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皋桥广场
在南京,提起迈皋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
便利的地理位置、热闹的市场和操着各种口音聚集的人群,给迈皋桥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但也一度让脏乱差成了迈皋桥的标签。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淬炼,如今的迈皋桥已经不再拥挤、杂乱。水清了、路宽了,迈皋桥就像一个“ 长开了 ”的孩子,越变越好看。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交通的提升和工业企业的外迁,尤其是整体城市发展与迈皋桥自身的努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乱到治,老街“颜值”提升了
乘坐地铁一号线,走出迈皋桥站,往北崮山路方向穿过广场,很快就到达迈皋桥老街。
老街已不再老。 1998年迈皋桥老街开始拆迁整治,如今的它是一条漂亮整洁的商业步行街。
△ 迈皋桥老街改造出新后的街景
从前,老街两侧及附近都是老房子,各种门面自临街的老房子开辟出来。小店卖的东西五花八门,理个发、打个牙祭、洗个澡,乃至于寄信、存钱、看病,都集中在老街上。
究其原因,是因为迈皋桥老街处于交通要道,燕子矶、八卦洲乃至尧化门进城,都要经过迈皋桥。 人来人往,生意自然不差。
沈习刚是1999年9月1日来到迈皋桥街社区做维修工的。那个时候的迈皋桥老街不仅热闹,而且比现在的更长。老街横跨北崮山路,北头是商业餐饮,南头是露天菜场,菜场的丰富程度,在老沈眼中远超周边其他菜场,“因为人多,什么样的东西,拿到露天菜场来都能卖掉。”
沈习刚记得,那时候菜场那片区域全是平房和探出来搭建的棚子,还有很多无固定位置的流动商贩,光是卖烤鸭、盐水鸭的,就有十几家。老街周围的平房特别好出租,房子多的一户人家能租给很多个打工家庭。老街直路很少见,弯弯绕绕的,走起来十分拥挤。
一到下雨天,老街很容易被淹。沈习刚说,好多次,附近河里的鱼都游到街上了,一群人在街上抓鱼。
老街虽然很热闹,但是给人的感觉乱糟糟的。沈习刚说,经过拆迁和整治,老街的环境开始一步步改观。露天菜场先是搬到后面的老和燕商场内,成为室内菜场;后来又搬到了老街北段。虽然从露天搬到了室内,但菜场的菜价依然要比周围便宜些。
△ 北崮山路上的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旁边是迈皋桥老街
住在老街周围的除了本地人、租房客,还有就是附近企业的职工。
方晓琴1985年搬到迈皋桥,她所在的南京粉末冶金厂就在如今的和燕花苑小区位置。方晓琴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粉末冶金厂周围除了厂房,就是农村的平房和大片菜地。现在的北崮山路上的南医大二附院分院,以前是农机厂,隔壁是粉末冶金厂,冶金厂对面是第三毛纺厂……附近还有好几个大仓库。夜里,狭窄的道路上,货车轰隆隆地驶过,床板都在抖动。
黄俊龙是迈皋桥老街一家饭店的老板,今年59岁。饭店是他母亲在1984年左右开的,当时用的是自家的二层楼房。1998年,迈皋桥老街启动拆迁。黄俊龙选择原房回迁。他们在新入住的回迁房里继续开饭店,名号也没有改。
△ 华电旧影
路宽了、水清了,居民生活更加便利了
迈皋桥老街曾是和燕路的一部分。据老住户回忆,连接晓庄、燕子矶和城区的8路公交车,以前就在老街的人缝里穿行。1983年之后,和燕路一期改造工程开工,老街外绕至现在的迈皋桥广场边。交通状况开始逐步改善。
现在看到的连接着多个路口的迈皋桥广场,在地铁1号线通车之前,是不存在的。方晓琴说,地铁1号线的位置以前是一个石牌坊,后面有个屠宰场,再往东是华电的片区。
△ 和燕路二期改造工程通车时的情景 图片来源: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05年9月,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迈皋桥地区的交通地位一下子提升了,枢纽作用更加突出。在那之前,红山路、经五路等已建成通车,和燕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又经过第二次拓宽改造,与地铁1号线共同承接了人流疏导任务。
除了交通整治,水环境的整治也一直在进行。
南北十里长沟曾是南京有名的“龙须沟”,都从迈皋桥地区经过。2010年之前,南十里长沟由于河道狭窄和长期污水排入等,造成水黑味臭、垃圾遍布。
从2013年起,迈皋桥街道对南十里长沟开始进行立体整治,实施雨污分流,对河渠逐步控污截流,把污水送进城北污水处理厂,并配建与迈皋桥老街匹配的绿地游园,先后完成两个亲水游园、两个街角游园、两座古典石桥、三个古典廊亭等,沿岸大面积栽种绿植。
△ 南十里长沟附近的街心花园
水清了、路宽了、灯亮了,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完善了。
方晓琴居住的和燕花苑小区经过出新,环境整洁,健身休闲设施完备。在附近的长营村方圆绿茵小区,老住户89岁的彭志华介绍,以前方圆绿茵是个山头,迈皋桥这样的山以前很多,现在基本削平了,但是小区里地势高低错落,绿荫如盖,在这里养老感觉很舒心。
△ 迈皋桥华电东路上的华电大厦和万谷慧综合体
地铁+快速路带领迈皋桥迅速融入主城
迈皋桥曾是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2017年,红山路—和燕路快速通道以及地铁1号线北延先后开工,2022年底,这两项工程几乎同时交付通车。
地铁1号线终点站延伸到了八卦洲长江大桥,这标志着迈皋桥已成为主城区的一部分。
2022年底通车的还有地铁7号线。
黄胜保是老的合班村人,在部队期间入党,复员后曾经在家种菜,他还记得当时送菜到城里镇江路和三牌楼菜场时的情形:路不好走,返回到中央门时还要驻脚吃一碗面条再赶回家。2013年,合班村拆迁,2017年4月份,他们一家在馨合家园拿到了安置房。如今,7号线通车,出门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地铁站。
黄胜保的大外孙已经把女朋友领回来见过家长,小外孙女今年就要高考了。黄胜保自己则成为社区的“百姓名嘴”,经常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老邻居和新住户们。
北十里长沟流经丁家庄,经过整治,黑臭的景象也消失了,现在经过时,看到的是一条景观河,河边有不少居民在悠闲地散步。
△ 迈皋桥街角公园一景
丁家庄是南京当年四大保障房片区之一,很多南京人因为原住地拆迁,搬到了丁家庄。
5月5日下午1点10分,73岁的朱尔圣师傅来到了迈皋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器乐室。朱师傅所在的群艺老年乐歌友会有20多人,固定在周五下午到这里排练。
社区教育中心校长甘明军说, 迈皋桥街道常住人口有20万,占到栖霞区约1/5,人员构成多元。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一直是有规划地安排课程,重在增强居民爱国爱家爱社区的情怀。从实效来看,课程很受居民欢迎,每年年底,街道都有一个全民终身学习周的展演,“各个团队都争着上台,不然还不高兴呢。”
田庆梅在丁家庄瑞丽路上经营着一家饭店。她笑着说,自己1995年就从六合搬到城区打拼,一直做蔬菜配送的生意,直到2019年才转行开饭店。
他们选择了丁家庄,“这几年,饭店越来越多,竞争也比以前激烈了。 但生意还不错,主要是这里人气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