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恐惧,估计大家脑海里都会浮现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唯一害怕的是害怕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流传颇久。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常常会被自己联想出来的恐惧情绪所支配。当我们看恐怖片时,每当预感下面会出现惊悚的画面,就会下意识的捂住眼睛,甚至尖叫的跑开;当我们登于山巅,向下俯瞰,总担心自己会不小心坠落于深渊,甚至心脏微微一颤,赶紧远离此处......
#1
恐惧症到底是什么?
恐惧是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一种复杂情绪,也是面对潜在或即将发生的危险的自我保护。
这种充满恐惧的情绪,时常萦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过当恐惧情绪的强度和时间远远超过正常范围的时候,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可能会诱发各种恐惧症。
比如看到深海的照片或影像时,会有一种就要窒息的压迫感(深海恐惧症);当看到庞然大物时会有一种被支配的不安(巨物恐惧症);待在狭小空间时,心跳就会极具加快,头昏脑涨,严重的甚至能晕厥过去(幽闭恐惧症);在面对多项选择时,痛不欲绝,不知选择哪个(选择恐惧症)......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特定恐惧症定义为:对特定对象或情况的存在或预期引起的一种明显的、持续的恐惧,即使明知道不会受到伤害,也无法自主控制这种恐惧情绪。
#2
为什么会得恐惧症?
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会对某些特定的事物表现出没有必要的恐惧。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动物型恐惧症、自然环境型恐惧症、医疗型恐惧症、情境型恐惧症以及其他恐惧症。
动物型恐惧症是指对某些动物的恐惧,如蛇、蜘蛛、昆虫和老鼠等。研究表明,这种恐惧症多在童年时期开始出现,并且女性患者的比例高达75%。
自然环境型恐惧症则包括对风暴、水域和高度的恐惧。医疗型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血液、注射、手术等医疗情境的害怕。情境型恐惧症则是对某些特定情境的恐惧,如驾驶室、电梯、飞机、隧道等密闭空间。而其他恐惧症就比较广泛了,比如巨物恐惧症、呕吐恐惧症、小丑恐惧症等等。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得恐惧症?当人们感到恐惧时,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产生的都只是“恐惧情绪” ,达不到 “恐惧症” 的标准。恐惧是源于我们对危险的想象,这种想象还伴随着慌张、呼吸急促浅短、流汗、颤抖、心跳加速等生理或心理反应。
产生恐惧的原因大多是自己面对潜在的危险情境,想要摆脱却又无能为力的心境。目前恐惧症的病因尚未明确,不过大多与遗传因素、人脑中的神经组织以及环境影响有关。
当人们感觉到恐惧时,人类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杏仁状的脑结构,它是大脑中的“恐惧中枢”,人们获取信息,解码信息并于记忆库中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得出危险的结论,杏仁体就会激活脑干、肾上腺素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而所谓“危险的结论”也可能是对于“危险联想的结论”,一旦这种联想超出身体负荷,产生的生理反应的强度也会加剧。
其实在可怕的情况下,人体会分泌大量的的肾上腺素和内啡肽激素,它们可以使人们情绪高涨,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感到害怕,第一时间会选择逃跑,不过有些人会更享受这种快感,选择战斗!
# 3
怎样摆脱恐惧症?
01
正面迎接恐惧
躲避害怕的事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而对于恐惧症患者而言,需要直面那些自己不必要害怕的事,逃避只会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和不可控制。克服恐惧症最有效的方式是需要逐步地暴露自己害怕的事情,越害怕什么就要越尝试着接触,直到克服它。
02
知识是战胜恐惧的最好武器
文化素养以及认知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人们害怕什么,恐惧一般有着相同的主题,更多的是一种非自然现象,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不断汲取科学知识,这样随着认知程度的变化,恐惧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03
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当恐惧升级成恐惧症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此时一般需要寻求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不过心理治疗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暴露疗法,还有催眠疗法、情景疗法等,一般通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面对恐惧,正视它、了解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克服它,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对于恐惧症患者,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恐惧的阴影,重新拥抱阳光的生活。
— END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