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宋双来将军回忆3:蔚广暖战役是我旅正式组建后独立作战的第一仗

一、内战即将爆发

抗日战争结束了,但中国人民祈望已久的和平安宁并没有如期而至,战争还将继续。

战争是蒋介石反动政府强加在人民头上的。

早在苏联对日宣战第二天,即1945年8月9日,遵照毛泽东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指示和命令,我解放区部队即开始对日大反攻,中国人民的胜利指日可待,和平愿望即将实现。但此时,对抗日一贯不热心的蒋介石集团打起了小算盘,他认为,若是日军立即放下武器,大半个中国势必变成中共的势力范围,这是他不能接受也不愿看到的。自恃有美国政府撑腰,他彻底撕下了假面具,明目张胆地与人民抢夺胜利果实。一方面,美蒋命令日军坚守岗位,维持秩序,等待蒋介石部队前来受降,甚至要求日军在国民党军队受降前"作有效的防御",如为共军占领应由日军收复后,再交还国民党的接收部队;同时,要求我八路军、新四军"原地驻防待命","勿擅自行动",意图独自享用胜利果实。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何其精妙!

作为与蒋介石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已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看透了他这样做的真实用心,对内战的危险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正如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讲话中指出的:"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但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是做了一定的克制与让步。为了最后挽救和平,也为了充分地暴露敌人,教育人民,毛泽东不顾危险,偕周恩来、王若飞于8月28日亲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艰难的停战谈判。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依据国民党军队利用合法地位受降这一事实,顺应大局,改变斗争策略,变夺取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为夺取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扩大并巩固解放区。

蒋介石对这种局面仍不满意。假面具还戴在脸上,蒋介石便耐不住性子,指挥几路大军沿同蒲路、平汉路、平绥路向我解放区急速推进,意图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分割和压缩解放区,并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出兵占领整个东北,然后以此为条件,迫使共产党在谈判中屈服。为应对新的情况,晋察冀军区于8月下旬作出决定,除挺进辽宁、热河的部队仍按原计划向承德、沈阳开进外,其他部队从即日起回师内地和解放区边缘,夺取仍为日伪军占据的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同时,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晋察冀军区决定,迅速组建超地方性的正规师团,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内战。

二、整编后第一仗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河间县西关,冀中分区33区队和献县、武强县游击大队正式整编为晋察冀军区第12旅36团。1945年9月10日,我部奉命离开长期战斗生活的冀中根据地,向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挺进,收缴沿途日伪军的武器装备,配合绥远战役。

绥远,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与察哈尔,西与宁夏,南与山西、陕西接壤,北与蒙古国为邻。绥远省属蒙古高原。平绥铁路自北平经张家口、大同、丰镇、集宁、归绥(今呼和浩特),抵达包头,全长800余公里,为华北通西北的交通干线。据《绥远县志略》记载,绥远"八月而后肃霜杀草,九月即有冰雪",对军事行动影响较大。

绥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晋察冀边区的屏障,通往前苏联和蒙古的要道,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

绥远战役的发起,目的是促进重庆谈判,迟滞蒋介石军队深入华北、东北,进而全部占领热河、察哈尔,争取我军在东北的优势。

部队从河间出发后,沿清苑、满城、涞源、宣化一线向西、向北挺进。我们中的多数人,从出生到长这么大,没有出过远门,又正值农历中秋时节,开进途中,同志们看到异乡的明月,十分怀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月圆人难圆,""为什么即将到手的和平局面被葬送?"--"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明白了这个道理,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愤恨之情就越深。许多同志朝着家乡的方向磕个头,鞠个躬,又默默地前行。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跋涉,部队于9月23日到达察南蔚县西合营地区。此前傅作义的部队曾向绥东、绥南进犯未果,而被迫退踞到归绥地区,企图待国民党军主力到达北平、天津后,从东西两面夹击我察哈尔省会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决定,留12旅于张家口以南,展开蔚(县)广(灵)暖(泉)战役,断掉傅作义部对绥南的妄想,减轻张家口的压力。

蔚广暖战役是我旅正式组建后独立作战的第一仗,各级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务求首战必胜。从旅领导到每个经过抗日战争考验的士兵也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

9月27日,旅进行战斗部署,决定对敌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具体分工:36团主力实施对广灵的包围,36团3营配合35团分割蔚县,34团则主攻暖泉。撇开其他不说,单说我们首战蔚县的情况。

被敌人称之为所谓"铁城"的蔚县,城墙高10米,宽可并驶两辆汽车,城外护城河宽5米有余,水深1米以上。城内守敌一部为察哈尔省惯匪胡锡侯部千余人,一部是地方保安队千余人,两股敌人以东西两门为界分别把守城北和城南。

10月1日夜,我36团3营会同35团攻战蔚县的战斗打响。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敌人退守城内。我即占领城下。但攻城战斗才是真正的硬仗。那时的部队由于刚刚完成整编,正处在由分散到集中,由打游击战到打运动战的战略转变时期,官兵普遍没有经过系统的战术、技术训练,对大兵团协同作战,特别是城市攻坚战既缺乏经验,又缺乏智慧,准备工作又有欠缺,以为凭着热情、凭着勇敢不怕死便能攻城夺隘,事实证明是不行的。

整编以后,我在36团3营8连3班任班长,在攻打蔚县的战斗中,我班担任奋勇队,我任队长。奋勇队的主要任务是戳梯子,爬城墙。首先遇到的是半人深的护城河,北方的9、10月份冰冷的水是人们难以承受的。

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队开始冲击。在敌人的精良装备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敢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敌人的炮火交锋。好容易渡过护城河,突到城墙底下,把梯子竖起来一看,连城墙半腰都够不到。没办法,第一次冲锋没有成功,只得退回来。

过了几天,攻城战斗再次打响。吸取上次失利的教训,这次我们把几个梯子绑到了一起,几个人抬着往前冲。还好,梯子够到城墙顶了。一声令下,战士们开始登城。一个接一个冲上去,就要登顶成功了。咔嚓!梯子竟然折断了,梯子上的人噼里啪啦摔了下来……

再一次无功而返。我们都憋了一肚子怨气:怨敌人,更怨自己,为什么准备工作不能再细致一点儿?为什么计划不能更周密一点儿?但埋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正当我们从上到下总结两次攻城失利的教训,备下一场战斗行动的时候,接到了要我们3营归建的命令﹣﹣上级改变部署,决定先集中兵力消灭广灵守敌,回头再会攻蔚县。

第一次攻打蔚县未克。

到广灵一看,这里城防之坚固,比蔚县丝毫不差。在我营归建之前,团主力同样攻城受挫。吸取几处的教训,旅决定放弃直接登城战法,采取坑道爆破法,并选择城东南、西南、西北为突破方向。十几个昼夜的艰苦掘进,三条50~70米的通道延伸到到了城墙下面。

26日20时,旅下达总攻命令。随着几声沉闷的巨响,几面城墙各被炸开了巨大的豁口。守敌见状,顿时没了主心骨,大部分乖乖放下了武器,另一小部分负隅顽抗之敌被彻底消灭,广灵宣告解放。

11月初,带着解放广灵、暖泉的喜悦心情,部队回到蔚县。有了爆破攻克广灵城的成功战例,部队决定用此战法,一鼓作气攻克蔚县。广灵、暖泉战事早就传到了蔚县守敌的耳朵里,蔚县城防不再是固若金汤,特别是守敌的心理开始大面积崩溃。既如此,攻城部队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威力,对城内之敌实施了分化瓦解,促使一部投诚,从而打通了从北面进入县城的通路。

开展政治攻势的同时,军事打击的准备并没有停止。11月2日当夜,部队发起了向蔚县冲锋的号令,几路大军在隆隆的爆破声中一齐冲入县城,经过5小时激战,除小股敌人逃奔大同外,其余全部被歼。素有"铁城"之称的蔚县宣告解放。

事后回想起来,其实在战役准备阶段,从军区首长到旅的领导,对城市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所认识,并因此确定了坑道作业、爆破攻城的作战方针,那为什么还会走那么多的弯路,出现蔚县、广灵首战未果的局面呢?以我看,是当时全体指战员求战求胜欲望强烈,对敌人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准备工作不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部队是由地方游击队整编为主力部队,在战术思想上还受游击作战的影响,同时也缺乏正规部队大兵团作战的实践经验。但各级指挥员能够迅速从不利的战事中走出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变作战方法,并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还是值得庆贺和肯定的。这些从战斗中得来的经验教训,尤其显得弥足珍贵。

蔚广暖战役是我旅正式组建后独立作战的第一仗,尽管战斗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做到了打一仗,进一步,最终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有力地配合了绥远战役的发起、开展。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这支长年坚持分散游击的地方武装,正逐步成长为能整体协调歼敌的野战劲旅。

三、怀来整训

蔚广暖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锻炼并鼓舞了部队。经过短暂的休整,11月5日,我们便奉命踏上了西进的征程﹣-向绥远进军。

当时,西北的气温已经很低,行军途中,被汗浸湿的棉衣被冷风一吹,贴身透骨的冰凉,说不出的难受。越往西走,气温越低,手一不小心碰到枪管,便要被粘下一块肉皮。尤其是晚上,冻得根本睡不成觉,躺一会就得起来跑几圈暖暖被冻得发僵的身子。

部队于11月20日进至归绥地区卓资县白塔镇。塞外的严寒更是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冀中平原的人没有领教过的。

驻守归绥的是傅作义的部队。慑于被歼,采取"一触即退"的战法,全部龟缩于归绥城内,来了个老鼠不出洞,意图凭借坚城顽抗。而且当时情况下,我们确实也奈何他不得。加上当时部队各种补给十分困难,病员日增,制服归绥之敌的时机已经失去,战役持续下去,于我非常不利。鉴于这种情况,部队遵照由聂荣臻与贺龙一起发布的结束绥远战役的训令,奉命于12月14日开始主动撤离归绥。历时两月余的绥远战役结束。

这次绥远战役,虽然基本完成预定任务,但未能达成战役目的。聂荣臻同志后来在总结主要原因时认为:部队"在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战术上还停留于游击战争的阶段,还不习惯于大兵团的正规的运动战攻城与街巷战"。

1946年1月5日,部队乘车进至察哈尔省怀来地区,进行整编和军政训练。正式整编之前,部队依据晋察冀中央局颁布的"复员工作决定",安排部分老、弱、病、残人员复员还乡。这些人中很多是抗战初期即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贡献,这次又毅然服从组织安排,愉快走上了生产岗位。

这次精简整编,既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落实与国民党达成的《整军方案》的实际步骤,又是我们晋察冀军区,特别是冀中纵队提高战斗力的需要。我们从冀中平原走出来,常年坚持分散游击,部队从思想作风到战斗作风都迫切需要进行一次大的整编。所以从大的方面讲,由于国民党背信弃义,不断挑起和扩大内战,致使军队的复员整编计划无法顺利进行,直至最后被迫中断;不过我们冀中纵队,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按计划完成了精简整编任务。

1946年3月,我旅被整编为晋察冀军区3纵队7旅,下编为19团、20团、21团。我那时在20团3营7连任副指导员。

这次整训历时7个月。整编之后,部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军政训练。主要是从形势任务入手,进行深入的阶级教育,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教育,纠正部队中出现的军阀主义倾向、单纯军事观点以及雇佣观念等等,彻底理正部队内部关系、军民关系以及与地方党、政府的关系。军事练兵,主要以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为主,同时进行班、排战术,夜间战斗行动和单兵爆破技术的训练。训练中,贯彻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练兵方法,部队的训练积极性极为高涨。政治练兵中,针对部队在精简整编、练兵运动中出现的模糊认识和思想问题,通过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干部、战士谈心、座谈,帮助大家认清了形势,克服了和平麻痹思想。

这次整训,时机恰当,针对性很强。从时机看,部队经过了长途行军,参加了蔚广暖战役,需要很好地进行身体的恢复,特别是要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官兵的思想。从针对性方面来说,主要是部队长期以来养成的自由散漫的游击作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战斗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大量翻身农民参军补人部队,部队的军政素质不能适应战争形势的要求。这次整训,不仅是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不仅有利于眼前的建设发展,而且有利于部队的长远建设发展。整训后,官兵的政治觉悟、军事技能、组织纪律均有了显著提高,为以后取得一个又一个战斗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正如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同志后来特别指出的:"没有怀来整训,就不可能取得后来一个又一个大胜利。"

1946年1月~7月,正是美国、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三方进行紧张会谈的关键时期。美国,名义上是调停国共两党的关系,实际上则是公开、完全地支持国民党。正是因为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蒋介石集团才敢于利用和谈,以和谈为幌子,大规模调动部队,准备内战。别看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动辄望风而逃,一触即溃,但面对自己的同胞,他们凭借精良的美式装备,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和谈尚在进行中,他们便屡屡挑起事端,在晋察冀各地大肆"蚕食"解放区。今天打伤了我们的人,明天又侵占了我们的根据地;今儿到这里侦察,明儿到那里轰炸,总之是越谈,双方军事摩擦越来越频繁,火药味越来越浓。当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决不主动惹事,但坚持寸步不让。聂荣臻曾发布命令:"凡侵占我地区者,不管为何种武装,必须坚决自卫,予以打击而歼灭之。"内战已经不可避免,一触即发,这个形势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怀来是谈判小组往来张家口的必经之路,驻地上空,国民党的飞机天天飞来飞去,飞机的隆隆声似乎在不时地提醒着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反击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弃义,随时准备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

形势的发展果然如我们所料,当国民党反动派认为发动全面内战的条件成熟了,便彻底抛开了和谈的假面具,断然撕毁了此前达成的停战协定和一系列政治协议﹣-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突然以22万大军包围了我中原军区某部,发动了全面内战,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中国人民又一次被拖进了内战的泥潭。

四、大同战役攻而不克

在华北,蒋介石利用"和谈"烟幕完成进攻准备后,指挥部队抢占了大同,意图把这里作为进攻我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的前哨堡垒。为了粉碎敌人利用大同,从东、西两面夹击张家口的阴谋,晋察冀和晋绥两军区首长(聂荣臻和贺龙)决定,抓住东面敌人尚未完成进攻准备的有利时机,出其不意,攻占大同,拔掉插在我根据地的这把尖刀,解我西顾之忧,同时为下一步集中优势兵力到平汉路作战扫清障碍。路作战扫清障碍。

参加攻占大同的部队有:晋绥军区358旅,晋察冀军区3纵队7旅、8旅,晋察冀军区教导旅、炮兵团以及冀晋军区第一分区两个独立团,晋绥军区第五分区第2团总计1.6万人。

当时大同守敌为:国民党第33军军部、暂编38师、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以及以日军骨干为基础组建起来的保安教导总队总计1.9万余人。

1946年7月28日,我们7旅由怀来地区乘火车西进至大同以东集结待命。

3纵队的作战任务是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主攻。我们旅担任大同北关主攻任务。北关是攻城的主攻方向,其中多为高房大院,碉堡林立,电网纵横,而且北关的一座水塔为城北地域制高点,可以控制和支援整个地区。总的态势是:易守难攻。

8月14日夜,我全线向敌人发起攻击。15日、16日,战斗进展很顺利,但过程非常艰难。3天时间,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形成拉锯之势,敌我伤亡都很大。这个时期的战士,大部分是经过抗战锻炼的老兵,有丰富的战斗经历,勇敢顽强,不怕流血牺牲。不过事后或现在回过头来看,完全是同敌人拼消耗,跟抗战时那种灵活、机动的作战手段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这种简单的类比也许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但要知道,同敌人拼消耗,我们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劣势拼敌人的优势,因为那时的国民党军队,号称已经武装到牙齿。再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是把实战当成了训练、演习,关系完全颠倒了。夜间,经过爆破、强攻、死打硬拼、穿插包围、孤胆作战、千难万险夺下的阵地,到了天亮,就放弃,丢还给敌人,因为明知守也是守不住的。到了第二天晚上,再重复第一天晚上的情况。强攻,占领,天一亮,就撤下来,有时甚至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出情况,根本忘记了胜利才是硬道理这样一条真理。总之连战数日不能奏效。

久攻不克对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是个严峻考验。部队内部开始焦躁,有人强调敌人的工事太坚固了,有人抱怨我们的装备太差了,更多的人则对这种晚上攻、白天撤的战法提出了异议。

当时我连正面有敌人5个碉堡,连续3天都是夜间攻克白天放弃,每次攻克下来,我们便依一侧构筑工事,待敌人夺回去,便朝另一侧构筑工事,真像达成了某种"默契"。话虽这样说,部队的伤亡却是令人痛心的。短短7天时间,经过几次拉锯,我连便由投入战斗时的127人减至73人(牺牲16人,伤38人),其他连队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不少连队伤亡更大。鉴于这种情况,上级决定暂缓攻城,就地休整,总结经验教训。

对这次休整,大家普遍持欢迎态度。正如一些同志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部队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不好好总结一下,一则对不起牺牲的战友,二则不利于部队展开下一步行动。这次休整时间不长,但总结出的经验教训非常有效、管用。我自己体会,如果说开始懂得了一点儿战术思想,懂得了一点儿指挥艺术,便是始自这次就地休整。

休整之后,部队的面貌果然大不一样。从8月25日起,部队行动势如破竹,接连攻占敌人多个碉堡,至9月4日,城北关之敌被全部肃清。部队随即转入紧张的坑道作业,为攻城作最后的准备。

战争进程从来不因由着人的良好愿望来推进。为解大同之围,傅作义在蒋介石电令督促下,集6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从归绥直取集宁,并配合第十一战区夹击张家口。9月13日,集宁失守。我攻占大同之机丧失。

9月16日,根据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攻城部队撤离大同,我旅奉命向东线地区转移,另寻战机。

东进途中,我担任了连指导员。我们的老指导员因年龄偏大,上调到团政治处工作。

大同外围战历时个多月。接到撤围大同的命令时,部队正从开始时的被动、不利局面中一步步走出来,上上下下憋足了一口气,要对大同发起最后的攻击。突然接到撤离命令,干部、战士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说这是到嘴边的肉又给吐掉了。一些人说:"在攻城战斗中,我们死伤了那么多同志,这一撤,什么时候给他们报仇?到哪里去报仇?"

应该说,这是广大官兵当时最真实的想法。这其中很多同志,从抗日战争起就战斗、生活在一起,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考验,相互间结成了非常深厚的情谊。想到西进时,部队见首不见尾,而撤离时,自己熟悉的人有的牺牲了,有的负伤了,都感到很难过。加上连续长时间的山地行军,队伍极度疲劳,埋怨、失望情绪容易滋长。

从全局看,此役我军共歼敌5500多人,大同虽然没有攻克,但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只是从眼前看,傅作义的大军来势汹汹,如果死守,部队势必要受很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撤离大同,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完全符合毛泽东同志"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方针。只要把道理讲明白,是能够得到官兵的理解和拥护的。

10月1日,部队开进至樊山堡地区,野司罗瑞卿政委来到了7旅。了解到部队当前的主要思想情绪后,他召集了营以上干部会,亲自做思想工作。他说:"部队情绪本来受到了影响,在这个时候多么需要干部以身作则,用高昂的战斗精神去鼓舞部队,用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去教育部队。"他严厉地指出,"每个干部个人的表现,对于整个部队。"他严厉地指出,"每个干部个人的表现,对于整个部队的影响是很大的。部队中的思想反映,多半是干部传染给他们的。战士们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你们干部转过来了没有?"罗政委的话一语中的,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他还讲,"你们旅在大同外围攻歼战斗中打得英勇顽强,不少同志负了伤,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集宁一战失利,为寻找新的战机,主动撤离大同是明智的,主动撤离大同正是为了摆脱被动,争取主动。我们撤离大同,可以调动分散的敌人,调动分散的敌人的目的是最终消灭他们。"

这个讲话充满着辩证思想,入情入理,在部队传达后,解开了干部战士的疑团,部队的情绪迅速高涨,东进之路又变得"平坦"起来。

五、东进歼敌

我军集宁一战失利,大同又久攻未下,对蒋介石反动集团是不小的"鼓舞"。为了迅速打通平绥线,切断我东北与华北两区的联系,蒋介石下令孙连仲部和傅作义部7万余人合攻张家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当时的形势比较明朗:敌人的主攻方向是平绥路东段,在东线之敌攻下怀来之前,西线之敌不会轻易东进,东线被确定为我主要防御方向。

我旅奉命于10月3日进至怀来地区一线集结待命。

10月4日,我们接到命令:夜袭南辛堡。

南辛堡位于怀来城西南10余里,敌16军109师1营驻守于此。他们倚仗精良的美械装备,极为疯狂骄横。此前,该敌在我友军的顽强阻击下,被迫退守南辛堡。

10月4日夜,伸手不见五指。我19团、20团同时从西南和东北方向对敌发起攻击。在猛烈的火力压制下,无路可逃的敌人被迫退至一所大院内作垂死挣扎。我们随即通过挖墙、连续小型爆破向其施压,并及时展开政治攻势。

敌人不为所动,为摆脱被歼的命运,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多次主动出击,进行反扑,但均未能得逞。一夜激战,毙伤敌30多人,俘敌140多人,余敌弃城逃窜。5时拂晓,我部奉命撤出战斗,向马刨泉方向行动。

进犯怀来的敌人,遭我军沉重打击,占领怀来进而向我进犯的预谋未能得逞。

6日,我们发现敌43师主力127团的动向,决定在马创泉地域设伏歼敌。8日中午,127团"如期而至",迅即被我2旅包围。为彻底歼灭该敌,我旅奉命急行军,赶到马刨泉以东集结,协同2旅阻击增援之敌。21时,阻击战正式打响。激战5个小时,敌人大部被歼,在预定时间内未能前进一步,为2旅全歼敌人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部队继续东进。1946年10月中旬,我旅到达易县白虹地区休整。自大同战役以来,部队连续作战,伤亡较大。纵队决定我旅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休整。

休整中,第一项工作是广泛发动群众,深入总结大同、怀来战斗的经验教训,较好地达到了肯定成绩,查找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舞斗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部队补充了兵员和装备。这次补充的兵员,多是束鹿、赵县、晋县、深泽县的地方武装人员,一些地方干部也补充了进来,总计2000多人。这些人有比较丰富的抗日游击战争的经验,战斗情绪高,经过段时间的军政训练后,军政素质提高很快,基本能达到担负战斗任务的要求。在补充人员的同时,部队的武器装备得到补充。每个连原来只有一挺机枪,现在每个连有6挺机枪,我连还补充了六 O 炮,有了小炮班,真所谓"鸟枪换炮"了。这样一来,官兵们的情绪越发高涨起来。

休整中,部队逐级传达了晋察冀中央局10月涞源会议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了毛泽东同志"不计一城一地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运动中歼灭敌人"等重要论述,强调在今后作战中要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贯彻运动战、歼灭战方针。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总结了经验教训,澄清了模糊观念,克服了悲观失望情绪,树立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部队就这样一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一边进行军政训练;同时,密切监视敌情,等待战机。

12月16日,敌53军及伪军刘化南部第二总队共1.2万余人为左路,自保定向满城进犯,意图牵制我军,掩护其右路94军夺取易县。因屡遭我军打击,敌人行动颇为谨慎,每日仅前进10余里;且每到一地就构筑工事,砍伐树木,设置鹿些,挖掘壕沟,也算步步为营吧。

19日,敌左路53军先头部队388团占领南、北大留,389团则占领小杨村地域。

19日,纵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北大留之敌388团,相机歼灭389团,并将纵队山炮连加强我旅。战前,纵队杨成武司令员亲临我旅,进行战前动员,明确任务。旅党委也向部队发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官兵发扬我军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坚决、彻底、干净、全歼敌王牌388团,力争根本扭转形势。

北大留,位于满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村内筑有高墙深沟,村周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利于敌人防守。但村南、村西南有一条纵向弯曲的自然沟,对我们隐蔽接敌比较有利。

388团,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全部美械化装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远征泰国、缅甸,战后又经美军训练、改装,战斗力更不容小视。不过,正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战斗力强大,战绩比较辉煌,长此以往,使得该敌狂傲之气也随之大增。本来,敌指挥部发觉我军动向后,曾密令该敌撤离北大留,但该团指挥官完全被狂傲蒙蔽了眼睛,认为我军装备低劣,奈何他不得,故违令不撤。

12月20日21时,夜色深沉,四野寂静。我旅奔袭几十公里,一举将北大留之敌团团围住。随后即展开部署,19团由南面主攻,20团由西面助攻,21团则于大马房地区拦截增援之敌。24时许,随着一枚信号弹划破夜空,战斗打响。真是一场恶仗,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终因敌军官兵负隅顽抗,加之工事坚固,火力强盛,冲击未果。天亮后,我部停止进攻,就地调整部队,改造地形,构筑工事,准备继续进攻。

当天深夜,敌增援部队389团在大马房东南方遭我21团7连顽强阻击,为了打开通路,敌人不惜血本,由一个连增至一个营,连续冲击12次均被击退。与此同时,被围困于北大留的388团也连续数次发起冲击,企图从西北角方向突围,均被击退。

当日15时,我7旅在8旅的协同下,再次对敌发起猛攻。2小时后,在炮火的掩护下,(某团某连)一部率先突入敌阵,突破口一打开,敌人苦心经营的前沿阵地顿时垮塌。随后,8旅两个团、7旅19团按照部署,猛烈快速地展开了街巷穿插、迂回、包围、分割。敌人如惊弓之鸟,被冲得七零八乱,指挥所被迫搬进了老百姓的地窖里。

我军官兵士气更加高涨,20团2营、3营7连在团长魏群的带领下趁机加入战斗,一时犹如万把钢刀插入敌群,敌人预感末日来临,一个个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窜,见缝就钻,有的整连涌到了小院里或小巷内,上天无路,人地无门,不得不放下武器,做了俘虏。

我军的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震慑了北大留及北大留的四邻。隐伏在"地下指挥所"里的敌少将团长佟道、副团长佟镜哥俩别无选择,也只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

这一仗,不仅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有形阵地,对敌军官兵的战斗意志,也给予了毁灭性打击。特别是388团,长期进行诸如"共军不堪一击,388团不可战胜"等自欺欺人的宣传,现实作出了最好的回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军一名司号员用一把小号,加上强大的政治攻势,就迫使敌人一个连乖乖地放下了武器。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军司号员的机智勇敢,更反映了这场战斗对敌人的震慑。

这一仗,缴获大量美式装备,战士们风趣地封蒋介石为"运输大队长"。

20团团长魏群,抗战时期曾是敌388团的参谋长,抗战期间受我党抗战政策影响,弃暗投明参加了八路军。这次战斗他亲自参与把他的这支老部队给歼灭了,大长了我军的士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给了解放区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在这次战斗中,我连连长张大春同志在带领战士冲锋时中弹牺牲。

【宋双来,1926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武强县常家庄村,1940年4月参军,1941年入党。历任战士、班长、连副指导员、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石家庄陆军学院(原北京军区步兵学校)政委、总参军事教育学院政委、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委。全国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兵学校)政委、总参军事教育学院政委、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委。全国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88年8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