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你知道吗:一支“盐酸吗啡”针剂中蕴含怎样音乐革命的力量

一支子弹大小的“盐酸吗啡”针剂里蕴含着怎样伟大的革命精神?一曲《游击队歌》的音符谱写出了怎样一条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在上海市比乐中学的音乐思政课上,学生们“乘坐”珍贵历史文物的列车,与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12月10日,“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第八场活动暨比乐中学2021年艺术节开幕仪式在上海市比乐中学大礼堂举行。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礼兵护卫队的庄严护送下,贺绿汀珍藏多年的“盐酸吗啡”针剂“走”进了课堂。这支针药静静地躺在写着“中华大药厂”的药盒里,金色的液体在瓶子里流动,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抗战岁月。

在场的比乐学子纷纷排队上前,近距离地观察文物,并在保管部主管王长流的讲解中,深刻感受历史的沉淀与厚重。随后,伴着《游击队歌》的旋律,《一张手稿·一曲战歌·致敬左翼先锋》音乐思政课正式开课。

课堂上,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何依玲为学生们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原来,在1940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人们的生活就像贺绿汀在《游击歌队》中所写的那样——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没有炮。于是,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衣食住行全部由自己来解决,这支“盐酸吗啡”便正是抗战困难时期由红色根据地自己生产的药剂,用于治疗严重的创伤和战伤。

抗日战争爆发后,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先生积极投身上海文艺界抗日队伍,奔赴各地演出,大力宣传抗日。

抗战胜利时,贺绿汀带着家眷由延安赶赴东北工作,不料途中儿子突发高烧,情况紧急,组织上立刻找来了一盒那时根据地自己生产的退热针剂盐酸吗啡,效果立竿见影,孩子转危为安。孩子病好了以后,还剩下一支针剂没有用完,贺绿汀小心翼翼地将它珍藏了起来。多年后,他亲手把这支珍贵的“盐酸吗啡”针剂捐赠给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因此,这支小小的针剂见证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现场微课堂中,合唱团的学生们在老师魏陶的指挥下,声情并茂地演绎了贺绿汀先生创作的《游击队歌》。

通过“音乐+串讲”的方式,艺术教师周琳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段左翼音乐运动与救亡歌咏运动的沉浸式体验。她将音符和历史巧妙结合,将光影变幻的舞台变成思想政治课讲台,带领同学们感受乐如刀剑的爱国情怀。

“各位同学,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峥嵘岁月,时代在呼唤着我们,时代在考验着我们,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共同唱响时代最强音。”在思政课的结尾,周琳满怀深情地对学生们说。

高三学生张翊轩是此次活动的主持人,他激动地对记者说:“盐酸吗啡针药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出的顽强政治灵魂。我更是在学校两位老师精彩的音乐思政课讲述中感受到了音乐革命的力量。”

这次的“文物进校园”和沉浸式课堂让高二年级学生陈风奇回味无穷,他表示,文物让自己了解到了贺绿汀先生的事迹,而音乐思政课则让他和当时的爱国音乐家以及他们创作的革命乐曲来了一次“隔空对话”。

据了解,为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自10月25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

图片由中共一大纪念馆提供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