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阴差阳错
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这一点在人间世中是真理,在《西游记》的世界里,亦是真理。
太上老君和东天教主终于部署完了一切,开始了分别行动:太上老君继续在天庭烧他的炉子,这也许是另一形态的"卧薪尝胆"吧!这一烧,人间又是千年。而东天教主的工作开展则卓有成效--开发"准祸乱恐怖分子"多名,赐予他们神兵利刃(老君出品,质量保证),并教授法术武艺,真可谓含辛茹苦也!
却说这一日,东天教主得了信息,线报"某年某月某日,东胜神洲一名山中发生异象"--这信息虽然重要,可毕竟不是预言,所以当东天教主寻到花果山的时候,貌似有点儿晚了儿:"(那仙石)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千里眼、顺风耳)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所谓晚了,不是指天庭发现了这只猴子,而是指这只无知的猴子挨不住饥饿,吃了人间的低等物质(如水,如野果等)。其实所谓"天产",就是先天基因和素质是非常良好的意思,按《西游记》的文本:"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这么一个东西,其规格仿佛是广告公司按照《易经》和当年皇历定制的一般,你要说里面蹦出来个"外星人ET"恐怕都有人会相信,你说这素质该有多高啊!最典型的表象就是,这个猴子的眼睛里能射出金色的光线,而且能够直接射进灵霄宝殿!什么样的光线竟有这样的效果?天地之间相距何其遥远,能够发射这样遥远的距离而光线不散,我估计它的发散度恐怕要比0.001弧度还要小才可以达到,这可是比激光还要厉害的啊!
而且请大家注意,猴子眼睛中射出的是金光--在神怪小说中,只要眼睛中能射出有色光线的家伙,几乎都有特殊功能。比如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有一位陆压道人,他有一只红葫芦,里面炼就一物,长七寸五分,有眉有眼,眼中能射出两道白光,将人身形钉住。使用者只要打一躬,叫声"请宝贝转身",那物就在空中将身转有两三转,白光一闪,登时就将人的头颅旋下(疑似被白光活生生拧下来的)。猴子眼中所射出的金光有什么作用,尚不可知,但这一定是它日后眼光超绝的生理基础,当然,这和后来的"火眼金睛"一说无关。所谓"火眼金睛",其实只是一种生理疾病:"火眼"嘛,大概是因为眼球充血不散导致,而"金睛"的状态,估计是因为瞳孔呈现金灰色吧,这可都是八卦炉中火烧烟熏落下的病根,依《西游记》第七回中所讲:"(将猴子)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和刚生下来的婴孩会游泳一样,猴子的种种异能,其实早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就拥有了,如果那个时候加以调教,外加食补,则其能力实为不可限量也!只可惜,当东天教主找到猴子的时候,这只猴子的能量已经被封存了,按文本的话来说,就是"潜息"。原因就是它在不正确的时间,服食了不正确的物质--吃什么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素质一般的人吃了对路的东西,可以成仙,而素质高的人吃了不对路的东西,可就错过了机缘。
在清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九回中,唐敖先生就属于典型的吃对了东西的主儿,接连吃到了"肉芝"、"蹑空草"、"朱草玉浆"等高级仙药,真正地脱胎换骨,上神仙户籍处办理手续去也!而猴子的际遇则远没唐敖那么好,泉水野果一下肚,不但"浊气上升",而且身体立刻开始了"排异反应"--所有的异能都遭受到了凡间物质的刺激后,迅速萎缩,潜息在身体的内部,成为所谓的"潜能",而猴子,则彻底由一只"天授神猴",变成了一只"凡间俗猴",过着"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的日子。
我想,当东天教主看到他成了这个样子后,不被气得吐血才怪呢!晚了晚了,天生的一块好材料,就这样报废了吗?不,东天教主并不甘心,他知道,这个猴子的能力虽然已经被封闭了,但还可以通过修行而恢复。所以东天教主临时改变计划:他要化为一个道家的神仙来亲自培养这只猴子!而这一天,并不遥远。"你一定会来找我的!"东天教主暗暗地想。
猴子毕竟是个天生的构造,所以虽然潜能未被开发,但思想还是领先于其他猴子的,时过几百年,他开始思考世界与猴的关系:我从哪里来?我现在何地?我将到哪去?对生命和死亡,个体和宇宙的思考,让这只猴子的心理压力骤然加大:"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 '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于是,有一只通臂猿猴上前来献策,叫猴子去海外寻仙--顺便提一下,这只通臂猿猴,正是花果山"老猴四人组"中的一个人物。这"老猴四人组"中,有两只"赤尻马猴",被封为马、流二元帅;还有两只"通背猿猴",唤作崩、芭二将军。在整个花果山政权中,这四位地位尊贵,实为一猴之下,万猴之上。而且这两种猴类,亦属于猴之高级者也,在第五十八回中,如来对此发表过意见的:"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我一直怀疑这只猴子的提议,其意并不在帮助其王得道成仙,而在于夺其权!这两种猴子原本就老谋深算,而且与天产的"明灵石猴"属于同一档次的猴子,就当时而论,才智以及能力应该都比未学道的猴子要厉害,所欠者不过水帘洞前放胆一跳而已!没当上众猴之王的他们,其实心中应该都是怀着不满的情绪的,但无奈碍着当前的约定,所以一直忍耐--由于属于特殊物种,它们的寿命和石猴一样长,所以有资本忍耐,若是一般猴属部下,其寿不过百年,自然也就不必想要夺什么权了,过一天是一天而已。所以当猴子发表对生死的感慨之后,这只通臂猿猴便提出了"海外寻仙"的建议,它自己未必就相信海外会有什么神仙,它所想的,恐怕只是海外风狂浪大,有去无回而已。石猴一旦回不来,那么,整个花果山政权就很自然地交到了"老猴四人组"手中了,至于最后怎么斗倒其他三只猴儿,那是后话,现在却是管不得了!
和所有的皇帝和领袖一样,身为猴王的猴子,亦相信"猴定胜天",十分渴望长生不死的它,真的便收拾了行李,乘筏过海,去寻找那个谁也没见过的神仙去了。而花果山政权,果然就落到了那四只猴子手里,一落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修行结束的孙悟空回来。
这场发生在花果山中的"四猴夺权",只是发生在天庭大政治范围内的小政权中的一次小阴谋而已,猴群中的阴谋得逞了,却正好阴差阳错地促使了猴子的海外寻师之旅,它离东天教主的距离又近了一步。而对于东天教主来说,计划虽有了变化,却仍在继续。请看第十一节《煞费苦心》。
第十一节、煞费苦心
猴子乘坐着满载着水果的筏子出海了。
海外寻仙的过程是极为艰难的,一猴一筏就敢走“徐福航线”或是“哥伦布之旅”,这只猴子的胆量和勇气都可算是极大的。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虽然大海茫茫,但正巧海上东南风大盛,将筏子送至西北岸前,终于是安全地抵达了南赡部洲地界。只无奈南赡部洲之中多为名利之徒,并无修真之士,猴子一心参访仙道,却只是无缘得遇。于是他便走遍整个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一晃就过了八九年。在这期间,猴子的礼仪和语言都已经过关,见留在此处也没意思,便又结筏出海,往西洋去了。
安全地飘过西海,猴子便来到了西牛贺洲地界——终于,这只猴子来到了东天教主的地盘。东天教主立刻开始部署,先是将一座大山清洗了一遍,然后幻化出种种灵秀造化。东天教主又用神通,虚化出了一座“三星洞”,只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山和洞府本是客观存在的,又怎会是幻化出来的?更何况为了只猴子,需要这样浩大的工程吗?岂不是大炮打蚊子?我的回答是,这些环境是可以幻化出来的,有很多相应的例子可以证明;而这样大的工程也是需要的,不但需要,而且有其必要性。
首先,东天教主有“幻化景色”的能力,而且毫不费力就可以做到这一切——因为“幻化景色”这一能力,在《西游记》中屡有发生,大多数妖怪都做得到,何况是东天教主?在第五十回中,金山金洞的独角兕大王(老君之青牛)就有此能力,把个妖洞幻化成“楼台高耸,房舍清幽”的一个所在,终日在那里拿人,前庭有人落网,他就从后洞出来拿人。
猴子对此类“幻化景色”,有过精辟的言论:“师父啊,你那里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点化庄宅,不拘甚么楼台房舍,馆阁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可见这种幻化术是很流行的,无独有偶,作为西天政权第一助理的观音菩萨,在第四十二回捉拿红孩儿的时候,亦展示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洗山行动”,或可与东天教主的行为互相比较:菩萨可以以一净瓶之水,化作汪洋大海,又用随身的拂尘,化作落伽山景色,又劳动了一干山神土地,其工程量不可谓不大,而其目的,只是为了红孩儿一人而已。菩萨捉拿红孩儿,我觉得并不需要这样大的周折,其实菩萨的目的,是为了收红孩儿为徒!既然要折服红孩儿,就必须要显示她的大神通——这和东天教主幻化出仙山洞府的意义是一样的,为了以大神通震慑这只有潜力的猴子,工程再大,却也在所不惜。他洗了山,修了洞,并且幻化出了弟子若干,而他自己,则披上了一身道装,化作了一位道家的神仙。然后派出了给猴子引路的樵夫,单等猴子上山。而事情总算是走上了计划的道路,东天教主的苦心并没有白付出:猴子立刻被折服了,于是心甘情愿地走进了“斜月三星洞”,拜东天教主为师,当然,他看到的,是一位庄严的老神仙,也就是“须菩提祖师”。
东天教主既然已经喜得弟子,于是花了血本去培养,时间他耗得起,他为这只猴子,已经等了三百余年,不在乎再多教十数年。于是,他在适当的时机,教授了猴子本领——它梦寐以求的“长生之妙道”。我对东天教主所谓的“长生之妙道”,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不可能是真的长生不死之术!原因很简单:猴子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是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无论成事与否,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都不能留下活口,何况是叫它长生不老?
猴子拜师的目的只是为了长生不死,而东天教主需要它学的,却只是制造混乱的“实用技击术”。这其中就存在着矛盾:若是东天教主教授“实用技击术”,那么猴子一定摇头说不学不学;若是东天教主教授“长生不死之术”,猴子一定学,但东天教主却是万万不能教的。师要教而徒不学,徒要学而师不教,这个问题怎么办?或许我们可以暂时走出《西游记》,去其他小说中寻求类似的例子,比如金庸先生的两部小说:《天龙八部》和《连城诀》。
《天龙八部》中就遇到了“师要教而徒不学”的问题,在书中第三十六章中,小和尚虚竹宁死也不学习“天山六阳掌”,于是天山童姥只好换了一个方式去教他,而且方法匪夷所思:她先是向虚竹身体内发射了九张“生死符”,然后向虚竹描叙了“生死符”发作时的种种恐怖状况,把虚竹吓得魂不附体,只求天山童姥替他解去此符。于是童姥教授了他九种手法,叫他自己拔除体内的生死符。性命攸关,虚竹怎能不尽心学习?待到手法娴熟后拔去“生死符”,这才发现,自己学的这几种手法,正是“天山六阳掌”。而在《连城诀》中,“徒要学而师不教”的问题亦有解法,那就是一个字——“骗”!整部书中的师徒关系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同一套“唐诗剑法”,从师祖梅念笙开始就乱教错教,把一套乱七八糟的剑法传给了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这三个人学到之后,教给众徒儿的剑法就更加混乱错漏,包括自己的儿女也不教真的,至于戚长发更是厉害,把一套“唐诗剑法”硬是改变成了“躺尸剑法”,什么“哥翁喊上来,是横不敢过”,什么“落泥招大姐,马命风小小”,不光把剑法错教,而且连剑招的名称都隐瞒了。
看过以上两个片段,我们再来观察东天教主教授猴子的过程,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东天教主的“长生妙道”,只是几句似歌非歌的口诀而已:“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歌诀传毕,猴子苦心修行,渐渐有了体会,于是向东天教主汇报成果,东天教主随即说出了骇人听闻的“三灾厉害”之说: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作‘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作‘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猴子这个时候已经被吓得毛骨悚然,于是东天教主便乘机教授了一套所谓的“躲三灾变化之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七十二变”,然后东天教主又传了一个“筋斗云”的飞举之术,至此,猴子掌握了变化术与飞行术,“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可令人不解的是,按东天教主的说法,修炼了他的长生术后,至少也要五百年后才能有一大劫,为什么猴子刚刚回到花果山没过几年,就在睡梦中收到了来自地府的“索命拘票”呢?而且在判官的《生死簿》里,明明白白地在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写着:“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为什么已经学到了长生不老之术的猴子,依然还是要死?答案只有一个——东天教主教给猴子的“长生不死之术”,其实是假的!这其中自含有他的一份阴谋在里面:猴子虽属天生石猴,但毕竟也只是个在《生死簿》上一个待勾之魂,寿数终有尽时。东天教主正是吃准了猴子这一点,才教授了它一套假的长生术,然后再以“三灾利害”来恐吓猴子,关乎性命,猴子自然害怕,于是求教躲避之法,东天教主就乘机将他想教的“实用技击术”当做躲避术教给了它。
“七十二变”是一种集伪装、刺探以及进攻和躲避一体的实用技能,而“筋斗云”则是迅速逃窜的行动技能。粗看起来,仿佛猴子已经神通广大,但细分析起来,它也不过就是善于藏匿以及行动迅速而已,实际上和专职刺杀的“忍者”没有什么区别——“七十二变”可以助其接近行刺对象,而“筋斗云”可以助其迅速逃脱,这本身就是针对“行刺玉皇大帝”行动而量身打造的技能。自此,猴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学成了一身“实用技击术”,可它还以为自己学到的是真正的“长生不老之术”以及“躲避三灾之法”。
当培训接近成功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化——东天教主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将猴子赶下山去,而猴子下山之后还意外地得到了兵器,大闹了幽冥地府,又一次地偏离了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的原定计划,他们两位的计划又将如何修改呢?请看第十二节《从地到天》。
第十二节、从地到天
按旧时神魔小说的套路,一般小徒弟学艺期满,在毕业下山之时,老师父总会拿出几样珍爱的兵器或是法宝之类的东西相赠,以示对这个弟子钟爱有加,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在《封神演义》中,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云中子送徒弟雷震子风雷双翅以及一条黄金大棍,清虚道德真君送给徒弟黄天化的,是玉麒麟一头和银锤一对,外加火龙镖若干。至于哪吒,更是发了大财,其师太乙真人简直在他身上开了一个法宝展示柜,通计有: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金砖、九龙神火罩以及阴阳剑和风火轮各一对……这等大法身一现,八只手两只脚一只也没闲着,书中有专门的词语描叙,叫做“丫丫叉叉”。可同样的情况到了猴子身上,却是一无所获,因为它是被赶出师门的——东天教主的态度如此,猴子自然也就无话可说,唯走而已。可是又留下了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东天教主这般仓促地将猴子逐出师门呢?他为了这只猴子,等了已经近三百多年都不曾在乎,为什么却急在这朝夕之间将其轰走呢?其实这个答案,还是要着落在他那“假长生不死之术”上。东天教主是神圣仙佛之体,早已长生不死,时间对他几乎是没有概念的。可猴子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灵物,寿数虽长,终有尽时。两者对应比较起来,东天教主玩得起,也等得起——只要你猴子有时间,我就奉陪到底!
可现在,明显是东天教主等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猴子没有时间了!猴子学到的长生术是假的,所以依旧有一死。在地府的《生死簿》中,明明白白地写着猴子只有“三百四十二岁”。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猴子此时的年龄:它在花果山感慨生死无常的时候,有一句话:“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说是说三五百载,其实根据实际情况推测,五百年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猴子至多不过三百余岁而已。而猴子被逐下山之时,曾说过,“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可见,此时的猴子,最少也有三百二三十岁了,若是多估计一点儿,只怕这时距猴子的死期,最多不过只有十几年了。东天教主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培养猴子去制造祸乱,当培训就快接近成功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这只猴子的寿数,已经没有几年了——这大概是因为幽冥地府的人事保密工作做得到位,若不是东天教主心血来潮算了一算,恐怕再教二十年还想不到这事呢!
猴子的大限将至,对东天教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如果猴子一死,他三百多年的等待就会尽付流水,如何能够不着急?所以他临时改变了计划,有可能也和太上老君商议了一番,最后为了使整个计划不被破坏,于是他连兵器都没赠送就迅速地将猴子赶下山去,希望它能够好好利用这剩余的十年,尽快制造出混乱的局面,从而引起天庭的注意。只要天庭发觉到这只闹事的猴子,太上老君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借此由头捉猴子上天,近距离地制造出更大的混乱,然后趁乱浑水摸鱼地实现篡逆阴谋!
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幕,恐怕就是“逐出师门”事件的真相了。
但话说回来,东天教主真的没有给猴子准备兵器吗?我觉得并非如此,他不但有所准备,而且还是太上老君出品的一根铁棒——但绝对不是那根“如意金箍棒”。在这里出现了说法上的一点儿混乱了,需要换一种说法:这世上存在着两根一模一样的“如意铁棒”,“一号铁棒”现世较早,被大禹发现,命名为“如意金箍棒”,而“二号铁棒”则一直默默无闻,它就是东天教主给猴子准备的兵器。
东天教主自从收得猴子为徒,自然也在它的兵器上动过脑筋——猴子生性多动,棍棒之类的打击性武器当然是首选。东天教主立刻想到了太上老君当年所铸造的那根铁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重量足够而且携带方便,若是刺王杀驾则最适合不过。于是东天教主便向太上老君讨要此棒,然而这根铁棒,早在三皇时代之前,便投放至人间了,要不然大禹又如何能够得到?至于下落,早已不明,更无从寻起。为了计划的顺利进行,太上老君只好开炉重新打造一根同样的铁棒,当然制作这样兵器是秘密进行的,非一日两日之功可就。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太上老君就是再偷偷摸摸地尽量加速制作,也要十天半月才行——换算下来,从猴子上山算起,至少也是十五年之后,这件兵器才能打造成功,而在第十个年头的时候,猴子就被赶下了山,其实也怪不得东天教主不送兵器,并非是舍不得送,而是下了订单没到交货日期没东西送啊!可令东天教主失望的是,猴子下山之后,在有生之年内,不但没有惹出什么祸事,反而经营起了花果山,唯一出格的事情,则是在其直至寿终正寝的前几年,闹了一次东海龙宫,其起因是为了去讨要一件称手的兵器,结果竟叫猴子歪打正着,将“一号铁棒”找到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意金箍棒”。
虽然猴子寻到兵器,但此时东天教主的心情却是十分复杂——兵器竟然被猴子自己找到了,这样更好,可以省了一根棒子,但算算时间,猴子的时间已经没几天了,这个时候得到武器,又能有什么用呢?世间之事,机缘巧合,越是想做的事情,未必就能做得到,而明明没希望的事情,却意想不到地发生了!《生死簿》上的时辰已到,但寿终的猴子却没死。不但没死,而且还凭借着一身的猛胆,大闹地府,强销了天下猴类的死籍,这才得以长生。
由此足可证明猴子的“长生不老”,和东天教主所传授的“假长生不死术”是毫无关系的,他是靠自己的武力和胆识赚过来的——大闹地府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目莲救母》一出戏曲中,目莲就打开了鬼门关,放出鬼魂还阳无数,于是引发了黄巢之乱,杀够了八百万才添补了地狱的亏空。而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伍秋月》,主角王鼎,又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汉子,为了一个女鬼伍秋月,他两入地府两次杀鬼吏无数,硬是将伍秋月还阳过来。这等情形,和猴子大闹地府,有何不同?常言道“鬼怕恶人”,以上几个例子说明,无论有无仙术道法,只要拼得死,不要命,阎王也是奈何不得的。
“闹地府行动”对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而言,有三个好处和一个麻烦。
第一个好处是,作为一个祸乱分子,猴子第一次开始“务正业”了——它攻击了天庭辖下的办公机构,并且篡改和损毁了大批文件,以及主观地掌控了一批猴子的生死。这个祸闯得不算大,但也绝对不小,已经足以引起天庭最高权力层的重视了。
第二个好处是,通过这个行为,等于是给天庭上的太上老君发了一个行动的信号——东天教主所培训的祸乱分子,终于有一个挑起了混乱!
第三个好处是,猴子强销了天下猴类的死籍,这间接地引发了东天教主日后的一个计划:他又寻找到了另一个灵异的猴子——“六耳猕猴”,并且依样画葫芦,将六耳猕猴培训得和孙悟空一模一样,并把后来制造好的“二号铁棒”交给了它(这就是“二号铁棒”的最后下落)。要不然在第五十八回“二体搅乱大乾坤”中,假悟空六耳猕猴,如何能有和猴子一般的变化?又如何能有和猴子一模一样的铁棒?虽说六耳猕猴有侦察术和读心术,但服饰模样可以模仿变化,难道那七十二般变化也是能模仿得了的?这根铁棒也是能模仿得了的?而且在两猴打入地府之时,就出现了“无据可查”的情况。有关“六耳猕猴”的计划,日后自会具体分析,在此先不再枝蔓。
三个好处说完了,还有一个麻烦没说。这个麻烦,就是猴子至此真得到了“长生不死”,日后功成,想要杀它灭口,却多了一重困难。
经过了“大闹地府”这一关键性的一步,猴子既寻到了命中注定的兵器,又死而复生,这其中的种种变化,虽都不在东天教主的计划之内,但事情的大趋势,却依然还是往既定的方向发展的:猴子搅龙宫、闹地府的罪行,已经报上了天庭,而天庭方面,已经给予了相应的重视:派出太白金星前去招安猴子。
身在天庭政权之中的太上老君,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东天教主在人间的事情成功了!当然,太上老君的原计划是引得玉皇大帝派兵下界去擒拿猴子,然后带到天上处决,在处决的时候,就可以做个手脚,将猴子“不小心”地放出来,从而实现他的阴谋。但太白金星的出现,使原本平坦的道路又发生了变化——这个老小子是天庭中典型的“鸽派”,平时打个喷嚏都会小心翼翼,更别说是要他提出平乱了!太白金星奉行着“和平、和睦、和谐”三和主义,强烈要求将猴子收入天庭公务员的队伍。猴子就是猴子,是不可能安分的。太上老君深知这点,所以对太白金星的提议并没有丝毫的反对,而且认为是意外的收获:猴子在地上闹,再闹也有限度,若是猴子到了天上,那闹起来可就是大问题、大混乱了!这一点却是正中太上老君的下怀的。
于是太上老君匆忙地调整了策略,开始布置天上的一切,为最后的阴谋做起了准备,欲知猴子上天之后,又是如何成为太上老君手中刺王杀驾的棋子的,请看第十三节《大闹天宫》。
本账号无广告,且永久免费。
作者不易,阅读后请转发和关注,谢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