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段子成真!江南皮革厂真的倒闭了,老板黄鹤带着小姨子跑了!

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老板黄鹤带着小姨子跑了!”

“欠我们的工资,欠我们的血汗钱,我们也没办法”

“原价100多的钱包,现在只要25元!”

“25元一个,一个25元,全场通通25元!”

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的故事或许可以划上句号了!

温州晚报8月8日刊登的公告。

从8月8日《温州晚报》12版刊登的一则公告发现,署名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管理人称,面向公司债权人,对其破产财产实施二次分配,本次分配为最后分配。

2011年,该公司法人代表黄鹤跑路,至今下落不明。但在2013年,黄鹤突然成为名人——全国多地卖皮包的地摊商贩都在循环播放一段“江南皮革厂厂长黄鹤携巨款带人跑路”的录音招揽生意: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钱包抵工资。原价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钱包,通通二十块,通通二十块……”

2015年-2016年,改编自上述文案的神曲《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让这个梗二度翻红,却招致众多温州商人的不满,他们向多地主管部门举报这一诋毁行为。后来,歌曲制作人公开道歉,相关商贩也受到行政处罚。

当时,面对该杜撰的荒诞段子,全国众多温州商人曾集体维权,向多地政府部门举报此诋毁行为。此后,相关商贩受到行政处罚。

“江南皮革厂”登报处置最后的资产

8月8日《温州晚报》12版的公告称,面向的公告人系(2011)温龙商破字第1号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债权人。《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再次分配方案》已于2018年5月12日经债权人委员会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并于2018年7月18日经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2011)温龙商破字第1-7号民事裁定书裁定认可,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六条之规定,由管理人执行,对该公司破产财产实施二次分配,本次分配为最后分配。

公告称,二次分配将于2018年8月10日开始实施,由管理人根据各债权人提供的银行账号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最后分配的破产财产分配额为人民币.36元,参与分配均为普通债权,债权总额为.5元。对二次分配中债权人未受领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管理人将予以提存。债权人自本次公告之日起满二个月仍不领取的,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管理人或人民法院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

这意味着,即便在《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网络神曲爆红期间,“厂长跑路”的“江南皮革厂”仍在依照法定破产程序,将剩余资产用以偿还债务。

公司法人突然消失,工人工资妥善发放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江南皮革厂”全称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2002年在温州设立,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投资方为温州江南控股集团,董事长黄作兴,做阀门起家。投产后,江南控股集团占皮革厂50%股份,黄作兴将工厂交给其侄子黄鹤管理经营。黄鹤拥有工厂10%股份,系法人代表。

资料显示,投产开始,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一直经营良好,一度成为当地知名皮革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额3.41亿元,利润3425万元。当年还在台州临海开了新厂,两家工厂的产值合计达5亿。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生意最为红火的时候,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也从未生产过成品皮包,其主营项目为PU合成革制造,合成革原料销售。

良好的经营状况持续到2011年厂长黄鹤跑路。在一些媒体上,黄鹤被称为“温州跑路老板第一人”。

至于黄鹤跑路的原因,坊间传言是他欠了巨额赌债无法偿还。因其人至今下落不明,这至今仍是个谜。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据钱江晚报报道,之后,黄作兴给侄子还掉了部分债务。当时,黄作兴一共拿出了近1.3亿元,偿还了工厂的担保款和工人工资。江南皮革厂随之破产清算,这个曾经的温州品牌不复存在。

澎湃新闻从温州有关部门获悉,在债务偿还期间,当地相关部门主动参与了对接协调,确保员工工资妥善发放。因处置得当,温州从未出现黄鹤跑路后员工拿产品抵工资的情况。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黄鹤跑路”的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之后进入破产清算,这也仅仅是一起普通的企业破产事件。

真实的“江南皮革厂”:只制革,不卖包

工商资料显示,上述音频中的“江南皮革厂”其实叫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2002年在温州设立,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机场大道,目前其大股东“温州江南控股集团”持有皮革厂50%的股份。

江南控股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名叫黄作兴,1978年,他带着从部队学到的一技之长,退伍回乡,做阀门起家,后创办江南阀门有限公司。2004年,江南控股正式成立。

皮革厂投产后,黄作兴将工厂交给其侄子黄鹤管理经营。黄鹤持有10%股份,担任法定代表人。另一方面,黄作兴的亲儿子黄子龙也长期持有皮革厂9.5%的股份。

图片截自天眼查

媒体报道显示,投产之初,江南皮革厂一直经营良好,一度成为当地知名皮革企业。2008年还在台州临海开了新厂,两家工厂的产值合计达5亿。2010年实现销售额3.41亿元,利润342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生意最为红火的时候,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也从未生产过成品皮包,其主营项目为PU合成革制造,合成革原料销售。因此,地摊商贩们叫卖的“原价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钱包”,几乎不可能直接来自黄鹤的皮革厂。

图片截自天眼查

后来,黄子龙从父亲手中接过董事长的职务,持有江南控股70%的股份。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黄鹤2011年的意外跑路,以及随之终结的皮革厂良好的经营状况。

当然,那一年也正是温州商人资金链最为紧张的时刻,在汹涌的倒闭潮中,温州制造业民营企业内大大小小的老板跑路失踪乃至于轻生的悲剧不时见诸报端。

据媒体报道,黄作兴替侄子黄鹤还掉了部分债务。当时,黄作兴一共拿出了近1.3亿元,偿还了工厂的担保款和工人工资。

截自中新网相关报道

澎湃新闻则从温州有关部门获悉,在债务偿还期间,当地相关部门主动参与了对接协调,确保员工工资妥善发放。因处置得当,温州从未出现黄鹤跑路后员工拿产品抵工资的情况。

2012年9月,在黄鹤跑路一年有余之时,黄作兴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皮革厂已经进入最后的清算阶段,不打算继续经营下去。对于侄子黄鹤,黄作兴说,还是下落不明。

那么,黄鹤是为什么跑路的?又是怎么跑路的?

真实的温州皮革:知耻而后勇

虽然“江南皮革厂倒闭”、“黄鹤跑了”在地摊商贩和网友们的“运作”下成了互联网经久不衰的梗,但中国的皮革生意确实和浙江,和温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皮革制品制造和销售处于皮革产业链的下游,比上游的动物毛皮养殖、成品革制造等利润更高。从产品用途来看,中国皮革产品又以皮鞋和服饰为主。

浙江便是中国皮革生产的大省。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皮革行业企业共有8114家,浙江省以1728家的数量位居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广东省(1698家)和福建省(1280家)。

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全国皮革鞋靴产量排行榜上,浙江以81466万双的产量,排名第二。而温州,则是享有“鞋都”称号的城市之一。

温州的靴鞋自古就有盛名,在明朝成化(1465-1487)年间,曾作为贡品送入皇室。民国时期,温州人伊光如创办了温州有史以来第一家现代化制革厂——正华制革厂。1957年,温州市区皮鞋产量16.3万双。1978年,市区有国营、集体皮鞋厂10余家,年产皮鞋49.68万双。

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温州皮鞋生产迅速得到发展,当时的情况是企业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全市皮鞋企业数在八十年代末达到6千多家,形成温州制鞋业的辉煌时期。

但正当温州鞋业处在大发展时,一个重大挫折出现了。

1987年8月8日,5000多双产自温州的劣质皮鞋在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广场被集中销毁,这被认为是温州的“耻辱之火”。80年代的温州鞋常被称为“晨昏鞋”,意思是只能穿一天就会坏,皮鞋脱胶、断底、裂面现象非常普遍。

“武林门事件”导致温州鞋业的信誉崩塌,也深深刺痛了温州人的心。1994年,温州提出实施“质量立市”战略,从打假治劣、名牌兴业、信用温州、品牌强市分阶段推进。

1999年8月8日,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回到武林广场,把仿冒该公司的2万只鞋盒与2000多双鞋点燃,号称点燃“雪耻之火”。

2002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当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劣质皮鞋的日子定为“温州诚信日”。

2007年,为纪念“温州诚信日”实施五周年,温州人又在武林广场的“诚信之鼎”中点燃“诚信之火”,宣示温商诚信经商的决心。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