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身为人工智能“神秘物”和聊天机器人“小黄鸡”的火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工智能助理、聊天机器人这类颇具未来感的科技词汇开始不断地涌入我们的耳中。从 4s 首次搭载 Siri 到今天的 以及 Alexa,加上微软 、小冰姐妹俩,还有 家聊天软件 中的聊天机器人 M,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被人工智能助理围绕的时代。

你能看到当 Siri 问世时全世界 用户集体调戏它的场景,甚至有人希望像电影《她》里的男主一样想和 Siri 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微软家的小冰也是如此,最初上线时,仿佛就是用来被调戏的,还有人给她发一些大人的图片。

在第一次用 的时候,我像过去用 Now 一样用“OK,”口令将其呼出,但让它执行的第一个命令是问它猫怎么叫,于是它播放了一段猫叫的音频,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是过去的 Now 做不到的,我就是好奇这个智能助手能干什么,难道我没听过猫叫吗?

然而,诸如此类问答式的互动,其实多是基于搜索。数据分析公司 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6 年仅有 35% 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人工智能助理,而使用者种,有 76.1% 的用户使用智能助手在网上查找信息。也就是说,更多的人把智能助手作为搜索的入口,那它和搜索引擎有什么区别呢。

这类做搜索引擎出身的科技公司,赋予 的自然是基于其庞大数据基础的信息储备,但是,你能在 上问出的答案,在 的经典搜索框里也能找到。 的前身是 Now,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你可以和这个人工智能助理对话,而且还可以将搜索结果浓缩成精短的

2016 年的 I/O,当 第一次介绍 时,说它可以“Get your done”,然而,不说依然还没有普及的“动嘴订票”功能,仅从搜索这个功能上来讲,它依然没有完全做到“done”。

从某种程度上讲,不管是调戏也好,正经问问题也罢,更像是科技公司提供的另一种搜索形式,我们幻想中的“her”依然没有到来。也就是说,用户从人工置能助理口中得到的信息都是确定性的,个性化的结果,少之又少。纵然可以动动嘴就能搜索到我们想要的内容,但这离人工智能助理要完成的服务需求有很大的区别。

Siri 和 也一样,当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搜索引擎都是他们强有力的依靠。此外,就个人体验而言,只有在周遭没人或者纯粹是为了体验人工智能助理时,我才会开口跟它说两句,剩下的时间,点击搜索框和敲键盘仍然是习惯性动作。

科技巨头们对人工智能助理的定位也有些奇怪,他们想让它拥有更多类似订餐、订票搜寻路线的功能,但却也不经意的让它越来越像聊天机器人,你去搜索框搜索“Siri”,出现最多的链接是教你如何调戏它。

记得接触的第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个叫做小黄鸡()的手机应用,时间可以追溯到 2012 年,而小黄鸡可能最早“出生于” 2002 年,那时用它问这问那,感觉它什么都知道。

过去,几次交互上的革新似乎都有一个规律,核心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更新,这两者的出现和整合,为人们提供新的交互方式 ,而后在此基础上,有越来越多适配新交互方式的应用产生。电脑和电脑操作系统,鼠标和键盘是输入工具,还有一大堆电脑软件可以使用;手机和手机操作系统,手指是输入工具,还有多到用不尽的 app,这都是交互方式的改变。

智能音箱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方案了。但智能音箱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它像是一个被扒掉屏幕的手机,人们可以用语音来交互,但使用场景的多样性也大大折扣。智能音箱更像是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变现的手段。除了智能音箱,科技公司们似乎还没有找到更有效地交互方式,主要依赖的,还是手机。

此外,虽然不能肯定小黄鸡现在是否真的是一个有人工智能加持的产品,但它在操作上有一点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通过打字聊天。语音指令远没有达到科技公司的预期,就算有 99% 的识别率,剩下的 1%,依然会造成信息的和搜索结果的不对称。

曾说要“free your hands”,为什么又要补上文字输入?因为人们还无法脱离打字这一养成许久的使用习惯,并且还有使用场景的问题,打字输入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语音输入对场景的要求就比较复杂了。

而 其实早在去年就推出了一个叫做 Allo 的应用,在这个应用中, 就是通过打字输入来互动的;微软的 ,从一开始就可以手动输入文字。

或许现在看来,人工置能助理依然是个较为“超前”的事物。是一个贴身聊天机器人,还是像 Echo 那样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枢,又或是像 Home 那样两者都想做?而对于普通用户言,当手中的手机和眼前的电脑依然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的各种问题时,他们需要的或许真的只是个打发时间“小黄鸡”。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