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提案故事丨央视《新闻联播》“变脸”的背后

我是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行委员职能15年期间,我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四次会议上的两份提案,促使《新闻联播》节目“变脸”,推动了中央电视台相关节目的改革。

我是《新闻联播》几十年的忠实观众。这期间,主播换了不少位,给新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是全国政协委员、我的好友赵忠祥,他退出《新闻联播》主播位置给了我启示,应该写一份提案呼吁《新闻联播》“变脸”。

▲20世纪80年代,赵忠祥与邢质斌以男女主播搭档的形式出镜《新闻联播》。

为了写这份提案,我进行了两年的调研,同浙江和北京的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进行交流,这些新闻从业者普遍认为《新闻联播》播音员年龄过于老化,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现有《新闻联播》的播音员风格凝重、稳健,与节目融合度较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播音员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新闻素质日益老化的问题。

近些年来,央视一些年轻播音员在节目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的播音风格清新、自然,更加符合观众现在的审美趋向与信息要求。尽快调整《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已迫在眉睫。

2005年初,我向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递交了《关于推陈出新,优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的提案》,建议:央视应当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对《新闻联播》节目实行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打破播音员终身制;应着手建立《新闻联播》新播音员试播制度,优秀的留用,不合格的淘汰;建立社会评判和内部考核机制,组织评审机构,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和各大传媒院校选拔优秀人才,组建《新闻联播》播音员人才库;加大对播音员新闻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播音员的素质等。

我的这份提案就像丢进一潭静水中的石头,在社会上引起了层层波澜,引发网上一片争议,为《新闻联播》主持人换与不换争执不下。中央电视台对我的提案表示暂时不予置评,说明央视内部对改革存在不同意见。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06年初,我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第二件个人提案——《关于加大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和内容改革的建议》,反映了一些问题:央视新闻国际现场报道过少,《新闻联播》风格和形式老态渐现,央视对已有资源和传播分工缺乏有效整合,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缺少监督和自我批评等。为此,建议央视:完善监管,开门纳谏;打破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加强新闻采访和国际现场报道;注重整合资源,频道间加强合作等。

这次,我的提案很快就有了回应。2006年5月,我接到了中央电视台一位相关负责人的电话,邀请我到北京面谈交流,鉴于央视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我婉谢了对方的邀请。

2006年6月5日晚,《新闻联播》突然出现了李梓萌、康辉两位新主持人的形象,令我欣喜万分。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效应,不但网上一片赞扬之声,海外华文媒体也纷纷赞扬。

▲2006年6月5日,康辉、李梓萌首次亮相《新闻联播》,至今已经搭档主持13年。

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书面回复,表示《新闻联播》的确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问题;同时表示,关于培养新主播的工作,中央电视台领导已经考虑了几年,也一直在计划之中,并介绍6月5日两位新人亮相试播,目的在于尝试一套新人培养机制。

2007年12月6日至9日,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新闻联播》节目,接连推出了四位新人,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连四天晚上坐在电视机旁,先后收看了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四位“新人”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的亮相。我的提案被央视采纳,《新闻联播》终于“变脸”,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闻联播》主播海霞、郭志坚

央视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表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力促《新闻联播》进行改革,注入新鲜血液。

由于年龄原因,我已经不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每当晚上打开电视收看到《新闻联播》出现新人形象时,我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喜悦之情。中央电视台接受了一个从事陶瓷研究的高级工程师、一个党外委员的建议,对《新闻联播》节目进行改革,吸收新鲜血液,不断推陈出新,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确实好,政协委员提案作用就是大。

提案人

叶宏明(1933—2016),福建莆田人。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本文选编自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编《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丛书》第1卷。文章标题、图片为编者所加。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