宫》作为中国写实人物画的巅峰,对影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影片中几个伯侯所佩戴的冠其实都参考于永乐宫,剧组想要把最经典的故事变成当代价值观和美学的呈现。
电影里人物造型的基本来自于元明时期的道教水陆画,但同时又结合商周时期的纹样,如饕餮纹和云雷纹。
可是在整体逻辑上,几个人物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宝子们可以看下电影里皇室和伯侯的形象概念
为什么纣王和太子主打白色?
因为在史实记录中“商人尚白”,所以殷商皇室的主色彩是白衣配上华丽的金色纹饰。
而东边,也就是姜王后的家乡主要是以蓝色为主,呈现出海洋的感觉,包括姜王后的身上还会佩戴一些珍珠及贝类。
南伯侯那边的主要色调为红色。
因为在故事大纲中,剧组人员对那里的想象主要是亚热带丛林地区,所以部落感也要比其他四个地区更强。
北地的设定则为灰色为主,因为在想象中那里就是苍茫的冰雪大地,甚至可以直接用鹿皮做衣。
其实从电影里北伯侯之子的性格就能看出,北地的原生态感要更强。
西岐则是黄色,且偏土黄色。
它代表麦田,代表土地,呼应着原始农业。
妲己的人物变化跟造型上的设计也息息相关,亦人亦妖,衣服设计上还有着巫师风。
最初是华丽规整,之后是诡魅性感,最后则处处透露着野心。
而除了这些打眼可见的内容,《封神》在剧情和审美上的用心还体现在细节上。
你以为那些宫殿都是视觉特效?不,他们都是真的…
电影的美术设计做了好几个月的场景塑形,之后会把这个设计给现场的木工进行详细安装,最后才会到视效手里。
光是龙德殿这一个地方,就有100多个泥雕和木雕一起做了三个多月。
剧组在全国各地一共请来了四五百位木雕的民间艺术家,共同参与了场景的造型创作。
“工人们每天都在雕,雕了整部戏。”
龙德殿后面的屏风格外漂亮,上面有很多复古的图腾,不仅精美,还有很强的叙事性。
殿里的木雕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商汤灭夏桀的内容,有对战争的描绘,还有简狄捡到玄鸟蛋的场景。
这不仅仅是图案的堆砌,更凝结着商周历史。
光是龙德殿的搭建时间就耗时半年。
可以说每一顶柱子,每一块地板,每一个屋顶上都有独特的图腾纹饰。
在中国电影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电影可以做到完全地细节化处理,封神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最近在电影博物馆里有个关于《封神》的展,里面放着殷寿一家三口的衣服,其中姜王后的衣服最让羊震撼。
衣服上面的玉石全部是一块块雕的真玉石,金黄色的云肩由300人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完成。
服装是非常重要的道具,除了羊在上文讲过的造型以外,材质也要符合人物形象。
比如姜王后的衣服至少有七层工艺在同一块布上,突出皇室成员的奢华。
再比如仙人的衣服选择的都是那种很薄纤维的有飘然感的材质,它们有很多种,不止是一种材料
光是概念设计的工作剧组就花了将近两年。
他们一共设计了八个多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被认真钻研、打磨,直到最后变成最适合影片的形态。
再说个冷知识:148分钟的影片,剧组还花费一年时间做了125分钟的动画预览,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逐帧研究会发现,不管是商周的图腾、纹饰,还是主角配角的服饰,抑或是场景上的构造,剧组在每一处细节上都足够用心。
这部电影不仅表达了中式古典美学,更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用心的影片之一。
封神三部曲
完善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
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这样。
封神的意义其实不仅是对中国神话故事的再次表述,而是对中国的整个电影工业体系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想想“六公主”官方为什么要对封神路演进行全程跟拍?
因为乌尔善的《封神》是现象级的。
首先,工业体系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工业实力及技术的经济活动的有机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间流的整体。
而如果把这个逻辑体系放在电影中,就是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的计划与执行。
很多人对封神不满意是因为觉得它太过于西方,特别是雷震子的造型设计。
这一点其实也没错,因为封神剧组的制作顾问就是《指环王》的制片人。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西方的电影工业比我们起步更早,也比我们更加成熟。
把有经验的人找来带着没有经验的我们去拓展一条还没有人开脱过的路,对整个中国电影都是一件好事。
电影工业体系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计划”。
通常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而封神从筹备到拍摄再到最终上映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总投资差不多30亿。
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家都在干什么——
找人,从全世界找最专业的从业者;
培养,把工作人员送去好莱坞培养;
设计,对标最中式最纯粹的美学;
制作,完成最细节最完美的成品…
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结合,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对剧组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而大多数观众最在乎的演员人选也是这个体系之一。
羊对封神最满意的一点是剧组没有从现有的演员里挑人,而是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全球海选,一共有上千人参加了面试。
每个过了面试的人会进入到单独的训练营中,每天进行马术、射箭、古典文化等课程。
如果坚持不下去,那就走人,如果坚持下来了,最后也不一定能分到角色。
这种选拔对演员来说或许非常残酷,但对于电影来说却是非常大胆的尝试,属于是亲自把素人培养成专业演员。
且三部连拍本身就是非常先锋的想法,虽然会节约成本,可一旦第一部口碑不好,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封神记录在册的人都8000人,最巅峰时一共有2600多人同时在组,这已经完全是一个中大型公司的规模——
每个人在其中都肩负责任,大家顺着计划执行着自己的工作,保证这样一个庞大又有野心的项目不出差错地运行。
而这本身就达到了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工业氛围的剧组形态。
封神的工作人员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别说山有多高,你先说你要不要过去。
一个作品是否用心大家都看得出来。
其实在封神之前,这两年国内也出了不少制作精良的影视剧集,比如《妖猫传》、《长安十二时辰》、《流浪地球》等。
在场景构造与特效方面,他们其实都给中国电影行业带来过惊喜
今天我们看到了这场史诗般的中式美学与中国故事,以后也会有更多中国叙事等待着电影人们挖掘。
《封神》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即使《封神》确实把中国电影工业带上了另一个高度,但羊相信封神不会是最好的那个——
它只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逗号,而非巅峰。
如果你也被封神给感动到
别忘记给文章点赞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