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攻略 » 正文

书摘|民俗探微:八仙过海,各有什么神通可显?

本文节选自《民间百神》,作者:徐彻、陈泰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中国民间崇拜文化丛书

喜庆欢乐神八仙

八仙是道教尊崇的八位神仙,后来演变成了民间尊崇的喜庆欢乐神。八仙的称谓,原来并没有固定下来。直到明代作家吴元泰撰写的神魔小说《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问世并流行以后,八仙的称谓才固定下来。他们是:李铁拐、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先后得道,位列仙班。他们的故事个个生动精彩,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八仙过海了。

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大会,喝得酩酊大醉。辞谢王母娘娘后,趁着酒兴,各履宝物浮渡东海。东海龙王之子摩揭,看中了蓝采和渡海的大拍板,顿起贪心,抢夺大拍板,掳获蓝采和。这引起其他七仙的不满,从而展开一场大战。最后八仙将摩揭杀死,火烧东海。东海龙王向玉皇大帝告状,玉皇大帝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派天兵捉拿八仙。八仙据理力争,并同天兵开战。天兵亦被八仙打败。后来,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从中斡旋和解,遂各自罢兵而归。八仙过海的故事,表现了八仙不畏强权的英勇斗志和相互支援的团结精神。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说对八仙过海的描写极富想象力。小说写道,却说八仙来至东海,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洞宾言曰:“今日乘云而过,不见各家本事。试以一物投之水面,各显神通而过如何?”众曰:“可。”铁拐即以铁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钟离以拂尘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纸驴投水中而渡,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国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八仙过海,各自拥有自己的渡海神器。

为祭祀八仙,全国建过很多八仙宫,其中最著名的在西安。西安八仙宫,又称八仙庵,在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初建于宋朝,是西安最大的道教庙观。1900年,为逃避八国联军的侵犯,慈禧太后从北京逃到西安,曾经驻跸八仙宫。后来,慈禧太后捐助一千两白银,增建修缮八仙宫,并敕封此庙为“西安东关清门万寿八仙宫”。

八仙之首李铁拐

李铁拐,本名李玄,又称铁拐李、李凝阳、铁拐先生等,为八仙之首,在中国民间很有影响,口碑甚好。历史上并无其人,他的形象完全由民间创造。所谓铁拐实际上是他的法器—铁拐杖。

关于李铁拐修真成道的传说,民间有多个版本。明朝作家吴元泰的神魔小说《上洞八仙传》对此做了艺术的描写,流布很广。李铁拐原来质非凡骨,学有根底,状貌魁梧,心神宣朗。他年方弱冠,就识破玄机,看破红尘,一心修道。于是,他告别亲友,进入深山,穴居洞中,拔茅为席,服气炼形。数载过后,他听说太上老君李耳是宗姓之仙祖,在华山论道,就决心到华山去拜见太上老君,求师修道。

太上老君和另一位神仙宛邱,在华山修真论道。一日,太上老君对宛邱说:“我观看仙录,李铁拐想成道,今天要来问道。”于是派两个小童到山下去迎接。李铁拐见到小童,知道太上老君派人接他,心中高兴。他先见老君,次见宛邱,感到终于见到了天上神人,非常激动。同时,又听到了二仙的高论,心花顿开,尘情冰释。

不久,李铁拐怀着得道的兴奋心情,回到了岩穴深林,继续修炼。一日,太上老君、宛邱驾鹤而来,邀请他十日后同游西域诸国,李铁拐爽快地答应了。十日后,临赴约之前,李铁拐对徒弟杨子说:“我要出神了,赴太上老君之约去华山。我的魂已走,留魄在此。如果游魂七日不返,就可以将我的魄焚化。如果未满七日,就要好好地守住我的魄。记住,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说完,李铁拐就静坐游魂而去。

却说杨子受命守尸,加以防护,日夜不敢懈怠。等到第六天,忽然看到家人跑来,不知何故。家人急忙说道:“你的母亲病危,只想见你一面,叫你赶快回去。”杨子大哭说道:“母病危急,师魂未返,如果我去了,谁来看守尸体呢?”家人诚恳劝道:“人死已经不能复生。况且已经死了六天,内脏必定腐朽,不能复活了。母亲病危,送死不及,终天之恨。”杨子知道事情急迫,不得已焚烧了师父的尸体,洒泪看望母亲去了。

却说李铁拐魂出华山,随太上老君西游诸国,多得太上老君之道。在归来之前,太上老君看着李铁拐,笑而不语,似有隐情。临行前,送给李玄一偈:“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李铁拐不知何意。他归期,正好七天。来到茅斋寻找自己的魄,但见毛发无存。转身看到一堆烧完的灰烬,悟到自己的尸体已经被焚毁了。李铁拐的游魂无所依傍,日夜凭空号叫。忽然看到远处有一具饿殍的尸体,倒在山边。猛然想起太上老君的临别赠言:“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恍然大悟,这就是我的新面目了。于是,就附饿殍之尸而起。这个饿殍,蓬首垢面,坦腹跛足,样子丑陋却可爱。李铁拐爬起身来,向手上的竹杖喷了一口水,竹杖立刻变成铁质的了。李铁拐手提铁杖,肩背葫芦,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在民间,李铁拐十分有名,是因为他的葫芦里装着仙丹,可以免费救死扶伤。

正阳祖师钟离权

钟离权,钟离是姓,名权。民间多称其为汉钟离,那是因为他本人是东汉大将。钟离权的号有三,即和谷子、正阳子、云房先生。他是道教全真道的正阳祖师,法器是手中的拂尘。和李铁拐一样,钟离权亦是道教杜撰的神仙。杜撰一个人的生平,往往要从其父母开始。钟离权的父亲是谁呢?

传说,钟离权的父亲钟离章,当初因征讨北胡有功,被封为燕台侯。钟离权诞生那一天,来了一位长者,自道是上古黄神氏,要托生于此。说罢就大踏步走进卧房,顿时见有异光数丈,如烈火腾焰,侍卫皆惊。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十五。据说钟离权生下来后,六天六夜不声不哭不食。到了第七天突然跃起,说道:“身游紫府,名书玉清。”表明了自己的道家身份。

长大成人后,钟离权入仕为汉朝大将。一次奉诏北征吐蕃,出师不利,大兵一到,就被羌人趁夜劫营,全军溃散。钟离权独自骑马落荒而逃。行至一处山谷,迷失了道路,步入一片深林。这时遇到一位胡僧,钟离权上前问路,那胡僧蓬头拂额,身挂草衣,带他走出几里地,有一处村庄出现在眼前。胡僧对钟离权说:“这是东华先生成道之处,将军可以就此歇息歇息了。”说罢作揖离去。然而钟离权不敢近前惊动庄中之人,只得待在原处,一动不动。过了许久,只听有人在说话:“这肯定是碧眼胡人饶舌了。”话音落处,只见一老者身披白鹿裘,手扶青藜杖,声音高亢。老人问道:“来者不是汉大将军钟离权吗?你为何不寄宿到山僧之所?”钟离权听罢大惊,心知这老者肯定是异人了。

这个时候,钟离权刚刚脱离虎狼之穴,又遭惊鹤之思,于是决定回心向道,就向老者祈求度世良方。老者遂将《长生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传授于他。钟离权得到这些真传后,再回头一看,原来的村庄都不见了。似乎这些村庄都是为他而设置的,钟离权大为惊诧,幡然警觉。

从此,钟离权入华山修炼。后来,他游泰山又遇华阳真人。相传华阳真人又传授给他《太乙刀圭》《火符内丹》等,因此又号正阳子。再后又入崆峒,谒见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赐号为云房先生。

相传,钟离权丫髻坦腹,手挥拂尘,赤面伟体,龙睛虬髯。元朝时,被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为全真道北五祖第二位。全真道北五祖依次为:王玄甫(钟离权师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骑白纸驴张果老

与李铁拐和钟离权不同,张果老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人物。他是唐代道士,本名张果。相传他有长寿秘术,齿发衰朽而不死,并自言有数百岁,因而俗称张果老。张果老的法器是他坐下的那头白驴,此白驴可以化作一张白纸,即称纸驴。

张果老有长生不老之术,隐居在恒州(今山西省大同县东)中条山。为聆听宛邱、李铁拐诸仙论道说法,常常倒着骑驴,往来于汾水晋水之间。见过他的老人们说:“我小时候见到他,他就说已经好几百岁了。”他清心寡欲,无心仕途。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征召不应。武则天登基后,又召之出山,他便佯装死于妒女庙前。当时正值盛夏炎热之际,须臾间,尸体就腐烂生虫。武则天听说后,也真的相信他死了。后来人们在恒州山中又见到了他,仍然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则将所骑驴折叠起来,看上去像一张薄纸,然后将其放到巾箱之中。起行时用水一喷,又变成驴,可以骑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5),李隆基派通事舍人裴晤,驰车到恒州去迎张果老。张果老面对裴晤,知其来意,突然气绝而死。裴晤焚香启请,说明天子求道之意。一会儿,张果老渐渐苏醒,裴晤不敢再次催请,便驰车还朝,奏知唐玄宗。李隆基就又派中书舍人徐喻、通事舍人卢重玄,持玺书迎接张果老。张果老感其诚意,这才随徐喻等来到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李隆基命用大轿请他入宫,并百倍礼敬。公卿亦纷纷前来拜谒。李隆基询问有关神仙的事情,张果老不予回答,只是屏住呼吸,好几天不进食,搞得李隆基也没有办法。

一天,李隆基对张果老说:“先生是得道之人,怎么还这般的齿发衰颓呢?”张果老说:“衰朽之身,无道术可凭,所以才至于此。”说罢,便在御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血流满口。李隆基大惊,对他说:“先生且歇息一下,稍后再谈。”过了一会儿,李隆基出来召见他时,只见他青鬓皓齿,胜过壮年。朝中公卿有人问他方外之事,张果老全都诡言答对。尝说:“我是尧时丙子年人。”使人莫测。

李隆基要留他住在内殿,并赐酒给他,张果老推辞说:“山臣酒量不过三升,我有一弟子,能饮一斗。”李隆基听了大喜,便让张果老召他前来。当即有一小道士从殿檐飞下,年龄约有十五六岁,姿容俊美,步趋娴雅。谒见李隆基,言辞清爽,礼貌备至。李隆基很喜欢这个小道士,命他落坐,张果老说:“弟子应当一旁侍立,不该落坐。”李隆基越看越喜欢,便赐酒给他,饮到一斗,尚不推辞。张果老忙代辞道:“不能再赐酒给他了,过量必有所失。叫他来侍酒,不过要博龙颜一笑罢了。”李隆基不听,又逼小道士喝。可是酒忽然从小道士的头顶涌出,冠带落地,化为一榼(ke,古代盛酒的器具)。李隆基及众嫔全都惊呆了,再仔细一看,小道士已不见了,只有一只金榼翻倒在地。原来此榼仅盛酒一斗,察验一番,却是集贤院的金榼。

张果老道术深奥。能指鸟鸟落,指花花落,指锁门开,再指便还原本来面目。能搬移宫殿于他处,还能搬回原处。张果老入水不沉,入火有莲花托之而出。有一位善于夜视的气功师,李隆基命他夜视张果老,结果气功师看不到。李隆基屡试张果老的仙术,不可穷述。于是便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元先生。后来,张果老多次以老为由,乞求皇上敕归恒州。李隆基便诏令车马相送。天宝初年,李隆基又遣人征召,张果老闻听后,忽然死了。弟子埋葬了他。后来打开棺木,只剩下一口空棺。

张果老就是这样一位神仙。

豆腐西施何仙姑

吕洞宾的女弟子,八仙中唯一的女神仙。何仙姑原籍何地?传说有二,一说是广东增城县,一说湖南永州(零陵)。明王圻著《续文献通考》说:“何仙姑,广东增城人,何泰之女。”传说生于唐武周长寿三年(694),是广东省增城县何泰的女儿。据说何泰是做豆腐的,何仙姑帮忙卖过豆腐,绰号“豆腐西施”。她出生时就有异相,头顶六根毫发。她的法器是一个竹罩。

唐武则天时(684—705年),何仙姑住在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梦见一个神仙说:“常吃云母粉,能轻身不死。”清晨醒来,她想:“神仙说的话,是不是在欺骗我呀?”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吃了云母粉,不料,果然身子轻了。到了结婚的年龄了,她的母亲想给她物色一个女婿。何仙姑立誓不嫁,母亲也不好勉强。一日,于溪水边,何仙姑巧遇神仙铁拐李、蓝采和。他们二人授给她神仙秘诀。后来,何仙姑常往来于山谷间,身轻如燕,其行如飞,每日早去晚回。回来时,孝顺的她都带些当地的山果给母亲吃。母亲问从哪里拿回来的山果,她只是说去了名山仙境,与女仙谈真论道去了。后来逐渐长大,说话论事十分异常。

有一次,当地一小官得到天书一纸,不明就里,便请何仙姑看看。何仙姑拿来一看,见上面写的是:“此人受贿十两金子,折寿五年。”

武则天听说何仙姑的事非常感兴趣,便派使臣征召她入宫。在应召赴京的路上,她中途不见了,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据说那个向她传道的道人就是吕洞宾。

何仙姑的家乡广东省增城县小楼镇有一座何仙姑庙,至今香火不断。庙门有一副对联:“千年履迹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相传何仙姑最后是从家门口的水井中去“问仙”的。当时,只穿了一只绣鞋,另一只留在了井台上。农历三月初七是何仙姑诞辰日,届时当地要唱大戏,来宾们要喝此水井中的“仙汤”。

长板高歌蓝采和

蓝采和是个来历不明的神仙。南唐沈汾著《续仙传》说:“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虽然南唐时期的人对他的来历一无所知,但民间传说依然不少。

传说其是五代时人。一说是赤脚大仙降生。蓝采和经常身穿破旧蓝衫,腰系三寸多宽的六扣黑木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光着走路。夏天时,在衣衫内添上棉絮;冬天却常卧在雪地里,耳口鼻像蒸笼一样冒着热气。他的法器是手中三尺多长的大拍板。如今,蓝采和的形象多为手提花篮的少年。

过去的蓝采和形如乞丐。人们常见他在城里街市上行乞,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板,时常醉酒踏歌,老老少少都在他身后看热闹。蓝采和出语机敏,应答自如,令人笑得前仰后合。他经常似狂非狂地歌道:“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迫,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他所唱的歌词极多,并且率直真切,随口而出,皆有神仙意,却又神秘莫测。等有人拿出钱来给他,他就用长绳穿起来,拖在地上行走。那些钱有的给了穷人,有的给了酒家,有的散落掉了,他也从不回头看一下。蓝采和就这样周游天下。那些小时候就见过他的人,老了的时候见到他,都说他样子依然如故,穿戴依然如旧。

有一次,蓝采和在酒楼上醉倒,忽听到有云鹤笙箫声当空传来,他忽然丢下靴衫,腰带拍板,乘上白鹤,冉冉飞去。人们这才看到他的衣服,原来是玉片做的,旋即那些靴衫等物也不见了。

后人有诗题蓝采和道:“长板高歌本不狂,尔曹白为百钱忙。几时逢着蓝采老,同向春风舞一场。”

纯阳祖师吕洞宾

吕洞宾,历史上实有其人。他名吕喦(yán),或吕巖、吕岩。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京川(陕西西安一带)人,一说河中府(山西)永乐县人。祖父吕渭,任礼部侍郎;父亲吕让,任海州刺史。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日巳时(9—11时)生。吕洞宾是八仙之一,而且是能量最大的一个,位列全真道北五祖第三。他的法器是一支箫管。据明朝作家洪应明著《仙佛奇踪》和明朝作家郑志谟著《飞剑记》两书的记载,吕洞宾的一生完全被神化了。

传说吕洞宾降生之时,异香满室,天乐并奏。有一只白鹤从天而降,飞入帐中不见,吕洞宾降生。他生来身材雄伟,金形玉质,道骨仙风,鹤顶猿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鹳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有一黑痣,如锄头大小;足下纹如龟。他自幼聪明,日记万言,出口成章。成人后,身长八尺二寸。淡黄笑脸,微麻、三髭须。穿黄褴衫,戴华阳巾,系八皂绦。形貌很像张良张子房。二十岁时还没有成家。

唐武宗会昌(841—847年)年间,吕洞宾前往长安赴试。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中进士。一天,他在长安酒肆闲游,只见一青巾白袍羽士,在一处墙壁上写下了三首绝句。其一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久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其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东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其三曰:“莫厌追欢笑话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待到清平有几人。”吕洞宾惊叹这人状貌奇古,诗意飘逸,便上前行礼,问其姓氏。羽士道:“你可先吟一绝,我想看看你的志向。”吕洞宾便接过笔来写道:“生在儒林遇太平,悬缕垂带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羽士见诗后,说:“诗能言志,你的志向很超卓呀!我是钟离子,住在终南鹤岭,你能与我从游吗?”钟离子就是八仙之一的钟离权。但是,吕洞宾没有立刻答应。

钟离权和他一同在这家铺子住下。钟离权亲自为他烧饭,吕洞宾却忽然就枕昏睡。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做了高官,并两娶富家女儿,生子婚嫁之后,子孙满室,簪笏满门。如此过了将近四十年,接着又做了丞相,专权十年,权势熏炙。然而无意中犯下重罪,抄尽家资,妻离子散,流落于荒岭野谷中,孑然一身,穷苦憔悴。立马于风雪之中,刚发长叹,恍然间醒来,锅中之米尚未煮熟。钟离权一旁笑吟道:“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洞宾惊问:“先生知道我的梦境吗?”钟离权说:“你刚才的梦,升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年间不过一瞬罢了。得到不足喜,丧失又何足悲?世人要经过所谓大彻大悟,才能明白人世不过一场大梦罢了。”吕洞宾感悟,于是便拜钟离权为师,求教度世之术。钟离权考验他说:“你骨节尚未完善,要想求仙度世,还必须历经数世才行。”说罢翩然而去,吕洞宾当即弃儒归隐。

归隐后的吕洞宾,曾遭遇钟离权的十次测试。第一试:一次吕洞宾出外远游回来,忽见家人全都病死。吕洞宾心无悔恨,只是厚备棺椁入葬。然而须臾之际,死者却全都活过来,无病无恙。第二试:吕洞宾到市上卖货,本来已议定了价钱,买的人却突然翻脸,只给一半的钱。吕洞宾不加任何争执,丢下货物走开了。第三试:吕洞宾元日出家门,碰见一个乞丐倚门求他施舍,吕洞宾当即拿钱物给他。不想那乞丐不但索要没完,还恶言恶语,吕洞宾却只有再三地笑谢。第四试:吕洞宾在山中放羊,见一饿虎奔来,追赶羊群。吕洞宾把羊阻拦在山坡下面,自己以身相挡,饿虎却走开了。第五试:吕洞宾在山上草舍内读书,有一女子年龄在十七八岁的样子,容华绝世,光艳照人。自说归省娘家,迷了路,天已将晚,脚下无力,想借此稍加休息,吕洞宾答应了。可那女子竟百般挑逗吕洞宾,夜晚竟逼吕洞宾与她同寝。吕洞宾不为所动。这样一连三日,那女子方才离去。第六试:吕洞宾一日到郊外去,待回到家时,家里财物全都被盗贼劫去,几乎没有朝夕之用。吕洞宾毫无怒色,亲自耕种自给。一日,忽然见到锄下有数十片金子,吕洞宾立即把它们掩埋起来,一无所取。第七试:吕洞宾碰到一个卖铜的人,买回来一看,全都是金子。他就当即找到卖铜的人,把金子还给了他。第八试:有一疯狂道士在市场上卖药,说是人服下去立即就死,可以再转世得道。十天过去了,不曾售出。吕洞宾前去买下,那道士说:“你可以速备后事了。”然而吕洞宾服下后却安然无恙。第九试:吕洞宾与众人一道过河,走到中间时,风涛掀涌,众人全都十分恐惧,吕洞宾却端坐不动。第十试:吕洞宾独坐一室中,忽见眼前出现无数奇形怪状的鬼魅,有的要打他,有的要杀他,吕洞宾毫不畏惧。又见有数十个夜叉,押来一个死囚,死囚血肉淋漓,号泣说道:“你前世杀我,今天应偿还我命。”吕洞宾道:“杀人偿命是应该的。”说着起身寻刀,就要自尽偿还其性命,忽然听到空中一声吆喝,鬼神全都不见了。有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原来是钟离权。钟离权道:“我考验你十次,你都不曾动心。如此可见,你肯定会成仙得道的。”

于是,吕洞宾随他一同来到鹤岭。钟离权将所有《上真秘诀》,全都传授给吕洞宾。不久清溪郑思远、太华施真人,从东南凌云而来,相互问候之后,一起落座。施真人问:“站在一旁的是什么人啊?”钟离权道:“是吕海州之子。”说罢便命吕洞宾上前拜见二仙。二仙去后,钟离权对吕洞宾说:“我就要去朝见天帝,到时会表奏你的功德,使你也得入仙籍。你也不要久住于此,十年之后,我与你在洞庭湖相见。”说着又把《灵宝毕法》及灵丹数粒授给洞宾。这时,有二仙手捧金简宝符,对钟离子说:“天帝下诏,派你为九天金阙选仙,要你马上起行。”钟离权又对吕洞宾说:“我应诏朝见天帝。你在人间好自为之,修功立德,他时也会和我一样。”吕洞宾再拜说:“我的志向不同于先生。我一定要度尽天下众生,才愿上升。”于是钟离权乘云,冉冉而去。

吕洞宾南游到澧水之上,登庐山钟楼时,与祝融君相遇。祝融君便传授给他天遁剑法,说:“我是大龙真君,过去曾持此剑斩杀邪魔,现赠给您斩断烦恼。”后来,吕洞宾初游江淮,斩杀巨蛟兽,一试灵剑。

十年后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钟离权忽然从天而降,说:“我来实践前约,天帝命你的眷属,全都居于荆山洞府,你的名字已注入玉清籍中。”传说,吕洞宾此后隐显变化四百余年,常游于湘潭岳鄂及两浙江淮间。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在位)年间,封为好道真人。明朝又封他为纯阳帝君,继为纯阳祖师,故又号称“吕祖”。

吕洞宾虽位列八仙第六,但在民间的声望却远远高于其他七位仙人。中国各地有很多吕祖庙、吕祖祠,道观内也常见吕祖殿、吕祖阁,这样的待遇其他七位仙人也是望尘莫及的。

韩湘子提花篮

韩湘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据《唐书·宰相世系表》,韩愈有个侄子叫韩老成,韩老成有个儿子叫韩湘,字清夫。请注意,如今我们日常所见的韩湘子形象多为吹笛美少年,笛子也就成了他的法器,但这与古书所写迥然不同。据《上洞八仙传》和《仙佛奇踪》的记载,韩湘子是个成年人形象的神仙,他的法器是一个花篮。

韩湘子生来就有仙骨,性格落拓不羁。厌烦华丽浓艳,喜欢恬淡清幽。韩愈多次鼓励他攻读儒家之学,但是,韩湘子表示不能接受,公开地说:“对不起,侄孙韩湘子所喜欢的学问,同您喜欢的学问完全不同。”韩愈听了,很是生气,申斥了他。

一天,韩湘子出外访道寻师,偶遇钟离权和吕洞宾,于是,就毅然弃家,跟他们游道去了。后来,走到一个果树林,见到仙桃红熟,饥渴难耐,韩湘子就爬上树去摘桃。不料,树枝突然折断,韩湘子落地致死,尸体随后就分解了。这时,韩湘子的魂解脱了,冉冉升天。韩湘子谒见了天帝,天帝授他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卿”。而后他又游了蓬莱等仙境。后来,天帝便召他去,命他下界超度韩愈。

韩湘子受命超度韩愈。但考虑到韩愈为人正派,笃信儒学,一般不会相信韩湘子的游说。为此,韩湘子策划以谋术打动他。元和年间(806—820年),唐宪宗正旦朝贺,留韩愈等宴饮。皇上问道:“今年年成丰歉怎样?”韩愈对道:“今年歉收。”皇上说:“你怎么知道?”韩愈说:“去冬无雪,所以知道今年歉收。”宪宗听了,当即下旨,限韩愈三日内,到南坛祈祷致雪,久祷不得,就罢他的官。韩愈大为惶惧。

韩湘子知道后却大喜,他心生一计,便挂出“出卖风云雨雪”的招牌。市民都很惊讶,报给韩愈,韩愈便将他召去。当时韩湘子已经改变容貌,韩愈认不出他。韩愈诘问韩湘子说:“皇上因忧年歉,想预先祷雪以求丰收。你是何人,敢出此狂言?”韩湘子敲着掌中葫芦笑道:“人当然无以为之,我身中先天坎离太极混合,乾坤尚可颠倒,后天雨雪招之何难?”韩愈说:“那么你祈雪来,我倒要看看。”韩湘子说:“好。”于是,要酒来喝得大醉,而后登坛作法。半日,浓云漫野,寒气侵骨,天光一合,大雪立降,有一尺多深。朝中诸公都大以为异,韩愈却道:“人君至诚,人臣至专所致,岂是凭一道士之力的吗?”众人都不服其论。韩愈不相信这是韩湘子的法力,问道:“这场雪,是我祈祷的呢,还是你祈祷的?”韩湘子答道:“我祈祷的。”韩愈问:“怎么证明呢?”韩湘子说:“平地雪厚三尺三寸。”韩愈派人去丈量,确实如此。韩愈此时才略微相信韩湘子有些异术。

不久,韩愈官拜刑部侍郎。宴贺时,韩湘子又去拜谒。韩愈一开始还善待他,当韩湘子言语中有劝韩愈急流勇退之意后,韩愈勃然大怒并斥责了他。并且为难他说:“你能尽以一杯之酒,致使在座诸公皆醉吗?”韩湘子说:“这太容易不过了,你随我来看。”说着他便取来所佩带的葫芦。葫芦粗不过一寸,高有一寸多点,装半杯酒即满。而后,他遍席敬酒。总共三十人,各计三十巡,葫芦永远没有断流过。众人全都惊骇。韩愈却说:“这是民间漏雨法罢了。”韩愈又故意难为他说:“能够召来仙鹤吗?”韩湘子立即召下仙鹤来。仙鹤至而起舞,转眼又化为羊,并口出歌赋,其中不过是劝说韩愈修省引退。韩愈皆以为幻术。韩湘子不由得大声说道:“您想成为天子吗?贵极人臣,尚不知避祸而早退。一旦遭贬,风尘千里,冻馁而死。老婆孩子的荣禄还能复得吗?”韩愈大怒,叱喝他出去。

一天,韩愈寿诞,设席大宴。韩湘子突然回来,为叔祖祝寿。韩愈想要难为韩湘子,就问道:“你能叫酒坛生出酒来,能使土堆开出花来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难不倒韩湘子。韩湘子把酒坛移到桌前,用金盆盖住酒坛,一会儿打开,坛内果然生出美酒;又把黑土聚成一堆,不多时,土堆上就开出一朵艳丽的花,好像牡丹。花朵上又拥出两行金字对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读罢此联,沉吟良久,不解其意。韩湘子说道:“以后会得到验证,天机不可预先泄露。”

不久,唐宪宗素性好佛,想把佛骨迎入皇宫。韩愈认为不吉利,上表劝谏,触怒唐宪宗。唐宪宗下令,将韩愈贬谪潮州,限日起行。韩愈别家,向潮州进发。行不数日,下起雪来。行至一处,雪深数尺,马不能进,退亦无路。韩愈冻馁难禁,愁苦无诉。恰在此时,韩湘子来了。韩湘子对韩愈说道:“叔祖,还记得在花朵旁边说过的话吗?”韩愈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韩湘子答道:“这是蓝关。”韩愈想到那副对联,望天长叹道:“没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又说道:“我为你补足先前那副对联吧!”于是,赋诗一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障江边。”这就是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韩愈这才相信韩湘子的话是可信的。第二天,临别前,韩湘子拿出一瓢药送给韩愈,说道:“你服一粒,可以抵御寒冷。”韩愈很受感动。韩湘子说:“叔祖不久就会西归,不但没事,还会得到重用。”接着,韩湘子飘然而去。

韩愈后来确实又被召回京城。

曹景休曹国舅

历史上是否确有曹国舅其人,尚无法确定。他的法器是一块玉版。

据说,曹国舅是宋仁宗曹皇后的长弟,名曹景休。曹国舅的弟弟叫曹景植,依仗自己是皇帝的宗亲,夺取民田,霸占民女,诸多不法,遭到百姓的痛恨。

曹景休多方教育他,但不能阻止他作恶;极力惩办他,反而遭到他的记恨。曹国舅悲伤地说道:“天下的道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现在,我的弟弟作恶多端,虽然可以明逃典刑,但不能暗逃天网。如果一旦祸起,家破人亡。”

看破红尘的他,尽散家财,周济穷人。后来,辞家别友,只身道服,隐迹山林,修心炼性。数载之间,心与道合,形随神化。明洪应明著《仙佛奇踪》记载:“曹国舅,宋太后弟也。因其弟每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隐迹山岩,精思玄理,野服葛巾,经旬不食。”

忽然一天,钟离权和吕洞宾游仙到此,见到了修道的曹国舅,很是惊讶,不禁问道:“闲居为什么修炼?”曹国舅答道:“其他无所作为,想要修炼道教。”二仙追问:“道在哪里?”曹国舅以手指天。二仙又问:“天在哪里?”曹国舅又指心。钟离权笑道:“心就是天,天就是道,你已经能够识破本来面目了。”于是,将《还真秘术》传授给他,叫他修炼,不久,将他引入仙班。

看起来,曹国舅一心向道,是一心向善,是在寻求真理。据说,当上神仙,也就找到了真理。

以上是曹国舅的一个来历,也是最为人们接受和熟悉的一个来历。还有人说,曹国舅乃宋仁宗朝的大国舅,名讳不详。另一说,认为曹国舅是宋朝鲁国公曹彬之孙曹佾,其姐是宋仁宗赵祯的皇后。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