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戴小斌:退伍不褪色 “益路”之行践初心

戴小斌

两组正对着的开放式文件柜,一组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企业荣誉奖牌与证书,另一组摆放着“最美新区人”“镇江优秀慈善工作者”等个人荣誉证书。这是记者日前采访镇江市正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小斌时,在他办公室看到的一幕。戴小斌是二季度“镇江好人”之一。

看似不同领域的荣誉,对于戴小斌来说,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提升自己,更好地投入公益慈善”。

戴小斌(右二)

善的种子,从小根植心中

戴小斌是土生土长的新区人,与不少农村孩子一样,他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他小时候总是看到,要饭的乞丐来到家门口,爷爷奶奶都会给予援助。善的种子,就这样根植在了戴小斌的心中。

1995年,18岁的戴小斌应征入伍,三年的部队生涯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998年,戴小斌入职金东纸业管理部从事消防安全工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是金东纸业的企业文化。他刚刚入职时,企业正对接援助贵州谷宁小学,戴小斌毫不犹豫参与其中,一对一资助了两名小学生;一年资助费三百元,而此时的戴小斌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一千元。此后,他还参与资助贫困生、落榜高考生等。

为了让慈善之路愈走愈宽,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2013年,戴小斌选择辞职创业,创立镇江市正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这也是镇江市正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创业资金有限,他租下一处便宜的旧厂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常有的情景,但是丝毫未影响他一路秉持公益初心砥砺前行。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走上“快车道”,戴小斌的公益之路也越走越宽。

立足本地,同时向外奉献爱心

2014年,戴小斌偶然接触到公益组织“中国狮子会联会”,他深切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应集合更多的人抱团取暖”。2015年,戴小斌在镇江创立“中国狮子联会江苏大道之行服务队”,联合小微企业家、医生、律师、大学教师等,开展助残助学助困等公益服务。截至目前,大道之行服务队共发展会员50人,总计捐赠善款达300余万元,捐赠物资价值260万元。

2018年8月,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戴小斌联合与他同样有着军旅生涯与创业经历的退伍老兵们,创立“镇江新区圌山公益服务中心”,集合新区有爱心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慈善服务。戴小斌说,“圌山山顶有一个报恩塔。我们取名‘圌山公益’,既富有镇江东乡文化特色,更是为了表达‘生在一方回报家乡’的一点心意。”

戴小斌(左二)

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学生助学活动,上门关爱困难退伍老兵、慰问抗战和抗美援朝老兵,向大港街道港中社区提供免费助老午餐……在新区很多街道、社区,都活跃着圌山公益志愿者们的身影。

不仅仅是立足于本地,圌山公益还积极向外奉献爱心。成立至今,每年12月,圌山公益团队成员都会来到云南省福贡县马吉乡乔底村,开展励志助学与扶贫活动,为那里的老人与孩子们送去冬衣棉被等物资与助老助困资金。他们为山区的孩子们放映励志电影,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沾满泥水的车身上被孩子们划满了“好人一生平安”“叔叔阿姨辛苦了”的字样,离开时“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一定要再来”的结束语,都让戴小斌及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公益之路的自豪感与沉甸甸的责任。

“稻心模式”走出公益新路

“扶贫更要扶志”。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戴小斌与圌山公益的一帮老兵们注册成立了稻心传媒文化(镇江)有限公司,从事传统文化宣传与策划、农耕文化推广、农副产品包装与销售。

稻心传媒文化团队走进市级贫困村丹徒区辛丰镇德胜村,与村委会合作推进无公害爱心稻田认购,引导农户恢复古法传统耕种,吸引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进行认购,增加农户收入。

团队还充分运用德胜村山清水秀的自然优势,借助稻心文化平台把城里人带进乡村,走进自然,成功举办2018年丰收开镰节、2019年农耕文化插秧节、2021年第二届春耕文化节等。据统计,仅2018年和2019年,圌山公益就为德胜村带来了27.5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稻心模式”也为其他公益组织带来了借鉴与参考。

接下来,戴小斌还会继续践行退伍时的承诺——退伍不褪色,继续“益路”践初心。

文字:张琼霞 张晓君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制作:陈巍元 方舒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