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啸声划破了夜空。这种情形以前也有过,但这回是空前的。”小说开篇这一句不仅拉开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绕不开的长篇经典的大幕,也预言式地揭示了小说本身跨越时空的伟大意义。毫无疑问,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确实是“空前的”。
1973年在美国出版后,《万有引力之虹》便引起轰动,它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也被誉为“超越人类智识的伟大小说”。知名评论家邱华栋曾说,“小说中包含着当代社会丰富的信息,风格独特到了没有人可以模仿的地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更是把《万有引力之虹》看作现代文学的顶峰之作,骨灰级科幻必读经典。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也屡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2008年,《万有引力之虹》简体中译本面市,成为继《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后译林社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翻译界存在已久的空白,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也入选2009年“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此后绝版多年,不少忠实读者一直等待此书再版,有书友在几年前便开启了“日催”模式,隔三差五在豆瓣上打卡询问译林出版社该书的再版信息。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近日,译林出版社重版推出《万有引力之虹》精装全译修订本。据悉,新版《万有引力之虹》是译者张文宇在首版近十年的翻译之后,对译文做出的一次全面修订,随着对文本理解的不断加深,他对原译中表达不够精准,以及涉及知识性错误的地方均进行了改正和优化,修订超过两千处。
2020年,距离初版过去了12年,时间之轮越来越快地驶入五十年前品钦在书中预言的后现代社会。今天,再版和阅读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和警惕技术的发展,展望自身命运的走向,尤为重要。
《晶报·深港书评》
《万有引力之虹》精装全译修订本
[美] 托马斯·品钦 著
张文宇 译
2020年4月
没人敢说真正读懂了这部难读的奇书
“在全世界如今在世的小说家当中,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可能是最晦涩、复杂、难懂的了。”诚如邱华栋所评,晦涩、复杂、难懂确实是读者关于《万有引力之虹》的几乎一致的评价,该书也成为一本出了名难读的奇书。
《万有引力之虹》这部巨著故事情节复杂,梦境一般的幻想中充满了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五花八门、古怪零乱的叙述,似是而非的议论以及物理学、火箭工程学、高等数学、心理学、国际政治、异常性爱的描写。小说情节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内容从社会学、历史学、性心理学,到数学、化学、物理学、弹道学、军事学,几乎无所不包。作品中有400多个人物出场,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和轴心国的将军和士兵、科学家、技术精英、财阀头脑、特工、妓女、土著人种,七十多个场景的发生地点遍及南北美洲、非洲、中亚、东欧和西欧,眼界极为开阔。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晦涩、艰深的写作手法,为文学评论界带来了无数的话题,也为普罗大众的阅读设置了极大障碍,让它成为“挑战高智商”这一阅读类型的代表作品。有评论表示,“出版近五十年,没有人敢说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更没有人敢就此错过”。
《万有引力之虹》不仅是一本有如神助完成的大百科全书。它对这个世界深刻的预言性和未来感,让它的分量和价值历久弥新。十年来,它已发酵成为文学界的第一奇书,不断撩拨着阅读的挑战者,激发着最酷、前卫的灵感,也一直在等待着未来真正的读者去挑战它。一个变幻不定、纷杂混乱的纪元,需要一本伟大的、高于我们的书来定义。正如译者在修订版后记中所言:“品钦这部小说,出了名的难读。后现代小说,往往打破了传统的(即多数读者习惯的)审美距离,有时近到看似毫无意义的大小便放屁,有时则远到小说元结构的消解,弄得小说不像小说(至少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使读者在建立阅读连贯的过程中颇费周章,甚至不知所云。但优秀的后现代小说,其魅力也恰在于此,距离打破,共鸣减少,张力剧增,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阅读努力,但如果努力成功,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托马斯·品钦
一个“消失”的谜一样的作家
《万有引力之虹》在阅读史上的空前还在于,它在1973年出版后就曾引起极大争议,普利策小说奖因此空缺。作为一部“后现代史诗”,它以百科全书式的叙述,洞若观火地分析了现代和未来社会运行的机制。在著名评论家、《西方正典》作者哈罗德·布鲁姆看来,作者品钦是当今美国小说家中最有活力,成就最少存疑的。他尖锐地指出:“我们目前正处于品钦的时代,一个人造物和偏执狂的时代,被系统控制。品钦惊人的创造性,在于他再现了挑战系统的冲动,即便这种冲动和再现总是被击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超越了历史,以冷静的旁观者的姿态预言着被技术支配的社会,同时追寻着限于困境中的人的本性与救赎之路。
译者张文宇就认为,品钦的作品里总是有这样的潜台词——“人啊,别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更不要认为自己多么圣洁”,人的内心多少都隐藏着邪恶、凶残、疯狂、自私、虚伪,而人的大小行为都可以从中找到动因。品钦“致力于挖掘这些深层的、微妙的东西”,同时,“也在探索人类获得救赎的道路”。
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同《万有引力之虹》本身的种种谜团相比,其作者托马斯·品钦更宛如谜一般的存在。他曾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工程物理学,美国海军服役两年后,又转入康奈尔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位。1974年,他因《万有引力之虹》被授予美国全国图书奖,但拒绝领奖。品钦的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意旨、风格和主题,涉及历史、自然科学和数学等不同领域。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应该是他的。但他对自己的个人生活讳莫如深,成名后深居简出,以至于四十多年来,没有一张他的照片流传于世。甚至当有好事者去康奈尔的年级名册上查访旧档案时,竟然发现惟独品钦的那页上照片不翼而飞。这反而使外界对他的私生活同对他的作品一样,更加充满好奇和无奈。
在这方面,或许品钦和钱钟书所见略同,他们可能都喜欢这句诙谐的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就在磅礴的文字中与品钦相遇吧,说不定他就藏在某一页,某一段中。
《万有引力之虹》金句摘录
·大自然只有形态演变,不会彻底消亡。我学到的全部科学知识,包括不断学得的新知,都使我坚信:我们死后,灵魂继续存在。——韦纳尔·冯·布劳恩(V-2火箭设计师)
·尖啸声划破了夜空。这种情形以前也有过,但这回是空前的。
·以前,脑子可以自由散步,随心所欲地收集记忆的图像,不像现在,蒙上了灰尘,封闭在棱镜里。
·我想把那段故事带回给你。我记得,你以前经常低声讲述我们将来在月球上生活的故事,帮助我入睡……你现在没兴趣讲那些故事了吗?
·阴影最真实的时刻是你在天空中看见光点的时刻。
·夜晚的边缘,人们排成一条长长的弧线,都在对着第一颗星星许愿……永远记得,第一颗星星挂在他的双脚间。
·战争从来也根本不是政治的,政治都是演戏,都不过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私下里,它却受技术需要的指示……受人类和技术之间的阴谋支配,受需要战争能量爆发的东西支配。大喊着:“去他妈的钱吧,[嵌入国家名]的生命危在旦夕,”而真实的意思却最可能是:黎明就要到来了,我需要夜晚的血液,需要资金,资金……”
·别忘了,这场战争真正的目的就是做买卖。杀戮和暴力可以自行运作。战争中大量死人,这个特点好处很多。可以制造场面,转移视线,掩盖战争的实质。可以提供载入史册的原材料,让孩子们学到的历史成为一系列暴力事件、一连串血战,为他们进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最难能可贵的是,大规模的死亡会刺激那些有正义感的普通人、小人物,使他们也想趁这些人还没吞完那张大饼时抢它一块。战争其实是市场的福地。
·恩赞想要创造的东西将不会存在于历史中。它根本不需要任何着意的改动。时间,其他国家所谓的时间,将在这个新的创造物中枯萎。厄德士温洞穴和火箭一样,将脱离时间。
·所有关于因因果果的说法构成了世俗的历史,而世俗的历史只是一种障眼法。
·(布利瑟罗)无论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还是和狂人的理想主义者都能说上话,绝对地通情达理,使每个人都能得其所哉。他是一个全新的军人形象,有的地方像推销员,有的地方又像科学家。
·今晚,回家的路走起来很漫长。听听这模仿天使的歌声吧。远在基督出世之前这里肯定就有祷告的夜歌了。歌声可以增加人们多活一夜的信心,用爱和啼鸣声照亮回家的路——就一夜,留下清晰的回家路径。
·他受到蛊惑,相信了一个道理:懂得了火箭,就能真正懂得如何做一个男人。
·就在这儿,在这黑暗寂静的画面上,火箭的尖头以每秒近一英里的速度下落着顶上方,这是它最后一段无法测量的距离。
·但是在我的身内确乎有着一种素质,
能战胜磨难和时光,我死而它犹存活。
这是他们所不知道的非人世的东西,
像一张无声的琴留在记忆中的音乐。
·有一种人的灵魂动荡而且燃着火焰,
它不愿在自己狭隘的躯壳里居停,
却总喜欢作非分的幻想和憧憬;
永远难以熄灭,一旦它的火势高涨;
它嗜好冒险,除了厌倦休息的安宁,
不知厌倦;这种心灵深处的热狂,
正是他和同病者们不可救药的致命伤。
记者/段凤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