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加减法,第一步需要孩子认识数字、并理解数字的含义,这在上一篇文章(数学启蒙第一步,怎样教孩子学数字)已经讲解过了。
这篇文章分享怎样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我家孩子4岁多,现在20道10以内的加减法题,5分钟以内能做完,20以内的凑十法也熟练了。不是天才,也不是炫耀,在启蒙的这过程没有什么障碍,很自然,希望把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妈妈们。
第一步,理解“+”和“-”的含义
+表示变多,表示合在一起。我们给孩子提问的时候多用“一共、总共、一起”。-表示变少,给孩子提问多用“剩,差,多多少或少多少”。这就像上一篇文章说的理解数字的含义一样,需要就数字3的符号与3个积木对应。以给糖为例,右手拿出1颗糖,左手再拿出2颗糖,问孩子,现在一共有几颗糖,孩子有识数基础,就会知道有3颗。
用积木理解:2+3=5
第二步,情景教学,陪孩子玩数学
对幼儿加减法启蒙,不能太抽象的直接从加法算式入手。以情景教学为基础,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直觉思维。例如可以从游戏或故事开始,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陪孩子玩数学。
陪孩子玩数学,把数学生活化。去超市买水果,让孩子往袋子里放苹果,问孩子“你放了几个苹果”,如果有3个了,妈妈再放2个,现在问孩子“我们一共买了几个苹果”,等孩子回答完后,就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加法:3+2=5。
减法也一样,陪孩子在外面捡树叶,一起捡了5片叶子,风吹走了一片,问孩子现在我们还剩几片树叶?或者玩积木,孩子拿了5个积木,妈妈拿了4个积木,问孩子谁的积木多,多多少?生活中这样例子比比皆是,用心陪孩子,把数学融入到陪孩子的过程中,增加亲子关系,又体会到学数学乐趣。
对孩子来说,可能减法比加法难理解,可以用“手拉手”或“找朋友”的方法。
用找朋友的方法:5-4=1
第三步,把实际问题或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符号
数学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基础,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数学,从而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为什么有些孩子一到三年级以后,应用题不会,就是没有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公式。
我女儿喜欢吃雪糕。一天我买了10根雪糕,她知道了。后面她自己陆陆续续地吃了3根,一天她跟我说,我吃了3根,还剩7根,爸爸再吃一根、妈妈吃一根,就只剩5根了。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很容易让孩子理解。但这时候要学会把生活中的例子转化为数学符号,我就乘胜追击,引导她写下10-3=7,再写10-3-1-1=5.很多时候,孩子不会把题目意思转化为数学符号,或者不理解数学符号。
把实际问题转化问数学符号的过程,就是情景教学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把基础打牢。孩子初学的时候,会掰手指头,家长可能着急她快点得出答案,其实孩子是在情景模式里学习,等熟练了,就转化抽象思维。
第四步、先加法后减法,先简后难
1、加减法顺序是先加法,后减法,很多妈妈们心急,加法减法一起教,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混淆加减法的概念。而且减法可能相对难理解。
2、加法的顺序:先5以内的熟练,然后再1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法很重要,孩子一定要熟练,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加法口诀。
3、凑十法,在之前,把那两数相加为10记牢。我是平时跟孩子玩时,就教她:三七等于十,二八等于十、一九等于十。
4、学完凑十法,就可以进行20以内的加法了。
欢迎宝妈们在评论区留言,领取数学启蒙资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