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奥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平的办公室画板上,挂着一幅中国地图。此时孙立平脑中正在勾勒着一条线路,一条横跨祖国南北,包容平原山川的环中国之路。这就是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他脑海中的雏形。同年9月,第一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便诞生了。当时,中国的公路自行车环赛虽没有现在的种类繁多,但也星罗棋布。但众多环赛,皆是以某个区域为“根据地”,进行单一地区的环骑。“环中国”这一大胆设想的实现,一举使中国拥有了仅次于环法、环意、环西班牙的世界第四大跨度与持续时间的公路自行车赛事。首届环中国的路线一经公布,便引起一片关注,西安、华山、三门峡、洛阳、郑州、泰安、石家庄、天津,跨度长达四千余公里。五省市一直辖市的统一协同配合,在中国单项体育赛事运营的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办赛的第一年,困难同样是免不了的。“在当时,虽然环中国是一个新生的比赛,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受到最专业、竞技水平最高车队的关注和参与。于是我们向很多高水平车队发送了参赛邀请,但是回应寥寥。”孙立平回忆第一届环中国进行车队邀请工作时无不感触地说。“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随后又向这些车队发送了赛事的介绍材料。在看到了环中国的路线设置和跨度后,这些欧美传统自行车强国的高水平队伍纷纷表现出了对比赛浓厚的兴趣。虽然由于比赛等级原因,积分和奖金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国外高水平运动队对赛事本身在竞赛以及赛事规模上的认可。”
亮点渐现:“环中国”潜力巨大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实在是太大了。”当被问及第二年环中国的办赛感受时,孙立平如是说。的确,在经历了第一年比赛的摸索与探究后,环中国在第二年直接提出了“环中国自行车嘉年华”的概念。在每一赛段比赛日当天,都组织运营了大型的自行车文化互动展示区。组委会将与自行车运动有关的各个方面,以互动娱乐的方式,逐一展现在了群众面前。其中还不乏对环中国赛事倾力相助的赞助商,他们在嘉年华中一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和受众直接互动对话的机会。
“嘉年华是环中国作为自行车文化传播者这一自我定位的具体表现。”孙立平认为。
2011年,中国自行车运动的群众基础固然非常好,但真正的高水平职业赛事和大众对这项运动的欣赏水平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环中国嘉年华”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粘合作用,使得民众在参与到公路自行车比赛观赛中时,更容易找到与自行车文化互动,感受自行车文化的方法。
有了第一届赛事成功举办的经验,第二年组委会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将赛事进行整体包装和推广。例如第二届环中国在和中央电视台的合作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央电视台同年以四档体育新闻滚动播出加早间专题节目的形式对环中国进行了系列跟踪报道。同时,组委会还通过与国际大型广播电视联盟机构合作,使比赛情况直接在全球五大洲得到了同步播出。
渐入佳境:“环中国”创直播里程碑
“环中国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们需要再电视表现上不停地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新的刺激。这样才能在如此多元化的体育赛事产品中脱颖而出。”孙立平谈到第三届环中国时最先说到的就是环中国在2012年完成的一个壮举。
“当时,国内的公路自行车环赛已经很多了,但是还从没有任何一个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全程的现场直播。而体育比赛的魅力恰恰就在于竞技的紧张刺激以及不确定性。因此环中国在第三年克服了各个方面困难,实现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公路自行车环赛在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公路自行车环赛的历史上的里程碑。第三届环中国分别对西安赛段、天津赛段进行了现场直播。而中央电视台为这两场史无前例的直播仅仅工作人员就出动了近200人次。每一站比赛120分钟的直播背后,是为期近两个月的路线勘察、信号测试、后勤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大量准备工作。在2012环中国天津赛段直播结束后,无论是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还是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团队,情绪都是非常激动的。“这对中国公路自行车比赛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孙立平回忆起这件事还不无感慨道。
另一里程碑,便可以说是环中国业余赛的创办。在办赛的头两年,巨大的群众自行车运动基础就让环中国组委会感到又惊又喜。在第三年,环中国向全国范围内的骑行俱乐部广发英雄谱,召集全国对骑行运动有热爱、有激情的业余骑行爱好者欢聚一堂。在与职业比赛相同的赛道上一展身手。这一举措得到了众多骑行爱好者的热烈响应。第一届环中国业余精英赛报名参加的队伍就有30余支。最后组委会只能迫于比赛章程的限制,有选择的邀请了20支车队前来参赛。“业余赛是增加环中国厚度的平台,是能真正推动自行车运动发展和普及的比赛。”孙立平在谈到业余赛的意义时如是说。的确,业余赛也恰恰是环中国身先士卒践行他们作为中国自行车运动传播者所肩负的责任。
走向成熟:“环中国”国际化视野
在回忆起刚刚结束的第四届环中国比赛时,孙立平显得意犹未尽:“通过四年的摸索与发展,环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自己特有的路。”的确,前几届做的铺垫,在第四届比赛上都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截至目前,对2013环中国进行持续跟踪报道的国际电视台已近30个。像法国二台等欧洲主流体育电视台还专门派出了报道团队,跟赛进行报道。“有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对我们提高竞赛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孙立平之所以这样讲,恰恰是因为有了前几年国际媒体投放的努力与积淀,今年的比赛在国际车队的报名上出现了井喷。众多欧美高水平职业车队纷纷表示出了对环中国的兴趣。数支参加环法、环意比赛的顶级职业队也都表示希望参加这项中国目前跨度最大的自行车环赛。“最后由于名额有限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拒绝了几只非常优秀的欧美车队的申请。因为作为中国自己的自行车比赛,中国本土车队的外卡参赛权是必须得到保证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国际高水平运动队同场竞技的机会。”
同时,环中国组委会在今年的比赛中,组建了国际工作团队。团队工作职责包括了竞赛路线设定、赛事视觉体系设计、电视转播拍摄、赛事图片服务等方面。该团队绝大部分又参与过欧洲顶级职业环赛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在赛事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也给组委会带来了许多宝贵的高水平办赛经验。“整个赛事由于他们的加入,像发生了化学反应,很多运行环节变得更加顺畅,运动队的参赛体验和观众的观赛感受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孙立平这样评价今年的国际工作团队。
同时,作为除奥运会外,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环中国对横向的行业内合作和整合也没有忽视。2013年环中国和体育彩票就做了很成功的尝试,通过环中国体育彩票的发行,让群众又多了一个和比赛进行互动的方式。同时彩票的收益还直接用于比赛承办地体育事业的发展。真正使得环中国像是一名群众体育使者,为她经过的地方带来群众体育发展的契机。
“如果让我总结环中国这四年完成了什么,我只想说,我们逐步在努力建立中国自己的自行车环赛品牌。”孙立平在总结环中国四年历史时说道,“比赛从无到有,我们一直对各个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们在发展历程上所有的尝试,有失败、有成功。但每一点滴的努力都是铸造环中国这一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基石。我相信,环中国必定能掀起我国自行车运动的风潮。同时驾着这股春风,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自行车运动的魅力。更多的城市也将从这项赛事中获益,这就是我们作为自行车人最希望看到的。”
(孙冬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