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闪亮的日子·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事迹——江西篇

创新创业

韩超宇

陈堃源

赵延宽

孟铃烁

曾绍林

归心美育,以陶育美,以瓷育人

景德镇陶瓷大学韩超宇事迹

韩超宇,2014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就读于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17年毕业后进修于韩国圆光大学陶艺专业,并于2017年创立“归心美育”研学品牌儿童陶艺教育;2018年在全国发起寻美中国艺术研学项目,并受到社会广泛响应;2019年成为上海胡杨大学CEO优秀毕业生。

创业意识及想法的产生

“随着‘国潮热’‘新文创’的不断兴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也越发重视,作为‘国际瓷都’,景德镇充满了机遇,关键在于我有没有能力把握住。”韩超宇说道。

大学期间,每年暑期韩超宇都会留在景德镇当志愿者,参加陶瓷公益项目,向来自全国的陶艺爱好者介绍陶瓷知识,与他们一起感受陶瓷文化。虽然做志愿者工作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有时还要加班到凌晨三点再骑车返回学校,但是韩超宇并没有感到辛苦,他说真正的辛苦是对前途渺茫的心累,身体上的累都不算什么。努力的付出不会白费,机遇在悄然之间到来。在接待外来游客时,有位老师曾问韩超宇:“陶瓷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能否让小朋友们也体验到呢?”这让韩超宇有了灵感,他想开一个工作室,研发面向孩子的陶瓷课程,向他们推广陶瓷文化。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韩超宇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上哪儿去筹集这么多钱呢?一次外出吃饭,与饭店老板闲聊的过程中,细心的韩超宇和室友发现了商机:“当时‘饿了么’和‘美团’刚入驻景德镇,外卖平台特别火爆,但学校外面的餐厅都缺少配送员。”于是,韩超宇和伙伴召集了30名陶大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平台:猴急配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学校外面的饭店配送外卖。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配送外卖只为开工作室积累资金,等时机成熟就果断放弃这个项目,然后专心筹备工作室。”在有了这个创业的想法之后,他们还编写了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通过学校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平台和一些政策支持,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这也为他们后来的事业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初期

2017年3月,韩超宇开始筹备工作室,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室的选址;二是苦练内功,积累陶艺技能,掌握陶瓷文化知识。为了练好陶瓷技艺,韩超宇和伙伴们通宵练习拉坯,没日没夜地进行练习。在冬天练习的时候,因为工作室没有空调,大家手上都长了冻疮,“我们的手肿得像包子一样。”韩超宇摇着头笑着说。

韩超宇将工作室的地址选在成本较高的三宝国际陶艺村,因为那里聚集了很多陶瓷艺术家,环境好,艺术氛围浓厚,更加符合工作室的要求。可是在这样艺术氛围浓厚的场地,租金是他们的又一难题。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场地,他们便寄宿在他处,漏风漏雨的屋子使他们在晚上都必须裹着羽绒服才能睡着。2018年,韩超宇与大学室友黄龑、罗安国三人带领着一个不到5人的团队,走出大学校园,开始正式运营创业项目。跟很多公司一样,“归心美育”在创立之初存在过一个前期阶段,即以工作室、项目制的形式运作。当时韩超宇是以研学辅导员、陶艺老师、销售等各种身份进行参与的。“这个项目经过评估,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未来有多好,也得看我们能努力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韩超宇笑着回忆道,“或许也是我心中有一个教育梦吧,当时我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

韩超宇与室友一起成立了一个教育品牌——“归心美育”,以陶瓷产品研发设计和传播陶瓷文化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工作室成立初期,他们充分挖掘陶瓷的历史,将理论知识以卡通动漫、卡通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但他们精心设计的课程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大众普遍对陶瓷文化没有深刻了解,对此也并不看好。市场的低迷让他们意识到:不能仅专注于课程的设计,也要多关注市场的反馈。只要是对游学活动表达了兴趣的客户,韩超宇就会立即购买火车票前往客户所在地登门拜访,当面向他们介绍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讲解研学课程项目。虽然多次被拒之门外,但也有不少人被韩超宇的真诚所打动,与他达成了合作。他始终坚信事在人为,团队的力量大于一切。他与室友一起迎难而上,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正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使这个不到五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了有20名员工的创业公司,全国合作校区2000余家,服务上千组家庭,覆盖了旅行+教育行业的两种模式,成为景德镇高端亲子研学行业以及儿童陶艺教育行业的领头羊。

今后的目标

五年过去了,“归心美育”从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发展成了一家公司,并在云南、山东、日本建立了游学合作基地,引起了教育行业和众多家庭的关注,公司所包含的业务也愈发广泛。

韩超宇也比以前更加细致、更加有耐心,明白了凡事不能急功近利,要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件事。他与他的团队始终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无论何时从没想过放弃。前期的成绩让韩超宇及其团队有了底气,他们对“归心美育”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不忘初心,慢慢长大,让“归心美育”真正走进每一个家庭。下一个阶段,他们还是会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为出发点,继续深耕中国传统文化,把皮影、书法、剪纸等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研学课程。他们在敦煌、贵州的合作点也即将开启,将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

回馈社会

四年前,在“归心美育”成立的那天,韩超宇就有个梦想,愿每一个贫困山区的儿童都有一次游学经历,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孩子都有看世界的机会,他们与当地的孩子共同进行艺术创作,在公益和利他精神中,大山里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而来自大城市的孩子们内心也同样充满了温暖。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供稿】

军人本色创业,勇担社会责任,

致力服务民生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陈堃源事迹

陈堃源,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高职扩招2021级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学生,现任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代表、江西省党代表、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监督员、南昌市人大代表。

陈堃源退伍后积极投入创业,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扩招政策,考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曾荣获全国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2019年3月3日,他的奋斗故事还被写入了《人民日报》“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亿万中国人逐梦前行的缩影。2020年,他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第三届“江西省青年创业风云人物”,被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优秀创业者,受邀参加建党100周年观礼。

军人情怀,投身创业

退役之初,陈堃源蓦然置身于一片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他既陌生又好奇,更多的是无所适从。由于没有专业技能、缺乏行业经验、缺少商业资源,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困顿和不安之中。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后,他和两名战友选择了生鲜行业,在八一军旗升起的英雄城市南昌打响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枪,创立了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一家以“退役军人+互联网”的民生服务型企业,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输运、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公司。公司主营范围为农产品配送、餐饮管理承包、社区团购、兵哥品牌联盟、国家级退役军人孵化示范基地。公司在全国12个省设立了33家分(子)公司,在各地自建合作农场20余个。公司80%的员工为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实行全面军事化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效率高、执行力强、退役不褪色的高素质兵哥团队。公司作为国家级退役军人孵化示范基地,为江西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助力,他曾先后赴江西省各地市50个区县为退役军人进行技能培训、就业和创业指导咨询,提供对应服务和保障。

陈堃源创立的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获评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江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江西省工人先锋号、江西省抗击疫情爱心奉献民营企业。

继续深造,助力创业

陈堃源心怀感恩,时刻不忘是党和部队培养了自己。他深深懂得兵哥实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那些始终站在自己身边风雨同舟的创业伙伴们,离不开客户毫无保留的信任,更离不开各级政府无微不至的扶持。2020年,在江西省高职扩招的积极政策宣传下,陈堃源毅然选择报考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并成功考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陈堃源入校以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便深入发掘他的创业项目,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他公司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瓶颈,并多次邀请校外创业导师对兵哥送菜项目的商业模式进行优化指导,在导师的指导下,公司裂变了很多新业态项目。以赛促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先后推荐并指导兵哥送菜项目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创业公开课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在“中国创翼”和大学生创业公开课比赛中均荣获了总冠军的好成绩。截至目前,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带动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就业创业1300余人,并入选了中国农业500强企业。

战士担当,回馈社会

陈堃源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创业者的担当。自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他带领公司员工进社区、行帮教、敬老人、捐善款、扶贫弱、慰问抗洪官兵,累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180余次,捐资捐物共计450余万元,帮扶困难户100余户。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陈堃源第一时间召开了公司党支部会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总指挥,号召南昌总部80多名员工、全国分公司400多名员工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为全面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他带领公司青年突击队员们主动向前,利用线上点单、线下配送等服务方式,以专人负责、当天送达为社区群众供菜累计1260户。为让抗疫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可以安心奋战,青年突击队员们免费服务医护人员家属累计257户,并向南昌大学附属第二、三、四医院、江西省胸科院、江西省儿童医院、省荣军医院和西湖区桃花镇镇政府等单位捐赠大量新鲜蔬菜,并通过省军区向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捐赠大量新鲜水果,合计金额近30余万元。在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陈堃源带领公司青年突击队员们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

2020年7月,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陈堃源带领公司党员前往防汛一线慰问武警和部队官兵,为他们送上价值近30万元的慰问品。同时,他还组织公司46名志愿者参与了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与一线部队官兵并肩作战。

2022年3月,南昌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公司迅速动员党员和退役军人组建了一支30余名的志愿服务队。陈堃源不畏艰险,在第一线主动靠前指挥队伍运送医用和后勤物资50多万件,跑遍了青云谱区的186个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队累计出动308趟车次,服务了32万多名群众;每天免费供应的食品品类达2000多种,涵盖了肉类、果蔬类、鸡鸭禽蛋类、水产类、粮油类;每天赠送2万斤蔬菜、1万斤大米、1万斤肉类、3000斤水果等抗疫生活物资。新建区作为重点疫情防控区,区域内实行全封闭管理,陈堃源受南昌市政府、新建区政府全面委托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供,用心用情保障新建区人民“米袋子”“菜篮子”,服务保障了32个社区、96个执勤点、20000多户家庭的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战“疫”大考中企业家的担当,凝聚起疫情防控的正能量。

陈堃源说,企业做多大,社会责任就有多大。企业家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多大的社会价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未来他会继续不忘初心,带着这份使命把兵哥送菜项目复制到全国,用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把自己的信念与梦想绽放在这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供稿】

百合花开,“农”颜绽放

井冈山大学赵延宽事迹

赵延宽,男,2017—2021年就读于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7年秋,赵延宽加入学校的科技助农小分队,来到井冈山、莲花县等地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大片荒置的山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刺痛了他的心。受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的感召,赵延宽决定组织成立百年好合公益团队,立志将高校科技成果带入革命老区,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学生发出的“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的号召。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着学校的殷切嘱托,百年好合师生团队深入井冈山开展了系统的产业资源和气候地理环境调查。针对井冈山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良和冷凉湿润的气候特点,团队选定了适宜井冈山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药食同源百合作为发展林下经济和丘陵荒山地农业种植的主导品种。在校地合作的推动下,2017年,百年好合师生团队与政府签订了为期五年、经费3840万元的百合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为高质量推进百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百年好合团队探索出了一条整合高校、政府和企业等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兴农服务系统,实现“高校成果转化、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大目标的公益服务产业发展之路。

历经五年的探索与实践,赵延宽和他的百年好合团队在井冈山建立了百合品种园和良种繁育基地,采用茎尖脱毒和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种源退化问题,每年可为贫困户提供种植2000亩的百合良种;创新研发了大叶百合林下生态种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林的综合经济效益,助力绿色井冈林下经济腾飞,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创了红壤丘陵山地百合种植技术体系,避免了传统百合生产需要占用基本粮田的弊端,并且每亩节约成本45%,提高产值53%,让井冈山万亩红壤荒山地换新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为神山村等开发了百合农旅产业新业态,帮助村集体研发了竹香百合粉、速溶百合粉等创意旅游产品,延长了百合产品链,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团队为科技助农服务构建了产业“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在现场教学、技术反馈和应急防控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实现了专家、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快速响应,保障了百合产业的顺利发展;开展了乡村人才培训,打造乡村人才库,截至目前共举办了300多次培训,为120个村培训了136名种植能手,实现了村村有技术员、户户懂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强大的人才队伍。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小小的百合真正成了农民的致富之花”。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赵延宽带领百年好合团队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家级金奖。其成果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展出。

赵延宽公益创业故事得到了广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启动仪式在井冈山举行,赵延宽作为全国300万名创业大学生代表同张伯礼院士、袁建芳教授共上“中国金课”,并在央视频App全球直播,受到央视记者采访并在当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人民日报》关于“七·一”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专栏中也报道了其公益创业故事。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果布展现场,赵延宽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采访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和科教频道《创业正青春》中播出。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供稿】

把握青春,不负芳华,

做新时代瓷都创业追梦人

景德镇学院孟铃烁事迹

孟铃烁,毕业于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专业,现任青匆艺集陶瓷文化中心负责人、江西省文艺学会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山区马鞍岭景漂工会委员会主席、景德镇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客座导师,是艺术品高级鉴定评估师、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景德镇市“3+1+x”产业人才。“孟铃烁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室”被教育部评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传承基地,是景德镇陶瓷非遗保护协会理事单位。其设计的作品多次被新华网、人民资讯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中国商报》江西省电视台、中国陶瓷频道等20余家国内外媒体报道。

与瓷结缘,

立足于古瓷标本展厅宣传陶瓷文化

2016年,孟铃烁来到景德镇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一次参观博物馆时他见到了景德镇出土的古陶瓷文物,自此与景德镇陶瓷结缘,并开始收集古瓷片,翻阅相关书籍与资料,这让他对陶瓷的认识与理解逐渐加深。大二时,他开始在校创业,凭借自己所学以及对陶瓷的理解,设计创作了一些作品。毕业后他全身心投入创业,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创业团队,决定开设一座古陶瓷标本展厅,在宣传景德镇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借此以获取更大发展。他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古瓷片分门别类地展览在标本馆内,面向海内外人士免费参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标本展厅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也凭借这一平台开始开展陶瓷文化交流讲座与研学游活动。

寻求发展,积极同外界接触合作

自标本展厅对外开放以来,孟铃烁逐渐认识到传播陶瓷文化本质上就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而传播方式是重中之重,必须结合参观人群来开展项目,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于是他开始积极同外界接触,寻求合作与更大的平台。同年,他带领团队入驻景德镇三宝湖田书院,并成立了“青匆艺集陶瓷文化中心”,将古陶瓷标本展厅也搬迁至湖田书院内。时值6月,炎炎夏日,酷暑蒸腾,他和他的团队成员顶着炎热天气,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展览馆从装修到布展的全部工作。随着搬迁完成后标本馆重新开放,他决定依旧按照过去的方式,免费向外界开放。这让他认识了更多对陶瓷艺术文化感兴趣的人,标本展厅的知名度更是与日俱增,甚至成为所在地三宝瓷谷的一个知名景点。

新冠突袭,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

2020年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孟铃烁与团队对标本展厅新一年发展的布局。经过和团队成员连夜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将标本展厅发展方向转为陶瓷文创的开发和设计。随着这场疫情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全国各地开始陆续进行管控封锁,对疫情的预防宣传与实时新闻也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内心。2020年年底,疫情的反扑使得孟铃烁的家乡成了抗疫的最前线,看着不断增加的感染人数,他决心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作文创设计作品来普及防疫知识,助力家乡早日战胜疫情。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设计创作,他和团队做出了一套古瓷元素防疫系列漫画。从标本展厅的数万片古瓷片中遴选出五块,然后在原始画面元素中创造性地加入防疫知识,既以漫画的形式普及了防疫知识,又借助画面元素宣传了中国深厚的陶瓷文化。作品一经推出,即被各个平台与媒体多次转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还将这组图案与陶瓷相结合开发出了防疫宣传杯文创产品。有感于疫情肆虐,他毅然决定捐赠数百套产品给在家乡邢台一线抗疫的志愿者们,为家乡邢台抗击疫情鼓劲加油。也因此,他被家乡授予了“全市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以古瓷片为元素,开辟文创新产品

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孟铃烁的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工作终于可以正常进行了。2020年8月,孟铃烁带领团队为中国台山核电站设计了中法国际伴手礼,作品一经完成即获得了合作方的一致认可。他和团队依托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与悠久历史,再结合团队的现代设计思维不断开发新产品。此后又推出了“连年有鱼”系列咖啡杯具套装,“见山知水”系列吊坠等取材于古瓷片图案与寓意的文创产品,在传承陶瓷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审美与设计融入文创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大规模推广,他的产品在线上线下市场均取得了喜人的销量与良好的口碑。这期间他还创作了结合时事的古瓷“防溺水”、古瓷防疫知识四讲等系列漫画,在2022年冬奥会时他还为庆祝这一举国欢庆的盛事创作了“古瓷助力冬奥”漫画作品。这些作品先后被发布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多次被各大媒体所转发。

不忘初心,捐赠工运馆

2021年,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孟铃烁将自己多年收集的有关建党历史的藏品捐赠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和体会这段历史。景德镇作为一个从古至今以陶瓷闻名的城市,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刀阔斧改革陶瓷生产体系,兴建陶瓷国营企业,赫赫有名的“十大瓷厂”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物。因为见证了大量有关过去瓷业工人斗争的历史遗物与旧址,心怀崇敬的他收藏了大量的相关历史遗物。随着收集量的与日俱增,他对景德镇革命运动历史的了解也愈发深刻和清晰。而今他捐出这些藏品,正是出于这一初衷。在得知捐献消息后,珠山区总工会非常重视,特意提供展览场地来展出这些来之不易的珍贵藏品,由孟铃烁主持负责设计场馆与展览内容。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装修布置后,陈列室于2021年12月初正式对外开放,开展至今多次接待了相关领导参观,并受到观者们的一致好评。

复原“三窑九会”产品,

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2021年一次外出时,孟铃烁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关于景德镇明清时期形成的陶瓷行业组织——三窑九会,读后他顿觉如获至宝,于是开始收集相关文字资料。随着资料的收集,他对三窑九会的了解愈来愈多。

三窑九会是明代时由旅景都昌籍瓷工所组成的商业行会性质的组织。但由于其从一开始形成就是民间自发组织,没有正式的官方历史记载,只在晚清民国时期有只言片语的描述,这给三窑九会收集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孟铃烁去拜访还在世的一些有数十年陶瓷行业从业经验的陶瓷老艺人,向他们请教关于三窑九会当年的产业规模和当年其所生产的产品器型尺寸等问题。他复原出了当年产品的设计图,再向这些老艺人求证是否准确,逐步完善对三窑九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产品器型等的研究。他还将复原的器物设计图与现代审美和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在复原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开发出了既具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当代陶瓷工艺生活美学设计的产品。他期望通过深入发掘三窑九会的历史,复原其生产的部分陶瓷产品,让人们了解这些普通陶瓷器皿背后的文化内涵,并由此了解三窑九会,进一步将景德镇深厚的陶瓷艺术和产品发扬光大,让景德镇突破单一的产品输出,从而在文化输出、历史输出、饮食输出等方面开辟新的市场。

“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这是出自清代景德镇都陶官唐英的一句话,它深刻启发着孟铃烁的创业之路与文创设计灵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的创业之路还很长。如何将景德镇陶瓷历史与艺术更好地呈现,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突破单一的产品属性,赋予其更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故事性;如何在契合当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长久战略目标与要求的同时,让古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焕发新的耀眼光芒,这是孟铃烁始终在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供稿】

青春无悔砥砺创业,

不忘初心反哺家乡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曾绍林事迹

曾绍林,1998年2月出生,江西赣州人,革命烈士家庭后代。2017年9月就读于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务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7年在校就读时成立红谷滩新区营养厨房餐饮店,2019年营业额突破77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年营业额突破百万元。在校期间,他曾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西省“建行杯”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西省“建行杯”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一等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大学生创业之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铢累寸积,勤于思考

2017年曾绍林进入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习。贫寒的家境使得曾绍林很早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父母的不易,也让他意识到,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智慧才能创造财富,改变命运。进入大学后,他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和创业的梦想,加入学院创业一条街经营“营养厨房”项目:每天他起早贪黑,尽心职守。在一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下,指导老师看到了他身上勤奋的闪光点,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曾绍林开始正式接手“营养厨房”项目。

负责“营养厨房”项目后,曾绍林拿出了他暑期打工的全部积蓄投入到项目当中,并积极通过老乡群、同学群不断寻找和游说,终于找到了项目“投资人”,借鉴学长学姐们成功的经营经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将一个简单的店面改造成了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店铺,并且对商品进行了改革,更换进货商,降低成本,提高口味,新增了手抓饼等新兴食品业务,开发了针对住校老师及家属的校内送货业务,拓展了运营的渠道和内容,使得“营养厨房”的风头一时无两,营业额大增。

为了“营养厨房”长时间的运营稳定,如何结合当前风口成为“营养厨房”的当务之急。曾绍林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拓宽的眼界,针对线下门店客流量小的问题,他开始学习如何结合互联网+,运用O2O模式,开发“i营养厨房”公众号,不断创新,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店面的盈利,也给学院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2019年年终结算时,“营养厨房”已经从一个仅能维持运营的小店面跃升成为一家年营业额突破77万元的核心店铺,他也荣膺2019年“学院大学生创业之星”的称号。

亲身创业,艰苦卓绝

大学期间,曾绍林在创业时也在必胜客、肯德基兼职,对行业的观察和学习使他对餐饮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创业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他却从未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创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等的局限性,团队成员只有4人,且都是第一次创业,根本谈不上能把项目做得多好,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曾绍林把每一个重担都往自己肩上扛。2018年由于错过了开学推广的好时机,宣传又未能及时跟上,导致店铺客流量少之又少。尽管每天的营业额少,到店的顾客少,但固定成本却没有少,这让曾绍林感到十分焦虑,他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营销,通过线上推广和线下门店活动的宣传,提高门店餐品质量、制定适合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价格和提供周到的服务渐渐地吸引了许多顾客,针对优质顾客开通会员服务,对学校退休教师和环卫工人开展“免费早餐”活动,增加了门店客流量,提高了门店的品牌影响力。随着时间的积累,“营养厨房”这个名字渐渐被大家所熟记。门店一天的营业额从200元提升到每天大约6000元,这就是对自己、对团队最好的回报。

从开始的摸索到现在的有序经营,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曾绍林从未放弃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终于在实践中寻找到了出路,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忠于自己,服务客户。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多次对项目进行指导,并且对项目提供了一系列的帮扶,包含政策咨询、免费场地、免除水电费等,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与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团队的创业压力。项目目前发展很快,曾绍林不忘自己的身份、不忘感恩母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团队树立榜样,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截至目前,他已针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10余个,帮助200余名学生解决了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问题。此外,他还打算将营养厨房的项目加以改造,从校内拓展至校外,将学院优质的项目创造出品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曾绍林虽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创业,但并没有落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创业的同时,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学生身份,也深知学习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创业道路会更加崎岖。此外,他也不忘追求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因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不是发展失衡、顾此失彼的“瘸子”。所以在醉心创业的同时,他还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获得了许多荣誉,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一等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称号等。

孜孜不息,用爱回馈

2018年曾绍林利用粮校办学优势,加入到校友办工作,成为校友办下设工作站联络人员,在工作中他发现这些粮食类校友企业能够有效助力他的家乡——赣州于都,因此,他发起了不忘粮心学生志愿者团队。三年来,曾绍林带领他的团队走访调研赣州、井冈山等21个市县、81个乡镇,走访校友企业1256次,组织13场校友招聘活动、71场校友座谈会。通过链接校友资源引进企业落地革命老区建厂、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一系列措施,真正实现了对革命老区的帮扶,助力苏区粮食产业振兴。项目目前与13家校友企业达成合作,输送人才126人,促成了24个成果落地。曾绍林真正做到了在创业过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反哺家乡,让爱飞扬。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曾绍林说,回顾自己的工作与创业过程,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一直在坚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相信自己最终能够成功。他说他要趁着年轻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一次,即使失败,多年以后也会感谢当初拼搏过的自己,而这样的回忆足以使他的余生充满骄傲。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供稿】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获取往期链接目录)

编辑 | 张潇玄武洪洋

校对 | 孙 昕 柏龙林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