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家线上学习成为学校主要授课方式。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积极实践,总结出很多优秀的教育教研经验。海淀区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批高中化学学科教研基地、“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示范区,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积极应对,针对教师线上教学的问题与需求,启动了“中小学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紧急攻关项目,开展线上教学研究,研制线上教学评估标准,并连续召开了六次系列研讨会。

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2020年4月29日,“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中国教研网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本次会议也是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第七次线上教学研讨会。

本次会议分为四个内容单元:在线学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支持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区域教研创新、混合式教学研究前沿。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的16位一线教师、教研员、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以及高校教授,围绕主题分享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创新实践与研究成果。会议采用现场研讨和云平台直播的方式,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同行齐聚云端,在线参会并互动研讨,直播观看32万余人次(文后附会议视频回放网址)。

上午的研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申军红主持。

第一单元

在线学科教学

主题: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助理、物理教研员崔 琰

海淀进校主任助理、物理教研员崔琰博士以“对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思考”为题展开分享。

崔琰老师提出,尽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存在时空场域的差异,但其指向学生发展的本质没有变,线上或线下的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设计,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课前引导

课前引导的定位不是教研论文,而是给学生的阅读材料;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活动经验的积累;不是习题的堆砌,而是提炼整合的问题。

课前引导的价值不是学生简单学习,而是引发思考;不是打击知难而退,而是激发学习兴趣;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精准诊断学生起点。

课上指导

基于驱动性问题和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及时、有效地指导,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

课后诊断

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诊断,明晰学生认知发展的路径,通过概括论证、关联整合、策略反省等明确学生概念理解的程度,通过模型建构、推理论证、质疑创新等把握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主题:打造心中有“人”的课堂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陈亚利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亚利老师以“打造心中有‘人’的课堂”为题,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阶段的探索以及复学之后如何实施在线与在校混合式教与学做了分享。她强调要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习,打造心中有“人”的课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与表达,让课堂成为思维的乐园,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家园。

在回望中梳理课堂新变化

30分钟大班群:主讲教师上课,前置任务驱动、基于问题的课堂

20分钟小教学班:N位助教答疑,推送学习资源、适当抛出问题,适时回应学生问题

最终形成前置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学习、反思的提升学习,别样的翻转课堂。

在展望中构建课堂新常态

主题:整合·契合·融合

——线上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林秀艳

海淀进校副校长林秀艳以“整合·契合·融合——线上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为题,简要介绍了两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思考。

两组案例

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团队研发,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组织实施,面向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全体学生,并与全国20多个地区200多所学校开放共享。

由海淀进校附属地质中学语文教师团队组织设计和实施,以学习活动链和资源供给链支持学生学习,学生的活动指向看得见的成果和作品。

三点思考

要关注线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三位一体,以及课程、教师、学生的三位一体,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实现学科内、学科间以及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主题:互联网思维下的在线学科教学反思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高三年级主任、数学教师 于明辉

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高三年级主任、数学教师于明辉分享了团队基于互联网思维进行在线学科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用户思维

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大体现就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在目前线上教学阶段,主要通过年级集体问卷星调研、线上主题班会和学科教学三个层面了解学生的需求。

极致思维

打造“品牌课程”,用极致的钻研探索和课程产品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

平台思维

学生们的微课不仅是直播课堂上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更是课后辅导答疑、同学间相互切磋的舞台。通过提供在线学科教学平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就教师专业成长,最终实现师生共赢。

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反思在线学科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生,用极致的课程产品让学习真实发生,用跨界思维创新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师生的和谐共赢!

主题:用专题引导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教研员 黄玉慧

海淀进校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玉慧老师以“用专题引导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三点思考和实践案例。

黄老师提出,我们首先要明确专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问题,即专题是要围绕学生的成长目标组织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通过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加以引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优化总体设计——教研教学学习是建设性创造性生产

精简学习细节——教师抓住人,学生动起来

提高学习效率——系统设计、整体思维、联系思考

教师要在设计教和学的时候整体把握,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系统思考教学内容、问题、任务、活动、评价的各环节,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单元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创新

主题: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田 俊

北京市十一学校田俊校长分享了校本教研方面的具体实践做法和思考。学校利用企业微信平台,面向课程首席、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开展了常用技术、教与学、居家学生工作三个方面的校本教研。

基本需求、学校供给

在线教学使教师在技术层面临很大挑战。学校围绕技术应用的五个环节——在线教学、实时反馈、作业收集、在线检测、诊断评估,形成分类培训课程,精品式供给教师学习资源。

聚焦关键问题、设置撬动杠杆

学校聚焦线上教学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疫情情境的学习设计”单元案例征集和“学生居家学习指导”特别项目申报活动。通过单元案例征集,教师的课程研发意识进一步增强,课程资源观、课程研发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特别项目研究,教师将自己面临的“困惑”和“痛点”转化为校本教研的“思考点”和“行动点”,形成一系列实践研究的成果,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引领教研视角和典型示范

学校面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居家学习安排、课程学习形式与效果、学生自主性、家长支持度、教师适应性等方面的诊断,并基于诊断结果引导教研组反思课程规划的清晰性、课程形式的适切性,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基于诊断的教学改进,形成典型示范,带动了线上教研的深入推进。

田校长指出,线上教研,要给老师、给年级、给教研组留一定的空间,让想法喷涌出来;要搭建平台,让智慧流动起来;要善于发现典型,让经验沉淀下来。 线上教研使得教师合作、协同在增强,线上学习资源在沉淀,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实现有了可能,教与学的互动方式在发生变化;线上教研势必会帮助在校教研突破时空限制、甚至打破校际和区域壁垒。

主题:学科整体规划,学生自主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李晓辉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李晓辉校长分享了学校高三试开学阶段教学安排与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高三试开学阶段教学安排

学校结合疫情防控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安排上突出:

学科整体规划:

*时间整体安排,分阶段保证学习质量;

*线上线下衔接,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科整体安排,保证每日每科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选择:

*居家自主学习

*教室面授学习

*教室直播学习

*在校自主学习

对校本教研的再认识

校本教研助力学科规划落地

校本教研团队共同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学科内容规划、教学方式选择等重要工作。

校本教研创新源于问题发现与解决

现实问题和需求为校本教研工作指明方向。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高三试开学阶段的在校在线混合式学习、面向未来发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校本教研的垂范作用

为教师个体的适应、教研形式的创新、教育者与学习者身份的转换提供示范和引领,助力教师成为适应新情境、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教育者。

主题:聚焦网络学习环境 促进校本教研机制创新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 金卫东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金卫东校长从背景、机制探索、环境支持、反思展望四个方面,分享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基于战疫背景的理性思考

疫情引发的全在线教学,给教学带来了变化:学习环境从实体空间走向家庭场域,教师角色从技术适应走向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走向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

基于校本机制的实践探索

做实教研共同体机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

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教研团队为服务对象,教师在全方面、多层面的引导和引领下,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在专业实践中互助合作,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持续性改进机制,反思研讨、转变观念

聚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持续改进的机制下,加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评价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质疑,创新线上学习分享、合作、反馈等新方式。

推进发展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扬长容短

参照《中小学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结合学校特色推出在线教学的评价量规,指导教师精准教学、不断改进。

确立教研训互融机制,课题引领、学用结合

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引发教师思考和创新混合式教学,促进教师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将实践转化为思考。

基于外部联动的环境支持

要做好基于外部联动的环境支持:一是深化技术保障,发挥平台优势;二是开展家校沟通,助力智慧云伴;三是注重心理辅导,预防情绪感冒。

基于面向未来的反思展望

面向未来,学校的信息化再出发,我们应该认清发展趋势,找准突破方向,抓准操作基点,重建教育生态。

主题:构建云端教师研修共同体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长 李梅

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李梅校长围绕“构建云端教师研修共同体”这一主题介绍了学校的思考和做法。李梅校长提出,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验学校的应对能力,只有明确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并了解教师“研究得怎么样”,才能有效应对考验。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时发现教与学问题

学校鼓励教师撰写直播课堂教学日志、开展校园三级巡课、进行每日直播反馈、开展教情、学情问卷调查,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发现教之困、学之惑。

利用网络进行前置问题研究

为帮助教师解决在线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品质,学校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开展云培训和云教研。

利用云平台收集展示教师研究成果

为了促进教师线上线下活动的交流,将疫情的危机变为改革的契机,推进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学校利用云平台收集展示教师的研究成果,包括项目组学习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等。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研探索为教研开拓了宽广的路径和空间。复学之后,除了原有的面对面教研,混合式教研、主题教研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主题: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实践与思考

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校长 杨昆华

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杨昆华校长基于在线教学的SWOT分析,总结常态教研与线上教研的经验模式,深入思考校本教研的未来发展。

学校的常态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主线

校本研修支持

专项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观课议课、诊断改进、科研实践、资源建设、校区联动等。

疫情期间的校本研修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

疫情期间的线上研修支持

提供平台培训等技术支持,区内、校内资源自主选择,多种研修方式形成研修共同体,通过课前集体备课、课中互评和课后反思,共同提高。

校本研修的未来思考

研修方式

探索混合式研修方式,扩大开放性,发挥线下研修和线上研修各自优势,寻找增长点,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达成最优化。

评价标准

线上教学不能简单照搬线下教学的做法,需要制定标准、规范引领。海淀进校发布的《海淀区中学学科线上教学评估标准(1.0版)》是很好的参考。

校本资源

以校为本进行平台建设,丰富校内资源,应用外部资源。

下午的研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林秀艳主持。

第三单元

支持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区域教研创新

主题:践行智慧教育 推动智慧学习——东城区混合式教学研修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周玉玲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以“践行智慧教育,推动智慧学习”为题,从混合式教学理念、行政统筹和研修支持三个方面分享了东城区混合式教学区域管理与研修的实践和思考。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与方向

教育实践探索

东城区“1 7 N”智慧教育建设框架:“1个核心”,即东城教育的“数据大脑”。“7项工程”,包括基础环境建设工程、教与学变革创新工程、教育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评价与测评工程、未来学习空间建设工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N所未来学校”,引领区域的智慧教育发展。

教与学方式变革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网络化教学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育实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行政统筹,构建混合式教学的路径与空间

平台建设,打通硬件资源

管理设计

三、研修支持,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引领

各级各类教与学方式变革、信息化研究课题。如:“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等。

教师培训

通过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程,引入高校、企业和区内优质资源,为教师开设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提升课程。

教学展示

发挥教研平台和实践共同体的展示与交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实践分享和学习借鉴。

主题:“停课不停学”的教研思考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陆静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陆静以“‘停课不停学’的教研思考”为题,从线上教学实践层面分析并总结了当前线上教学表现出来的四个实践样态,并从教研视角提出线上教学的优势及特点,以及教研服务的关注重点。

一、线上教学实践样例

当前教研对于线上教学的支持,既包含有整体框架的设计,也有具体案例的引导,以及对线上教学、线上资源、线上活动、线上学习四个方面教学实践的引领。

线上教学的四个实践样态:

二、教研视角的收获

线上教学的突出优势是放大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用自主、选择、交互、展示、创造五个词来进行概括线上教学特点。

教研实践收获:

三、教研服务的关切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