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有关父亲节的读者来电昨天是7个 母亲节的时候是它的4倍

父亲上屋把房梁锯断了

笨笨熊

你好!又是一个大忙天吧?明天(6月17日)是父亲节,想必今天跟你们聊这个话题的人很多哦。

都市快报

暂时没有人和我聊这个节日。

笨笨熊

真的?我倒想跟你聊聊。可以吗?

都市快报

可以啊。

笨笨熊

刚才我在快报头版看到一张温馨的照片,一个两岁的儿子在帮爸爸洗头,让我感慨万千。

都市快报

是啊,懂事的孩子啊。

笨笨熊

自己都是而立之年的人了,想想却未曾为父亲付出过什么,相反只是一味地从父亲那儿得到。说起我父亲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十九年前,我家遭了一场变故,家里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了个精光。我清晰地记得那年我十一岁,农历十月廿二深夜,我妈妈上夜班,家里不知道怎么着火了,而且越烧越旺。那时候的建筑又都是木建筑居多,我们那个村子又是一家连着一家的,如果烧出去,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我爸为了这场火不殃及邻居,把我和奶奶从床里拖出以后,独自一个人拿了一把铁耙和锯子,从厨房的灶头上爬上去,把当中的大梁给锯断了,这才阻止了大火往外烧,但是我们自家的财产却一点都没有抢救出来。等我爸下来的时候,我都不认识他了,他身上好多处不同程度地烧伤了,但他一个劲儿地说还好还好,邻居们没事儿……

等我妈回来的时候,家没了,换洗的衣服没了,大米没了,熟悉的一切都没了……除了眼泪,一切已成定局。我爸安慰她说,不管怎么样,人都逃出来了。

我清楚地记得,我爸当时还说,没关系的,烧了我们一家,我们的损失是大了一点,但我们还有手有脚,以后还可以重新再创造的,只要孩子没事,人没事儿就好了。

我也要感谢政府,出了事情以后,政府号召大家一方有难,四方支援,这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家帮助,但就重建一个家园而言,毕竟是杯水车薪的,毕竟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

于是我父亲为了建房子四处借钱,做筹备工作,可是,这世上有好心的人,总也有淡漠的人,我父亲跟一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借三百元钱,那个朋友第一天还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却反悔了,他对我父亲说,看你这样子,今天我把钱借给你,不知道你哪年才能还清呢……

钱,当然是没借到,我父亲当时笑着退了出来,回到家里却是泪往肚里落。但他是条汉子,一个真的汉子,他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给了他前进的动力。

一个月后,家在父亲和母亲的操持下重新建了起来,他们也奋发图强,不让人看扁。我们家从搞养殖业开始,到后来的搞经营,直至今日,已买了私家车,这一切证明,我们并不比别人过得差。

我父母勤劳致富,他们劳作得很辛苦,但他们自给自足,很快乐,从来不用我这个做女儿的操心。倒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不希望他们再这么累了,我希望他们能懂得享受。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现在每当我碰到坎儿的时候,回去跟父亲一聊,我总能茅塞顿开。他也总是对我说,人,活着就要自强、自立,靠人不如靠己,再大的风浪,只要你坚持、坚强,总能过去的。自己创造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

父亲一席言,让我由衷感到如值千金啊!试想人生的旅途中,有了这份信念的支持,还有什么风浪可惧的呢?我也为我有这样一个父亲感到骄傲!

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也借父亲节,说一句我想说却从未说过的话:爸爸,女儿爱你!不要再这么操劳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读者来电中的父亲节

刚跟笨笨熊聊完天,又接到叶先生的来电:我是个85岁的老人,有儿子、孙子,第四代也有了,今天看到你们在头版提醒大家明天是父亲节,我觉得提醒得很好,但就是版面太小了,很不起眼。母亲节的时候,你们报道很大的,我觉得男女应该平等,父母应该平等。你们有没有读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写的就是父亲,我也像朱自清的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我建议你们在明天父亲节的时候把朱自清的《背影》全文登出来,让大家读读这篇文章很好的。

叶先生的提醒非常及时。

看了叶先生的来电后,特意查询了一下快报热线及热线网上聊记录,对比了一下母亲节(5月13日)与父亲节前,读者的来电情况。

先从来电数量看。从5月8日开始,及热线网上聊就接到与母亲节有关的来电,其中又以5月12日(母亲节前一天)及5月13日(母亲节当天)这两天来电最多。统计了一下,从5月8日到5月12日,总共有27位读者打进电话(其中5月12日是19位)。截至昨晚9时,有关父亲节的来电,是7个。

再从来电内容看。有关母亲节的来电内容丰富多彩,有感谢母亲养育之恩的,有为送母亲礼物而来寻求帮助的,甚至有一位王小姐来替60岁的母亲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怎么给母亲过节,许多读者也煞费苦心。5月12日姜先生来电说,他打算在母亲节当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在断桥上给母亲过节。为什么选在断桥呢?因为母亲每天早上都在断桥上早锻炼。“母亲20年前得了很严重的糖尿病,眼睛都出血了,但是她一直不放弃,坚持锻炼,现在七十多岁了,身体越来越好。在断桥上庆祝节日具有纪念意义,给她一个惊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拜读一下朱自清的《背影》——1925年,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的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到南京为他送行时的背影,令他顿时泪如泉涌,情难自禁,便写下了这篇《背影》: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