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一则消息让人眼前一亮:在德里,出现了一名“罗宾汉”式的侠盗,他居然在劫富济贫。有宗教作为心灵的寄托,印度人民是最能“安贫乐道”的群体。在冬日的德里康纳特广场,晚上的气温也就七八度,常常能看到街角昏暗处,一整片一整片街区都是裹着毯子露天而卧的贫民,更不说那些托家带口地,住在立交桥下的贫困户。家当大约只有一张席子,一个锅,男人躺在席子上睡觉,女人在锅里搅动着什么,大孩子抱着婴幼儿在乞讨,其他的孩子要么在马路中间给来往的车辆擦玻璃,或者翻筋斗钻铁环等耍杂技。
昨天说到达拉维平民窟,很多国内外游客都喜欢去体验原生态的“贫穷”。其实,达拉维并非单纯意义的贫民区,而是一个综合社区,里面有“千人洗衣场”、“皮革翻新厂”、"垃圾分类厂"、“食品加工厂”、“制陶厂”、“服装厂”等等,每年产值数十亿美元。很多印度农村来的农民,每年固定时间来打工,用以补贴家用,或者长期在此工作,赚了钱后,再回到村里。另外,由于租金便宜,市区各行业的工作者,很多人都居住在达拉维。早上,乘坐轨道交通,奔赴各个公司、工厂或者被雇佣的家庭,晚上再回到这里,休整疲惫的身体。达拉维是一个微型经济体,是孟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第一次来到印度的国人,一方面吐槽糟心的基建,另外一方面怜悯这里的穷人。也有不少人发出疑问,他们为什么不暴动,不起义?毕竟他们已经做到了字面意义上的“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富人乐于施舍,贫民也善于接受施舍。富人施舍的对象,除了穷人,还有狗、猴子、乌鸦、鸽子等城市居民。穷人接受施舍的来源,除了路人,还有政治团体,宗教场所,非盈利组织等等。富者是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平静,贫者是在帮助富人达到这个目的。富者未必高人一等,贫者亦无感激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富者安于驱使佣人、厨师、保姆、清洁工、司机、洗车工、园丁等等,而贫者不偷、不抢,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整个印度社会,安定,平和,稳定。
所以,当印度新闻中出现了一位侠盗,行为如此的“出挑”,还是让人觉得很“不印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