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师恩难忘,论教案的必有性

首先祝所有老师、所有教育工作者,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刚才在初中群里与老师的对话,让我有些恍惚。

仿佛记忆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年代,一身“装腔作势”的的“南帅”牌西服。是的,我的笔名就是由此而来。

感谢在我的人生中遇到了诸多良师,凤凰小学的郭金莲老师。敬业中学的党老师,方老师,刘老师。黑家堡中学的邢海燕老师。

值此双节,再次由衷的感谢!

我的学习不好,一直都是垫底的,从小学到初中,记的那时候的我,连迷茫都谈不上。只能说是茫然的。这种茫然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一,直到一次与我英语刘老师的一席长谈才仿佛打开了我对未来认知的窗户,

当时的谈话,具体内容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但仍依稀记得。

刘老师教导我说:“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只要肯学,没有学不会的,只有不想学的,先把其中一门功课钻研透彻,通过一门功课的提升带来对自我的肯定。从而拉动其他学科。一通百通。”(以上是我杜撰的,但其核心意思是这样的)

图为刘曼瑞老师

因为那会刚上初一,英语才开始学不久,我想刘老师的本意是让我在英语上下功夫。事实上我也确实下功夫了。直到现在都记得初一英语的前几章内容,但很遗憾。不够自律的我,没有坚持下去。反倒是从小喜欢阅读的我,在语文上有了进步。人生第一次语文及格。作文几乎满分。记得作文好像40分,我得了38分。那也是我在学校的高光时刻。

时间回到现在,前两天跟中学老师吃饭,说起现在的教师压力,谈及了取消教案的可行性。

认为现在的教案备课,只是在练字,纯属浪费有限的时间。

说从网上一搜一大堆,为啥要自己写。

真会如此吗?

网上的教案,网上的备课是谁弄的?是否符合自己带的孩子?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习惯?

或许有些以偏概全了,觉得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教学丰富的老教师,都要写详案,只有认真备课,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可能老教师可以套用之前的教案略加修改即可为己所用,但是如果刚入职的新教师不写教案,把大量时间花在无用功上,这会得不偿失,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利。

首先:这位老师朋友说的说“目前教案的最大的功能是“练字””,比如教学目标,很少有教师能够重视是否实现了教案里写的教学目标、师生对话等,可能一旦进入课堂一切都是随机的了。

既然能说出来,肯定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如果认为写教案是“练字”,那么思想认识上就没有到位,其心里就属于敷衍了事了,根本没有认真读教材,读教学用书和课程标准,及不同的辅助题材。

其实教案也是一个大纲,一个计划。

如果没有计划?

那么一节课下来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能融合之前的知识举一反三,怎样能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同学们,怎么样能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转化成与生活与周边息息相关的举例进行生动的教学?

如果教学过程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填鸭式灌输,其效果都不如看步步高的网上讲课?那么老师的意义又何在?

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一味的对苏泊尔的死板知识进行填鸭式灌输,

比如那些知识是需要填压式灌输的,那些知识可以通过互动式讨论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领悟理解,而对课本中那些同学们可以自主理解的内容是不是能通过老师的深层次引导进行难点突破等等。

如果没有详细的教案,那么老师的授课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自己都上的懵懵懂懂的,学生能听得懂,能听得进去吗?

可能在备案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可能在教学中会有区别,这样的区别恰恰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这样会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些知识老师理解感觉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不一定带的每届学生都有相同的理解能力,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课都要备案,或者说都要按照规定那样去逐一格式完善。

但是实际上,目前教案已经变味了。变得主要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形而上学。

还有各种评比、评级、知识竞赛、研讨会、迎来送往、还有填各种表,甚至与家长的拉扯。

归正解题最重要的还是成绩,要出成绩。

或许这些才是中小学教师最大的压力所来源。

更有甚者,直接买了一本教案抄上去。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觉得太形式主义了。难道校领导不明白吗?要上级不知道吗?那么为什么还要检查?

其实在我看来检查教案目的是促进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如果只是为了检查而检查,那么还不如老师自己买一本教案书,按照教案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就行了。如果老师都是拿着买来的教案或者参考答案给学生讲解,学生也会口服心不服,这样的老师说白了,就是混日子,跟本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请勿对号入座)。

一定要备好课,把该讲的和不该讲的一定要心中有数。教案一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而写教案是教师的本职业务工作,只是不同层次的教师可能要求不一样而已。不写教案的老师,可以说要不了几年,这样的老师就是位于淘汰的边缘,重要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达不到教育教学效果,这样害着的是一批批学生,耽误的是一代人。

说到这里,可能经常读我文章的人。并能理解为什么宜川教育能够独领风骚。很多宜川的老师各种抱怨,天天写教案,天天写心得,天天做课评,还要经常去观摩。还有老师之间的对讲,老师还要跟学生一起去做教案。跟学生一起讨论教案。但是抱怨归抱怨,效果却是显著的。从结果导向看,宜川教育这张牌打好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说回教案,其实备课的过程不一定非得记录下来,优秀的老师都是记在脑子里,随机应变的。现在纸上的都是为了应付检查。

真正上课,没有几个人看的。交出来的成绩一样优秀。所以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有些人可能说,教案写的好不代表你教的好。

孔老夫子都知道温故而知新,我们又哪来的自信?

这些都要好好反思一下才行,否则自己上课是一套,学生学习是一套,根本没有达到“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学生越来越学不懂了,这个板子应该打在老师的身上,不能怪罪学生怎么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一生遇一良师,何其幸运。

记得初一那年愚人节,刘老师进入课堂后,首先将语文课代表叫起来,告诉他党老师找他。结果课代表出去后,刘老师用英文写出愚人节在黑板上,大家都一脸茫然的看着彼此,因为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不一会,语文课代表回来了,很不解的问道不“刘老师,党老师说他没叫我啊?”

这时刘老师揭开谜底:“今天是愚人节,xxxx(愚人节的英文发音)”

然后全班哄堂大笑,紧接着刘老师将当天的授课内容融到了愚人节中,那堂课互动非常好。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积极听课。

上面小故事就是本文的结束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