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案、课件,公开课视频

提问: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请将你的想法跟同桌相互交流下。

预设:

①从左往右看,兔子的只数在不断地增加,而鸡的只数在不断地减少。

②从左往右看,兔的数量增加一只,鸡的数量就减少一只,鸡和兔的脚的只数就会增加2只。(换句话:把一只鸡换做一只兔,脚多2只)

追问:兔子有4只脚,为什么多一只兔子而脚数只增加2只呢?(兔子和鸡的总数不变)

③如果鸡兔的总数量不变,脚的总数要减少2只,应该怎么办?(将1只兔换成1只鸡);

如果鸡兔的总数量不变,腿要增加2只呢?(应该将1只鸡换成1只兔)

(3)小结:在数学里,我们将这种把所有可能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叫列举法。列表是一种好方法,能将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能逐一罗列出来,再算出总共的脚数。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跳跃列举法或者取中列举法。

4、除了列表法,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自主解答。先独立思考,把你想到的方法写下来,再组内交流。

5、假设法

(1)假设全部都是鸡(2) 假设全部都是兔

8×2=16(只)8×4=32(只)

少了26-16=10(只)多了32-26=6(只)

兔:10÷2=5(只)鸡:6÷2=3(只)

鸡:8-5=3(只)兔:8-3=5(只)

追问:假设全是鸡,为什么先算出来的是兔呢?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一起继续来分析分析,将同学们的想法表述的更加清晰。

师:假设全是鸡

如果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少了26-16=10只脚。

为什么会少10只脚?(主要让学生说出有几只鸡被看成了兔)

少了10只脚,就说明笼子里不可能都是鸡,还有兔,一只兔被看成一只鸡少了4-2=2只脚,也就是有10÷2=5只兔。

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师:如果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

师引导再次假设,小组合作完成。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种方法能化难为易,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6、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孙子算经》里的鸡兔同笼问题吗?

(1)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做完的同学看看是否有谁需要你的帮助)

(2)指名板演,并集中说说每步的意思。

7、回顾与反思

三、巩固提升

1、变式练习

我国有“鸡兔同笼”问题,在日本也有“龟鹤问题”。出示龟鹤问题:有龟和鹤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你认为日本人说的“龟鹤算”和我们说的“鸡兔同笼”有联系吗?

鹤——鸡(2只脚)

龟——兔(4只脚)

其实日本的“龟鹤算”问题就是从我国的“鸡兔同笼”问题演变而来的。那你会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讲解。

小结:看来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的兔也不仅仅是指兔!鸡兔同笼不仅仅可以解决“鸡兔”的问题,换成乌龟和仙鹤,仍然是鸡兔同笼问题,说到底“鸡兔同笼”其实只是这类问题一个模型!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会用猜测的方法解决这一类问题,后来经过讨论和交流咱们又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类问题,现在,我们还能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会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其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就应该是这样的——在不断的反思和追问中生成新的智慧。

五、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课前我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鸡兔同笼》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师引导探究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在整个课堂中,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应该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抓住了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鸡兔同笼”问题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奥数书上见过,会做。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析,加以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用课件展示分析过程。通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3、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时间原因,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到古人用的“抬脚法”。这节课讲的方法很多,特别是假设法,学生理解本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4、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这里,用26-16=10条腿,这里应该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通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这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应该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5、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上面不够合理,本节课重在方法的渗透,学生必须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过场的,必须实实在在的引导,这样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了,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类型的实际问题。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