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看见》:央视记者柴静的江湖十年

2000年,二十三岁的湖南卫视主持人柴静被制片人陈虻挖到央视新闻评论部,和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人成为同事,先后担任《东方时空》、《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的主持人。她一腔孤勇,深入现场,见证了非典抗疫、北京奥运、汶川地震、两会等时代大事,暴露过征地拆迁、空气污染、杀人虐猫、华南虎等社会热点,记录下失独家庭、留守儿童、家暴妇女、支教老师背后的故事。

那是央视新闻的黄金十年,王牌节目,层出不穷,国脸名嘴,千姿百态。崔永元后来总结:“我们做过一流的节目,开过最棒的年会,虽然都是小地方出来的,但不妨碍我们站在辉煌的舞台上。”

2013年出版的《看见》是柴静的自传性作品,是十年的观察手记。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挣脱。这本书里,柴静见自己,见众生,见世界。

第一章《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柴静狠狠剖析了自身永远跟生活隔着一层的塑料感,是小资情调也是学生气,刚去《东方时空》端坐在演播室采访一直没法忘我,总想着自己脸上的表情、语言、妆容,出镜效果虚假,而且越紧张越难看。每个重录的失败夜晚,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回家,心里满是愧疚。这种状态持续到去新疆采访,那次柴静直接被抛入地震现场,什么问题都来不及准备,满脸是灰,眼睛和心灵感受到的东西如此真切,访谈技巧结构都不重要,生活的洪流让人有感而发。

第四章《是对峙,不是对抗》里,柴静说到周围人对她的评价,要么是用力过猛,眼中闪着攫取的光,妄图一句话戳到受访者的肺管子,要么就是一副电台夜间主持的模样,要向别人倾诉点什么。犀利直接和柔弱温柔,是柴静性格和外表的反差,刚开始她在两极之间摇摆得厉害,有时表现得咄咄逼人,有时又陷入自我感伤,后来她渐渐明白一个人可以兼具善良的刚性,柔软的坚强。

第十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提到了陈坤志案,他涉嫌操纵拍卖,非法拘禁,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