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再现】
(2023届年泉州高三一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材料二:
钟扬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之后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毕业后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成为著名植物学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乐学•有为”的主题班会课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双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材料一是《论语》中孔子关于认知三个阶段的经典论述,材料二是钟扬成为著名植物学家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两则材料存在这样的关系——材料二的人物经历印证了材料一名言中的核心观点。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以“乐学•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主题班会上发言。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和交互性。
这篇作文给定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乐学,二是有为。
什么是“乐学”,我们可以理解为“快乐地学习”。
纵观整个人生,学习不会只有完成时,而应一直处于进行时,所以这里的“学”不单纯指校园学习,还包括做学问,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的学习,甚至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种的无时无刻、虚心求教的学习状态。学习是有层级,或者说是有阶段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是最好的概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只有享受其中,出入自如,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习的动力,进入“心流”的状态。
至于“有为”,那就是人生有所成就的意思,这个很好理解。
“有为”和“乐学”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如何成为佼佼者?除了依靠天赋,依靠大环境、可支配资源等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领域,你能否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投入和付出,我们熟知的“一万个小时定律”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这个世界纷纷扰扰,选择多,诱惑也多,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怎么才能让自己沉下心来,专注于某个领域呢?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兴趣,乐此不疲。唯有乐在其中,享受自我,不负热爱,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由此我们得知“乐学”和“有为”之间的关系。
乐学与有为是什么关系呢?命题者想要我们写什么呢?这应该是我们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乐学可以成为有为的青年,这就是此次作文的重点。情境是主题班会,发言稿要有轰动效应,充满正能量,呼吁同学们都应该通过快乐的学习,学得一身本领,成为有为的青年。
这篇作文可以看成是关系类作文,考生在行文过程时,需要阐释清楚二者的关系,并通过人物事例和名言佐证这种关系,也可以在行文时加入反面论证,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参考立意】
(1)乐此不疲,成就卓越
(2)找到自己的兴趣,打造“主场优势”
(3)乐在其中,不负热爱,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名句素材】
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要靠浓厚的兴趣支持。——松下幸之助
要从事科学研究,首先要有科学兴趣,再加上穷追不舍的好奇心。——丁肇中
兴趣是前提,训练是关键,习惯是保障。——李政道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书味在心中,甘于饮陈酒。——袁枚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刻刻追求新生活。——李大钊
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童第周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回忆。——歌德
如果没有需要克服的困难,没有需要解答的谜,没有需要洞察的奥秘,则任何事物都不足以引起我的兴趣。——毕加索
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就我可能回忆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期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非常热爱使我感兴趣的东西。——达尔文
有重要的独创贡献的科学家,常常是兴趣广泛的人。——贝弗里奇
【人物素材】
(1)2022年冬奥玉汝于成,踏雪寻龙的“六边形美少女战士”谷爱凌,在祖国的土地上,为国争夺冬奥金牌,这是天才少女谷爱凌的终极梦想。2003年,谷爱凌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8岁那年,谷爱凌加入专业滑雪队。为了参加训练,她每个周末都要坐4个小时车去滑雪场地。对于年轻的谷爱凌来说,学习同滑雪一样,是她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小母亲在培养她各方面的兴趣爱好,8岁选择了最热爱的滑雪运动。因为热爱,每周开车4个小时去训练场从不间断;因为热爱,训练时出现意外也不放弃。她喜爱那种在空中旋转时美妙的感觉,她享受滑雪给自己身心带来的酣畅,她更热爱运动后带来的那份幸福和满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所以会不断追求,这让谷爱凌最终站在了东奥领奖台上,挑战了自我,历史性的一跳让这份热爱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2)我们再怎么赞叹韦东奕的数学天赋,自己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也不会提高;将“箪食瓢饮”看作追求纯粹的学术精神,普通人也难以复制。我们真正在意并且能够记住的,是韦东奕呈现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状态。在“内卷”“躺平”成为热词的当下,这种状态意味着一种减少焦虑的方式:万物之中,希望至美。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就不会在原地彷徨。对韦东奕来说,数学是他的期待;对其他人来说,这个期待可能是文学、音乐等。不被外界裹挟,沉下心来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专注中获得快乐,这或许是韦东奕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3)喜剧之王周星驰——兴趣支撑了事业。2004年《功夫》一片上映,立即取得百万票房。周星驰的演艺生涯也进入了巅峰时刻。喜爱周星驰的观众都知道这位喜剧之王的从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从工厂工人到跑龙套,再到若干年的电视台儿童节目“坏蛋”主持人形象等,从最初鲜有人知的星仔到影响华语电影甚至国际影坛的星爷,是什么让这位开始并不顺利的年轻人支撑下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呢?当有人问时,星爷说道:“是兴趣让我坚持到今天。很多人都会问到我,我在影片中塑造了那么多搞笑的人物,是不是我本人就有这种天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人。我的作品与我日常的观察是分不开的。记得我妈妈曾给我讲过,我在很小的时候每天趴在窗台上,看街道上走过的行人,有时甚至一坐一天。因此这种喜欢观察别人、模仿别人的爱好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对演戏、导演这个行当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希望下一步影片会更好。”
(4)高中学历的博导——珍爱自己的兴趣。今年64岁的吕涛是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他告诉记者,1958年从成都七中毕业后,他就没有再上过任何大学,直到现在,他的最高学历文凭就是高中毕业证书,但他的学生中不少已经成了大学教授。吕教授反复对学生们讲: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珍爱自己的兴趣。他说,自己能默默在数学领域耕耘,靠的是自己的兴趣。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做习题、整理资料时,根本没有一点功利的念头。“如果是想成名,想利益,可能我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吕教授说,当年的很多同学由于生活的重压,就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他感到非常惋惜。
(5)丁肇中与物理学——兴趣是成功的动力。丁肇中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20岁时,他带着仅有的100美元,远涉重洋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在3年多时间里,他刻苦读书,把全部精力都贯注于学业中去。有人问他:“你这样刻苦,你不觉得苦吗?”丁肇中笑着答道:“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秘密。”正因为如此,丁肇中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留在普林斯顿从事研究工作。后来,又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助理研究员,与里奇特同一天发现了J/ψ粒子,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6)找准自己的位置——兴趣成就事业。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上中学时,他的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只上了一个学期,教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结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道德,也绝不会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谁知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可是,化学教师却认为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试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这一次,瓦拉赫兴趣的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瓦拉赫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都不会是均衡发展的,如果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就会有所作为。
(7)爱因斯坦沉浸于学习——兴趣是勤学的动力。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那年,他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平面几何的书。为了挤出时间看那本书,爱因斯坦上课听讲,认真复习,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下了课,他便一头扎进书里。两个星期的日夜苦战,他终于自学完成了全书的内容,而且做完了书里的全部习题。当他拿着习题,高高兴兴地走进办公室,请老师审阅时,老师被他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立刻认真查看每一道,然后十分满意地说:“你做的习题完全准确无误。”
(8)海涅热爱文学——专一的兴趣有助于成功。还是上中学的时候,海涅就特别爱好文学了。他贪婪地阅读他舅父的藏书。他母亲让他去经商,而他对经商一点兴趣都没有,不久他的商店就倒闭了。后来,他的母亲又叫他去学法律,可是他的心思仍然在文学上,每有感受,就写成诗歌。从此,他沉浸在诗情里,最终成为德国当时最杰出的诗人。
【参考例文】
1. 乐学为本,有为展翼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基于这次班会课的主题,我发言的题目是“乐学为本,有为展翼”。
何为乐学?是你学而不厌,学而不倦,愈深入愈有热情。将学当作生命中乐趣最多,给予你快乐最多、最持久的事。学什么呢?不受限制。
何为有为?便是你投入那如椽大笔录下的宏观叙事,将个人的爱好转化为与社会有关的助燃剂,在实践中干实事,发挥实际的效用。
乐学为有为提供基础性的思想动力、行为激励,而有为是乐学最有价值意义的归宿与目标。
然而,乐学的达成已实属不易。世间万物“品类之盛”,想遍尝尽赏是不可能的。欲从中挖掘出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激荡、火花四溢的那一个领域亦有难度。但不要灰心丧气,只要你时时敞开接纳的心胸,抱有探知究竟的好奇,以及静下心深入研究、专攻的定力,你便可能收获一个与你心心相印的学习方向。成为乐于学习的人中的一员。
惠特曼有言:“伟大的戏剧还在上演,而我愿献上一首诗。”我想说:“伟大的时代还在前进,我愿奉献我的一份光、一份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将自己的知识、智慧、美丽的思想品质、丰盈富饶的灵魂展示。赠予给这个潜力巨大的世界的可能与机会,只要有心去做。我们所熟知的众多科学家们,大多抱有对科学的极大兴趣,他们不受外界的驱使,自发地以学为乐,又秉持着爱国奉献之心,为人类的科学学事业付出艰辛汗水。
有异见者言:有为必须要乐学吗?当今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就一定热爱他的事业吗?诚然,这种现象是有的,但他们的成就评价机制中缺乏了个人人生价值这一方面。以自己不热衷的事物收获荣耀、财富、名气,让自己的生活中少了宝贵的快乐源泉,这不是我们应该钦羡的。我们需要对自我意识的重视,将其与社会贡献结合,才是有为更深刻的内涵。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由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接触到更多纷繁神秘的领域,这不正意味着热血与有为的外在条件都得以满足了吗?所以,点燃自己奋斗探索的激情,汇起一片人生美丽之焱,是刻不容缓的。
让我们以学习的乐趣作帆,奋发有恒作桨。驶向有为之彼岸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 以乐趣为名,做有为青年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以乐为名,做有为青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夫子的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了解”“喜好”“乐在其中”这三者由浅入深的差别。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未来人生理想的实现,我们都要努力找到其中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兴趣转化为持之以恒的热爱,成就更好的自己。
乐在其中,享受自我,才能拥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和恒心。
眼神迷离、头发蓬松,手提大容量瓶装水和几个馒头,相信大家不会把如此朴素的形象和顶级学府天才联系在一起,而他确确实实是北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韦神”——韦东奕。因为他学术成绩突出,且为人低调,有人调侃他是北大数学系的“首席扫地僧”。“天才的模样凡人绝无法理解”,这句话听着不赖,但我们作为后进更应该关注“韦神”身上那种钻研学问,乐在其中的充盈状态。对韦东奕来说,数学是他快乐的来源,而这种快乐让他不被外界裹挟,沉下心来钻研自己擅长的领域。这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和恒心,是通向“有为”之路的不二法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乐在其中,不负热爱,才能达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人生高度。
钟扬在大学期间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物学问题。后来他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千山万水,建造起一艘植物基因的“诺亚方舟”。收集植物的种子,在很多人眼中是单调乏味的学问,可钟扬“以中有足乐者”,不负所爱,耕耘不辍,最终成为了他所在领域的开拓者。无独有偶,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坚守30载,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样的人生态度令吾辈高山仰止。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乐在其中”和“有为”的关系——“乐趣”不仅是坚守的动力,还是人生“有为”的基石。因为快乐、享受,所以热爱,因为不负热爱,所以能够苦心孤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这样未来才能行稳致远,大有可为。
大家可知?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心流”,指的是我们在专注某件事达到的那种充盈、忘我的状态。在“内卷”“躺平”成为社会现象的当下,这种状态意味着一种摆脱焦虑的方式:万物之中,专注至美。有的时候,往往不是我们感到快乐才投入,而是因为认真投入,才体会到那种“高阶”的快乐。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乐学”和“有为”的关系,其实也是思考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就不会在原地彷徨;有了真正热爱的事业,才能在新时代乘风破浪,有所作为。
专注投入,乐在其中,不拘结果,但问耕耘。愿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我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 乘乐学之风,做有为青年
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开辟为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遇见荒漠,可以栽种树木的。”可见,活力与兴趣是多么重要,在快乐中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旦你对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不用人教,不用人催,你也会自己不由自主想去学。作为高中生,我们所缺少的便是对学习的兴趣,一日培养出了好习惯,爱上了学习,那所有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自主学习也不会再只是一句空话了。
当今世界,信息纷乱复杂,我们所接受的新鲜事物也层出不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是件易事。所以,兴趣更应该从小就培养,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保持优良传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最好的。主动地去学习,不会的地方积极提问,这便是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乐于学习,快乐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各科都保持一定的兴趣,只对一两科有兴趣不但不够,反而会造成偏科的现象。成绩参差不齐,不利于均衡发展,做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青年者,常思将来,不改初心。在找好兴趣,认真学习,确立好目标之后,我们更应不断反思进步,不忘初心,三省吾身,争取做到最好。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世界的纷乱复杂无法阻挡我们,总会有一股乐学之风越过重重山岗来到我们面前,载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
人的一生大约三万天,可关键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三万天,还是只是将一天重复了三万次。著名植物学家钟杨在15岁时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而后对植物学产生浓厚兴趣,转向用计算机研究植物学问题,毕业后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科研成果。是兴趣成就了他。也许会有人说,他都考入了中科大无线电,即使没有兴趣支撑肯定也会有所作为。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转专业,那他现在一定不会这么快乐,这么有成就。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荒山,让我们赶上时代的脚步,乘上乐学之风,争做有为青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