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985工学硕士毕业却喜欢投资理财的保险经纪人小姐姐大樱桃。
亲戚闲聊时聊到老家有一位奶奶,老伴去世后由4位儿女赡养,一家待3个月。除了二女儿家住的比较舒心,另外3家都不太待见她。奶奶身体不太好,去医院看了很多次,每次医生都说需要手术或住院治疗,但是3位儿女都不愿意出钱,二女儿也不想自己一个人承担全部费用,只能不了了之。
事实上,奶奶自己有5万元的存款。
我非常疑惑,为什么不用呢,不治疗,难受的是奶奶自己呀!
亲戚却非常淡定的说道“那是棺材本,哪里能花?”
听到亲戚的回答,我并没有释然,还是依然非常不解。
我认为即便奶奶治病花光了所有存款,和儿女住一起,吃顿饭还是没问题的。至于亲戚说的“棺材本”,可能是老一辈的执念,也可能是大樱桃还没有到那个年纪,不认为身后事太重要,也可能下意识觉得奶奶的子女不可能完全不管。
直到我看到了“老人赠孙女3套房,不被赡养反被起诉”的新闻。
新闻内容大概是老人老伴和儿子早逝,家中拆迁后将名下房屋赠予孙女,孙女给老人养老,老人也有其中一间房的居住权。
但孙女拿到房产后并没有履行赡养义务。老人只能将房屋出租,得知此事的孙女将老人告上法庭要求不能出租房屋。
虽然最后被法院驳回,老人也反过来起诉孙女,拿回了赠予的房屋。
但是得知事件真相的我们内心应该是拔凉拔凉的!
一片真心最后发现不过痴心妄想。
看来,老年人确实需要把资产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问题来了,养老用的资产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来看两个真实例子。
A情况:老爷子双腿有疾,平时需要坐轮椅,每个月有1.5万的退休金,老伴早逝,多子女。
B情况:老奶奶常年身体不好,做日常琐事都比较困难,因为拆迁,手中有几套房(不够子女和老人一人一套),老伴早逝,多子女。
大家猜猜看,这两位老人的子女是怎么赡养老人的呢?
事实上,A情况中,老爷子的子女争抢着照顾老人。而B情况中,老奶奶的子女几乎很少管老人,老奶奶是在家中卫生间的浴缸上搭了个板子过完最后几年的。
为什么只有退休金的老爷子过得很好,拥有几套房的老奶奶却被弃之不顾呢?
看看两位老人的具体情况:
老爷子坐轮椅,老奶奶身体不好,都需要人照顾。
两位老人都没有老伴陪伴。
两位老人都是多子女家庭。
但是,老爷爷拥有的是每月发放的退休工资,而老奶奶拥有的是房产。
退休工资每月到点发放,发放的数额不变,有的时候还会增长。哪个子女照顾老人,当月的就给哪个子女,1.5万可是比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都要高。
而房产,不能各位子女一人一套,即不能立刻为子女所有的资产,未来会怎样,只有未来再说。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不知道老人和子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很多事情只能猜测。
但即便不以恶意揣测,只看现实情况。
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子女不是不孝顺,而是养不起。
人到中年的老张,存款只有4位数,离婚数年,儿子跟着他过。月薪3000元,什么都不敢买,戒不了烟,也不敢去医院。儿子没有教育好,整天无所事事,还偷老张的钱。
老张说自己快抑郁了,手中有存款却不够1年的花销,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老张没有提到自己的父母!
他的父母可能已经不在了,但很有可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因为他自身难保!
但试想一下,假设老张的父亲也和上述的老爷子一样每月有1.5万的退休金,那么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老张不工作,在家全职照顾双腿不便的父亲,这可比上班挣钱多了。
网上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明明有存款却不敢花钱?”
排第一的回答是:“可能还没有让这些资产成为下蛋的鸡。”
只能拥有一只鸡的情况下,你会选择一只公鸡,还是每天下一颗蛋的母鸡呢?
如果没有挣钱的能力了,你会选择拥有一大笔钱,但是不确定什么时候会花掉呢?还是选择每年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呢?
老家手握存款却不敢治病的老奶奶也许不是真的在省“棺材本”,可能只是下意识的知道花了就没了。
拆迁的老奶奶,本以为3套房可以换孙女的赡养,却终是一场空。
其实老奶奶已经找到将资产变成每天“下蛋的鸡”的办法了。
她出租房屋,每月的房租就拿来生活和交养老院的费用。
大樱桃一直认为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资产,并且最好是将自己的资产变作“下蛋的鸡”。
假设一位拆迁户,55岁时变卖部分房产得到100万元,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从60岁开始,每月可以领取5270元作为生活费,一直到终身。
而如果是30岁时拆迁得到100万元,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从60岁开始,每月可以领取12665元作为生活费,一直到终身。
或者30岁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每年缴费4万元,交25年,共缴费100万元,从60岁开始,每月可以领取8837元作为生活费,一直到终身。
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如今,养老问题非常严峻。
商业养老保险不是唯一的养老工具,但却得到了包括国家在内的大力推广呢?
因为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了养老金的必要条件:
1、持续性:不能突然中断了;
2、专属性:不能被挪用了;
3、现金流:定时定点定额发放;
4、终身:和生命等长,不用担心用完了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因为养老保险决定了一个人养老生活品质的下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