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ICU护士为患者手绘需求卡方便沟通超暖心

[闽南网]

­ 想喝水,想吃饭,想大便,想关灯,身上痒……都有卡片能搞定

­ 除文字说明外还配有手绘小漫画方便沟通

­ 超暖心!ICU护士为患者手绘需求卡

­ “老王,昨天晚上睡得还好吗?今天表情有点严肃啊,是不是没有休息好?”

­ 5月12日,星期六的早晨,大部分人还睡着懒觉的时候,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余杭五院)的ICU(重症监护)病房里,护士们已经开始忙碌了。

­ ICU里面的患者,有的一住就是好几年。许多患者因为气管插管,不能言语,那么医患之间怎么沟通呢?

­ 余杭五院ICU的90后小护士汤莹在这里工作3年了,最近,为解决和病患的沟通难问题,她手绘了一套暖心的“患者需求卡”。

­ 病人嘴不能讲手不能动

­ 心思基本要靠猜

­ 昨天早上,钱江晚报记者来到余杭五院的ICU病房。当天,刚好是国际护士节。

­ 护士长李敏说,ICU一共有14名护士,共有8张床位,“病人的生命体征需要24小时监测,因为喉部插管的关系,ICU的病人都不能进行语言沟通。除了要帮病人输液、吸痰、吸氧等外,早上五六点钟,就要帮病人擦身、换衣服、换床单;每两个小时要帮病人翻身、叩背;每8个小时帮病人做一次口腔护理,还要做会阴护理等。如果没有做肠内营养的病人,还要帮忙喂饭。”

­ 1床70岁的老王,在余杭五院ICU里已经住了两年多。老王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渐冻症。

­ 医护人员回忆,老王刚进ICU的时候,因为呼吸窘迫做了气管插管,嘴不能讲,手不能动,心思却一片澄明,这让他一度不能接受现实,心情很不好。每次有需求,因为无法沟通,护士们就只能从头到脚一遍一遍检查。

­ 除了老王,进ICU的都是重症病人,不能正常交流是常有的事。

­ “病人住得久了,大家比较熟悉了,我们就可以从对方的眼神,手指的指示方位来了解,但我们总在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善这样的交流困难!”ICU的护士说。

­ 哪些患者需求出现频率高

­ 就把它们画成卡片

­ 偶然间,护士们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把平时出现频率较高的患者需求画成画,让沟通变得更加方便?

­ 在李敏的提议下,ICU的护士们坐到了一起,把病人的常用需求先罗列了出来。

­ 汤莹自告奋勇承担绘画的任务,她说上学的时候学过画画,可以试一试。

­ 为了让需求卡片更形象,大家边讨论边修改,前后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一套13张的漫画卡。

­ 患者需求卡就类似于宝宝的识字卡,考虑到有些老年病人不识字,卡片上除了这里是医院,这里有医生为你看病,你哪里不舒服,我想喝水,我想吃饭,我想洗脸,我想大便,我想关灯,我想抬高床头,我想摇低床头,我身上痒,我很热这些文字说明外,还手绘了小漫画,形象表明了需求。比如渴了,图片上就会画一个水杯;热了,就会画一个人在擦汗。

­ 这下病人再有需求的时候,护士便拿出卡片给他们看,一页一页翻过去,翻到对的那张,患者用眨眼或者点头等细微的动作示意。

­ 看到可爱又形象的需求卡,病人开心了不少,也更愿意配合护士的询问。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汤莹就又追加画了三套需求卡。

­ 在ICU,患者心理很孤单

­ 护士就是病人的家属

­ 3床的大伯因为车祸常年卧床,最近因为肺栓塞住进了ICU,他是目前病房里唯一一个还能进食的病人。

­ “需求卡里还有一批是空白卡,用处也很大。”

­ 汤莹说,3床的大伯右手还可以动,前两天,护士用需求卡询问他时,他老是摇头,拿给他牛奶和鸡蛋,也一个劲摇头。我们就拿了空白卡让他写字,原来是他早餐想吃饭。

­ “美小护”汤莹在ICU工作已经快3年了,她说这里很安静,有时候静得只听到仪器声和脚步声,这里的患者心理上也很孤单,“每天家属有半个小时可以进来探望病人,而一天中剩下的20多个小时,我们就是他们家属。”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赵玲 王海燕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