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我们该从“马肉风波”中学到什么

“马肉风波”未了,鱼肉又起波澜!连日来,欧洲食品安全危机持续蔓延,不断发酵。据悉,目前至少已有16个欧洲国家“沦陷”,并且部分马肉中还检测出止痛剂的成分。一时间,这个号称拥有“天下第一”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地区被推到了食品监管的风口浪尖,也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摆在了世人面前。

长期以来,欧盟一直致力于构建严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打造食品安全这块“金字招牌”上可谓不遗余力,自己也颇以之为傲。它先后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局,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建立“可追溯性规则”,从“农场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管理,甚至要求供应链的每一个加工点都必须对产品进行标识。但这似乎并未有效阻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毒奶粉、毒饲料、毒豆芽、毒黄瓜……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此次“害群之马”更是一路畅通从农场直达消费者的餐桌,毫不费力便将欧洲拖入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他人之覆,吾国之鉴。拥有“最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尚且难逃食品危机噩运,时不时触发“公共忧虑”,我们更要引以为戒。事实说明,再完善的制度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不管什么制度、什么措施,最终还得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而只要有利益驱动,唯利是图的人必然会越过底线,想方设法钻空子。这一点,中外皆然。

一般来说,食品产业链越长,可能存在的漏洞就越多,钻空子的机会也越多。如今经济全球化迅速扩展,一个商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往往要几易其手,辗转数个国家,而各国监督立法又各有不同,管理起来殊为不易。在冗长的生产链中,一旦某些不法商家蓄意将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事后再追溯再倒逼得费不少工夫,还不一定奏效。据称,此次“马肉风波”中首次曝光的“马肉”,便是经罗马尼亚、塞浦路斯、荷兰、法国等多个国家生产转售加工,行销到整个欧洲,但事发后各个国家却相互推诿相互指责,迟迟找不出责任方。看起来,从源头上加以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从事后严查转到事前预防,才是治本之策。

这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各种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怎么样让大家吃得放心,如何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也要善于汲取别国失败的教训,更要注意不能盲目迷信别国模式。任何事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自己的特点,建立起符合自身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才能管好自己的食品安全问题。

“马肉风波”敲响了欧洲食品安全警钟,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课题,没有人是旁观者。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还需世界各国在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基础上共同面对、携手解决。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