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还你一个仙风道骨的李白

文/摄三玊

去年夏天,电影《长安三万里》超级火,电影塑造了两个文人形象,一个是李白,一个是高適。

高適的在电影中是个妥妥的i人,别扭拧巴,但为人处事中展现出来的永远都是无尽的真诚;

李白在电影中的形象给人观感很不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电影中他酗酒、忘事、壮志难酬,十分在意仕途,以至于在最后安史之乱被平定时,他划着小舟,扔掉船桨,发出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慨。

在电影发出预告时,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丑化了李白。看完电影后的我认为,丑化倒也不至于,虽然我也觉得一群文人扎堆喝酒吹牛逼的场景很油腻,但这和最后成就高適的伟大李白对冲了,所以还能接受。

只能说,导演塑造的是他心中的李白。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导演眼中,李白是在意仕途的。

所以才有了李白为仕途失意酗酒,为了仕途扎堆吹牛逼,为了仕途委屈自己在敌人的阵营当官,为了仕途说出了“轻舟已过万重山”;所以也有了导演对李白为了修道不惜中暑的嘲笑。这些都无可厚非,这些都是导演心中的李白。

而我们大部分人心中,也有我们自己的李白。

在文学史上,他是“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诗仙;在修道之人眼中,他是仙气飘飘、行侠仗义的青莲剑客;在达达姐心中,他是乡野里脏兮兮的野孩子。而在我心中,也有我自己的李白。

在看《长安三万里》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电影中的李白,不是我心中的李白。

至于我心中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子,在那一刻,我心里还没有答案。直到我,在一次考试中看到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这篇李白的散文里,我看到了我心中的李白。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看到了一个仕途失意,但却被梦中玄幻震撼的美景开悟的修道之人。他一身仙风道骨,借着梦境踏入仙境,仙境以惊奇震撼的美景这样无声的方式点化暗藏在李白身体里的仙风道骨。

李白以其非凡的灵气接收到了仙境的点化,脱离了世俗的课题,将仙境珍藏在心中,从而成为了一名“青莲居士”。

所以今天,我想写写我心中的李白。

沉醉于玄幻震撼景色的仙风诗人

李白一生酷爱美景,小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而感受大自然,记录美景,又是一种吸收天地灵气的一种方式。

大自然本来就是充满天地灵气的存在,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将大自然转瞬即逝的景色转存为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片刻拥有的东西,灵气也通过这种转存传输到我们的身体之中。

这种方式可以是双目直视,可以是摄影,也可以是文字,更可以是绘画。而李白选择的是,文字和诗歌。

他以文字感受记录大自然,以文字吸收天地灵气,成为一个沉醉于自然美景的仙风诗人。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吸收的是梦中惊奇之景的仙气。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中景,我觉得可以分为玄幻景和惊奇景两个部分。

玄幻景主打的是一个玄妙空灵,如入谢灵运山水之境,是李白向往之景;惊奇景主打的是一个惊奇震撼,电闪雷鸣,天崩地裂,是仙境托梦之景。

(一)

玄妙空灵的仙境

玄妙空灵之景是李白初入仙境之景,李白借梦飞至镜湖,见到了镜湖的婵月。

婵月见李白纯净真挚,又将他送至山水诗派开创人谢灵运曾经住过的剡溪。谢灵运的山水之境渌水荡漾,清空的猿声在山间回响。

其景空灵,其境玄妙。

李白接着谢灵运的木屐登上青云梯,在半山腰看见远处缓缓升起的海上日出,耳边传来桃都仙鸡报时的鸣叫。李白踏着木屐,峰回路转流连于山路的花石之间,如痴如醉。

这是李白初入梦境时的仙境,更像是仙境表面平和的样子,是仙境玄幻飘渺的表象。

同时我又觉得,这也是李白进入仙境之前想象中的仙境。表面的仙境确实如他所想:闲云野鹤,壁松山石。

这里的一切都充斥着灵气,与李白非凡的灵气共振。此时的李白还是一个修道之人,还是一个仙风道骨的诗人。

他游离在这仙境,梦回自己的精神故土。

(二)

惊奇震撼的禁忌之境

峰回路转之后,李白临近了仙境的禁忌之地。

这里熊咆龙吟,浓云欲雨,电闪雷鸣,天崩地裂。李白平临这仙境,仙气扑面而来,备受震撼。但还没等李白反应过来,天界仙府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青苍的天空深邃幽远,旷不见底,日月同时照耀着金银构筑的楼阁。

他大概能猜出,这是神仙安居之处。

仙界的仙气向他扑面而来,腾云驾雾的神仙们以霓虹为衣裳,以清风为骏马。老虎弹着琴瑟,鸾鸟拉着车回旋,仙人站列着,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神仙的数量如此众多,使得李白忽然惊悸,一下子从大梦中的仙境脱出,回到现实。

惊醒之后,李白用文字记录下他仙境的所见所闻所感,仙境的仙气通过一个一个行云流水的汉字慢慢渗透进李白的身体。自此,李白完成了从修道者到仙人的转变。

出淤泥而不染的乡野道者

李白“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谪仙人”是贺知章给李白的称号,我想,在贺知章心里,李白或许也是天上被贬谪下来的神仙吧。确实,李白的一身仙气和他诗歌里常常扑面而来的酷似仙境般的烟雾缭绕,很难不让人去遐想。

以上,是李白的“仙”。说完了“仙”,我还想说的,是李白的“灵”。提到“灵”,我一瞬间想到的词就是“活脱灵动”。

灵,是掩藏在森林里不谙世事的小鹿,是遨游在浅潭里无忧无虑的鱼儿,是穿梭在山川间自由奔放的猛虎,是野放在幽僻河塘里对影自傲的青莲。

莲,满身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灵气,而罕见的青莲更是如此。

之前和一个精通玄学的朋友聊过李白,她说她很喜欢李白,李白给她的感觉像是乡野间脏兮兮的野孩子。玄学人,是讲究灵气的。

灵,是远离世俗规训,永远仰天大笑稚若顽童。

所以也便有了在朝堂上恃才自傲,让贵妃脱鞋的笑话。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李白出翰林院已经有些年月了,但毕竟古往今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诗歌才情艳压半个盛唐的李白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仕途官场失意郁结在心中许久,便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我宽慰。

李白出身商贾人家,古代社会阶层依次是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出身商贾人家的李白,成天在无拘无束的乡野间撒泼,自然也不会耳濡目染到,书香门第里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拉帮结派、尔虞我诈。

他不懂政治斗争里的谨小慎微,不懂党派间的冷血无情,不懂文人温良背后的克制隐忍,不懂断章取义招致的杀身之祸。

人越仕,越社会;人越灵,越自然。

商贾世家底层规训力量的微弱,保留了李白的灵气。李白因灵而才,但也终究因灵和官场格格不入。所以他选择了更需要灵气的修道之路,而修道的仙境也不负李白的倾慕,开解了李白政治上的郁结。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一醒即散。古来万事也皆是如此,更何况是政治上的郁结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自此,李白成了徜徉于天地自然之间浑然天成的诗人、道人、仙人,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乡野道者。

一些无关的

关于“灵”,其实有很多话想说。

李白的灵气浑然天成,自孩提时期一直保留到御剑西去。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最有灵气的。刚出生时,我们都带着最纯净的磁场,而随着一步步融入社会,我们身上的人味越来越重,灵气也便随之慢慢消散。

所以,李白灵气始终伴随一生而不消退,其实是不易的。

这或许得益于他常常在山川湖海间撒泼,吸收天地之灵;也或许得益于其郁郁不得志的坎坷仕途。灵,或许于才气而言有那么一两分重要,但于仕途而言,可以说毫不相关。

有时,政治风云里静默的刀光剑影甚至会不经意间抹杀人的灵气。想要在官场如鱼得水,需要的是不动声色的人情味,察言观色适时装傻,扮猪吃老虎。

而过于灵动,反而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生活的穷困潦倒会逼人们妥协现实,慢慢让人麻木,灵气消散。而李白虽仕途失意,但却几乎一生都是腰缠万贯。

出生商贾人家的李白自然打小不需要为钱发愁,吃穿用度甚是潇洒。后来又有许多名门贵族爱惜李白的才华,为李白挥金如土,如汪伦。后李白又入赘世家大族许家,可谓是一生财运极佳,所以就有了李白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

挥金如土的潇洒,保留了李白的稚气,也给了李白豪放的才情充分的发挥空间。游山玩水,是需要盘缠的。哈哈哈。

李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无论他是仙风诗人,还是乡野道者,他都是我们古往今来不可复刻的存在。

他的一生,他的潇洒,他的传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后人,可望而不可即。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