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房报 中国房地产报
“
企业应重视大型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强化企业管理,给消费者带去安全的“欢乐消费”。
田傲云/发自北京
过山车运行事故再次将华侨城欢乐谷项目推至风口。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发布的通报,10月27日18时27分,深圳欢乐谷“雪域雄鹰”一列载有22名游客的过山车,在上坡后发生故障沿轨道倒滑,与另一列已到站正在下客的过山车(载有24人,事发时15人已下车,车上剩余9人)发生碰撞,造成部分人员受伤。截至目前,事故原因和责任仍在调查。
10月30日凌晨,华侨城A发布《关于深圳欢乐谷过山车碰撞情况的公告》,对事件整体情况进行了公开发声和致歉,并表示本次事故对该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影响可控。
目前,深圳市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开展全面调查,包括询问相关人员并调取监控资料和相关台账资料,邀请国内特种设备领域相关专家参与事故调查、园内设备检验等。
10月28日起,欢乐谷景区已进行闭园整改。
受此事件影响,截至10月30日收盘,华侨城股价跌1.89%,每股3.64元。
公开信息显示,深圳欢乐谷于1998年开业,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是华侨城集团新一代大型主题乐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华侨城在文旅业务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欢乐谷主题公园目前已在深圳、北京、上海等9座城市运营,由华侨城旗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欢乐谷集团统筹管理。
这一事件的发生,对刚成立不久的欢乐谷集团及华侨城集团文旅产业再次带来冲击。
━━━━
屡次发生故障
此次发生碰撞的“雪域雄鹰”是深圳欢乐谷斥资2亿元打造的明星项目,以其60米之高的惊险刺激和887米轨道的超长距离,被誉为目前中国已建成最高、最长的弹射式过山车之一,也是中国已建成最快的过山车之一,运行时速可达135千米每小时,可带来上天、入地、下海三栖体验。
该项目自2012年开放至今已运营11年,成为深圳欢乐谷的“必打卡项目”之一。今年4月中旬,深圳欢乐谷对“雪域雄鹰”进行了年检维保工作,历时一个半月后,该工作在6月得以完成。
令人遗憾的是,刚刚完成检修的“雪域雄鹰”项目在运营中却发生了碰撞事故。
深圳欢乐谷“雪域雄鹰”事故的伤者张先生(化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他所乘坐的那一趟过山车没有按照预定流程进行。“我们这一趟特别奇怪,车没有按原定轨迹往前走,而是往后滑,当时我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但欢乐谷也没有紧急控停的措施,就和后面那趟撞上了。”
有媒体从深圳市南山区获悉,据初步调查,欢乐谷“雪域雄鹰”过山车在上坡后发生故障沿轨道倒滑,与另一列已到站正在下客的过山车发生碰撞,造成部分游客受伤,两列过山车均未发生脱轨。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多名网友发帖称,“雪域雄鹰”项目并非第一次发生故障,此前游玩该项目时也曾发生过弹射失败、碰撞事故等。
另据媒体报道,10月25日,一名游客排队等待该项目时,看到一辆正要发射的过山车弹射失败。据该游客回忆,过山车只弹出去了一小段,还没上坡就又退回来了。处理过后,车辆运行一圈回来时,乘客尚未下车,车辆却不能动了,后来现场停运维护两小时。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弹射失败+刹车失效同时出现属于维护的重大疏忽。
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深圳欢乐谷第一次发生过山车事故,除了“雪域雄鹰”外,深圳欢乐谷“太空梭”、观光列车“欢乐干线”项目也曾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车辆追尾事件。
2018年11月1日,深圳欢乐谷观光列车“欢乐干线”曾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车辆追尾事件,导致2名游客受伤。
后经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监管局经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欢乐干线”距离其使用年限到期仅有一周时间。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欢乐谷公司对该列车维护管理存在漏洞,未能充分认识“欢乐干线”列车事故的多种可能性,对事故发生应负主要责任,决定对其处以罚金20万元。
深圳欢乐谷最近一次的行政处罚记录是今年6月6日,因压力容器未经监督检验合格存在安全隐患,被深圳南山区市场监管局给予行政处罚,罚款3万元。
除了深圳欢乐谷外,IP地址为北京、武汉、上海等地的网友也纷纷表示,华侨城多地主题公园中都曾发生过山车事故,导致游客滞留和恐慌。
今年2月,上海欢乐谷过山车“绝顶雄风”出现设备故障,游客被滞留空中10分钟。对此,园方表示是因为过山车传感器报警导致保护性停车。
2021年4月10日晚7点,北京欢乐谷海洋馆内一高空游乐设施“飞鲨战队”发生故障。据现场视频显示,事故发生后多名儿童被倒挂在高空足足1分钟。4月12日,北京欢乐谷发布声明称,经查,原因为编码器误报警。
更早之前,2016年3月19日,北京欢乐谷过山车设施“水晶神翼”疑似出现故障,在运行途中突然停住,导致过山车上的26名乘客以“头朝下”的姿势悬停在半空中十多分钟,尽管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但仍有多名游客受到惊吓,并造成人身体不适。对此,园区负责人称,轨道上设有多处感应装置,当时有一只小鸟站在轨道的一处感应装置上,从而导致“急停”。
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令欢乐谷项目备受质疑。
━━━━
辉煌与困境
作为深圳首座“新一代游乐公园”,自1998年创建以来,深圳欢乐谷不仅在当地引发了轰动,其独特的“文旅+地产”模式也被华侨城陆续推广到北京、成都、上海、武汉、天津、重庆、南京、西安等城市,为各地游客带来了一系列欢乐体验,并被其他房企所借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欢乐谷的设备逐渐显现出老旧的问题,无法满足游客对最新、最刺激体验的需求。同时,在管理运营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善之处。这些问题的逐渐暴露,已经成为了制约欢乐谷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位从华侨城离开的人士告诉记者,华侨城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效率低下、机制不完善以及用人不当等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此外,在与众多主题乐园的竞争中,欢乐谷显得缺乏独特的IP吸引力。实际上,华侨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他们紧抓消费趋势,借力“节庆经济”“夜经济”“跨界联名”等机遇,推出全新主题活动。例如,在今年的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华侨城旗下多家景区依托“旅游+节庆”模式,推出集合国潮演艺、街头潮玩等多种元素的活动。但这些活动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
华侨城披露数据显示,同期,旗下文旅商板共接待游客673万人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60%。虽然收入增长尚可,但与全国旅游市场的整体繁荣相比,其增速显然不及全国平均值的一半。
另据企业此前披露的经营数据,1~9月,华侨城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724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5%。虽然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华侨城项目的旅游人数显著回升,但反映在营收上却并不明显。2023年上半年,华侨城的旅游综合业务收入103.06亿元,比2022年105.49亿元还少了2.43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华侨城在文旅业务方面仍需努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华侨城还需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
华侨城“文旅+地产”的模式是以较低价格获取大量土地,实施“文旅+地产”混合开发的造城模式改善环境、提升地价,并凭借住宅销售的现金流反哺支撑旅游发展,弥补持有物业沉淀的资金。
在房地产市场火热的那些年,这一发展模式不成问题,但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旅游相关行业则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区域之一。外加房地产整体步入下行通道,新的地产形势下,华侨城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其业绩在2022年出现首次亏损。
进入2023年,尽管文旅业务有所恢复,但其主要业务毛利率仍在下滑。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侨城营业收入约317.6亿元,同比增加8.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3.5亿元,同比减少2728.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33.83亿元,同比减少1281.77%。
华侨城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华侨城A前三季度亏损主要是受地产业务影响,因为历史原因,该公司旅游综合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地产销售,从收入占比来看,其实房地产业务仍占了大头。今年第三季度,虽然国家及地方层面均出台了不少利好地产的政策,但行业压力依然很大,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华侨城A随行就市、加速存货去化,便涉及了存货减值问题。
目前,深圳欢乐谷事故原因还未公布,这次事故给欢乐谷集团及华侨城集团将带来一定影响,企业亦应重视大型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强化企业管理,给消费者带去安全的“欢乐消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