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公开规定
2012年4月,国务院再下“三公经费”公开令箭,这一次剑指省级政府。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国务院对2012年中央部委“三公经费”的公开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部委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到款级科目,有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等要细化到项级科目。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21]
2012年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超预算开支“三公”、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安排与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考察等情形,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撤职处分。这也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
严控支出
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为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国将启动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并从2013年1月开始,选择部分中央部门和单位率先试点运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
根据改革方案,改革目标是完善和推广运用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财政票据“以票控费、以票促收”的作用,为构建规范、高效、科学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23]
实现三公经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
三公经费数目正处于高位,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都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
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24]
消费限制
通观近10年餐饮行业各年走势,我们发现,除去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因素,历年餐饮业股市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岁末年初上涨,4月和7月下跌。这与历年政府工作的节奏不谋而合:3月公布政府报告,7月中旬公开三公消费。[25]
鉴于政府各数据的公布所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以及各项政府会议的召开,廉政风刮起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的公款消费有所收敛。廉政风刮过之后,又正值岁末年初,各单位举办年会,公款消费上升。
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华社报道《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后,省委迅速组织学习该批示和有关文件的精神,并强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了响应相关文件的精神,各机关单位、国企、事业单位纷纷取消年会,导致各酒店的会议订单迎来退单潮,本来年前呈现上涨趋势的餐饮股也开始下跌。与此同时,其他相关行业也因廉政风“集体感冒”:盆花市场一片惨淡,白酒股集体下跌。
发展状况
“三公经费”由2010年的94.7亿元预算执行量,降至2013年的79.69亿元的预算安排,共减少15.01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由61.69亿元降至43.99亿元,减幅为17.70亿元,居三项之首。
四次公开的“三公经费”中,前三次的执行数据分别为94.70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在这些数据中,公车相关费用一直占比逾半。2010年,该项费用占总费用的65.14%,2011年该比例略降为62.78%。在2012年预算中,公车费用比例下降至 54.46%,但在2013年预算中比例又有所上升,至55.20%。“三公经费”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降幅最大。
全国28省宣布下调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
2014年1月23日,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密集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详细规定。按照这些规定,地方政府“三公”预算大幅缩减当属应有之义。
截至2014年1月23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召开“两会”。“两会”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数字上有一定降幅。其中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地降幅约5%。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降幅为30%。
尽管如此,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大部分地区“三公”预算下降幅度并不大。
李克强: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表示,2013年我们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
2013年三公经费
据新浪、媒体报道,2014年6月25日昨天下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做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包括38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和据算草案的审计情况。
此次主要审计了38个中央部门,延伸审计这些部门的389个所属单位,审计结果表明,这些部门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年初预算到位率平均96.95%,“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财政拨款支出比上年下降22.93%。但至2013年底,仍有14.14%的部门预算未执行,还有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约法三章”要求,违反财经制度规定。在昨天的报告中提到对38个中央部门及其所属部门不仅审计了三公经费,还包括会议费。
2014年6月24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2013年中央决算。楼继伟说,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058.43亿元,加上2012年结转收入71.95亿元,2013年收入总量为1130.38亿元。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978.19亿元,完成预算的90.3%,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增长30%。
“从提前几天预订,到当天即可预订,再到现在不需预订,单位旁边的这家高档餐厅生意越来越淡;从不用排队,到排队半小时,再到现在排队一个多小时,单位旁边的特色火锅店越来越火了。”北京市海淀区一家企业对外联络部的王明伟说。
不少消费者和王明伟有着同样的感受。2012年底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公款消费的重要规定。短短一年,公款消费迅速冷却,一些原来公款消费扎堆的行业遭遇发展寒冬。
2014年三公经费
2014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2.74亿元,下降17.81%。
这已经是中央部门连续第五年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自2010年开始,5年来,中央部门共压缩“三公”经费支出35.9亿,与2010年支出94.7亿元相比,2014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减少了一半以上。而且5年来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逐年递减。
5年来,“三公”经费之一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由2010年的61.69亿元降至2014年的35.99亿元,削减了25.7亿元,削减额度居三项之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