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安排结构的方法之九:同时并现法(转帖)
让生活中同一或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若干不同事件同时复现出来,叫做“同时并现法”。“同时并现法”也叫平叙法。例如,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当写到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时,就话分两头,或者说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叙述某一地点范围里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生,再叙述另一地点范围里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生。
让好几件事在同一时间里发生,能创造出极强的戏剧性效果。根据心理学规律: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同时并现出来,让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能使时间得到延伸和扩大,并产生出一种时空的立体感——时间从线变成了面,从平面变成了立体。例如,一篇描写战争的小说,既可以写前线的血肉横飞,又可以写后方的灯红酒绿,以造成历史的纵深感、宏观感和画面的立体感。“同时并现法”还有一种被称作“目击者提供证据体”,即通过许多人物从各自的角度来叙述同一件事,让读者不断地被引回到故事的开端,每次都是从不同人物的观点来判断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故事可以被叙述两遍、三遍,甚至四遍、五遍,使故事的结果显得别具一格。如,李功达的中篇小说《对一个失踪者的调查》,它写的是一个叫宋华的地质队员失踪了,其失踪的经过,先是他大学的恋人叙述一遍,接着是他所在的地质队的副队长、同事以及宋华的追求者小陶、宋华的朋友、宋华的妻子、宋华的“对立者”等再各自叙述一遍。故事不断地回归到原点,不断地从不同角度被展现剖析,使得我们对地质队发生的这一失踪事件有了一种立体的看法。
范文链接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蔡东藩
却说陈琳被曹军擒住,解至操前,操盛怒相待;及见琳温文尔雅,不禁起了怜才的念头,即霁颜问琳道:“卿前为本初作檄,但可罪状孤身,奈何上及祖父呢?”琳答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今罪琳,琳亦知罪了;活琳惟公,杀琳亦惟公。”操听了琳言,怒意益平,遂赦免琳罪,使与陈留人阮璃,同为记室。袁氏旧臣崔琰,曾劝绍守境述职,不宜用兵,绍不肯听,终败官渡;后来谭尚交争,各欲用琰,琰托疾并辞,为尚所囚,亏得陈琳营救,才释归河东;至是琳与操说及,操遂召琰为别驾从事。琰应召到来,操与语道:“孤查本州户籍,可得三十万甲兵,故向称大州。”琰从容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日寻干戈,冀民暴骨原野,未闻王师布德,存问风俗,救民涂炭,乃先估计甲兵,似非敝州士女想望明公的本意,望明公见察!”操乃改容称谢,视若上宾,使为世子丕师傅,留居邺城。自己部署人马,欲往攻幽州;忽由袁熙部将焦触、张南,使人投递降书,内称慕风归义,已将袁尚、袁熙,逐奔乌桓,特此报闻;操当然大喜,特派使宣慰,表封焦触、张南为列侯。
且说袁尚、袁熙,奔往乌桓。鸟桓部酋蹋顿,为故王印力居从子,占住辽西偏隅,素与袁氏相往来,袁绍曾立他为单于,使家奴冒充己女,遣嫁蹋顿,蹋顿未知真假,遂认绍为妇翁,聘问不绝;及尚、熙往奔,当然迎纳,拨众相助,使复故土。早有幽州边吏报达曹操,操便拟北伐,先凿平虏、泉州I二渠,作为运道,然后指日出师。诸将皆有疑议,或谓尚、熙垂亡,蹋顿未必为用;或谓大军北征,刘表、刘备,将乘间袭许,不可不防。独郭嘉与操同意,排斥众议道:“袁氏厚待鸟桓,蹋顿不忘旧惠,必为效力;若袁尚兄弟,号召华夷,大举入寇,青、冀、幽、并随在可危;彼刘表不过一坐谈客,自知才不足驭刘备,未肯重任,备亦未必乐为表用,两人异心,断难成事,公虽虚国远征,亦可无忧,但放心前往便了。”操因即起行,既至易城,欲下令休息,郭嘉又进议道:“兵贵神速,况千里袭人,更宜掩彼不备,最好是留住辎重,只令轻骑速进,猝临乌桓,必可破虏,愿公勿疑。”操接说道:“卿言甚是。但北路崎岖,无人引导,却也难行。”嘉又答道:“公若留心访察,何至无人?”操如言探访,果得右北平人田畴。畴曾为幽州牧刘虞从事,虞为瓒所杀,畴适自长安北还,哭祭虞墓,险遭拘戮,嗣有人替他解免,始得脱归;袁绍灭瓒,遣使招畴,授将军印,畴辞不就。
操使传命,一召即来,当由操延入谘问,畴直答道:“畴志不在官,所以愿见明公,实因乌桓不道,害我乡贤,畴早思往讨,苦未能逮;今得公北征,为民除害,畴敢不前来,勉献刍言?”操相见恨晚,即拜畴为蒋县令,畴不愿就职,但引操军进次无终。时方溽暑,大雨时行,海滨污下,泞滞不通,虏众又分扼蹊径,无路可通,操乃复向畴问计,畴献策道:“此路原未易交通,水浅时不通车马,水涨时不载舟船,若要向前进兵,处处为难,惟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可达柳城;自从建武以来,行人稀少,尚有一径可通,今虏众无知,总道大军就此北进,但教守住要口,便可无虞;若使改道从卢龙口,潜越险阻,直捣虏巢,蹋顿虽强,不怕不为公所掳了。”操自然乐从,扬言退军,且在路旁署木为表,上刻数语道:“今当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随即令田畴为向导,改从卢龙口进兵,堑山堙谷,潜行五百余里,乃通白擅,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蹋顿得侦骑还报,总道操军已退,不必严防;偏操军悄悄进行,距柳城仅百余里,才得闻知,当下仓皇部署,带同袁尚兄弟,领数万骑,出截操军。操正抵白狼山,与敌相遇,遥见虏众甚盛,部下多有惧色,操登山望虏,顾语部将张辽道:“虏众不整,虽多无益,卿可为我先驱擒虏!”辽应声下山,当先突阵;许褚、徐晃、于禁等,随后继进,立将敌阵捣破。
蹋顿正在惊惶,不防张辽杀到,兜头一槊,刺落马下,眼见得不能活命了。尚、熙早知道曹兵厉害,又见蹋顿落马,慌忙返奔,虏众大溃。操下令招降,胡汉兵民,先后投诚,共得二十余万口;遂整军驰入柳城,表封田畴为亭侯,畴向操固辞,操乃中止。嗣探得袁尚兄弟,奔投辽东太守公孙康。诸将请进击辽东,操微笑道:“不必不必!尚与熙自投死路,管教康送首到此,还费甚么兵力呢?”大众将信将疑,操却分兵屯守柳城,自率诸将还师。将士伤亡无几,只郭嘉不服水土,竞至得病,返至易城,病重而亡,年只有三十有八;操亲主祭奠,哭泣尽哀,荀攸等从旁劝解,操与语道:“诸君年龄,与孤相等,惟奉孝最少,我欲托彼后事,不期中年夭折,岂非天命?”乃表述嘉功,请加封谥,嘉已受封洧阳亭侯,至是复追增封邑八百户,予谥日贞,令子郭奕袭爵。正拟由易还邺,忽由辽东遣使到来,献上首级二颗,一是尚首,一是熙首,诸将俱服操先见,但尚未知操如何料着,因齐声问操,请操析疑。操笑说道:“公孙康素畏尚、熙,今尚、熙穷蹙往投,我若急击,彼且并力拒我,惟我退兵,免彼后虑,彼乐得杀死尚、熙,向我示惠,这是情理上应有事件,诸君但未细思哩!”众将方皆拜服。
备复至新野,待庶益厚,庶语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备忙说道:“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庶答说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庶不才,怎得相拟?”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庶摇首道:“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相顾,或可出来预谋;否则虽厚礼招聘,恐卧龙未必出山呢。”备听了庶言,乃留庶与赵云等守城,自偕关张二人轻车简从,径往南阳。一时访不着孔明,只遇一襄阳名士司马徽,两造叙述姓名履历,才知徽字德操,隐居不仕。备虽与徽初次会面,但见他道貌清癯,料非庸俗,因叩问世事,并乞相助,徽答语道:“山野鄙夫,未识时务,识时务须求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皆济世才,得一人便可定天下。”备问伏龙、凤雏,姓甚名谁?徽答称诸葛孔明、庞士元。备即说道:“此来正欲访卧龙先生,可惜未遇。”徽答说道:“卧龙高卧隆中,若果诚心相访,当肯出见,幸勿轻视此人。”备唯唯谢教,方才告别。越日又往隆中,访问孔明。隆中系是山名,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为南阳属地。孔明名亮,本系琅琊郡阳都县人,就是故司隶校尉诸葛丰后裔,父硅早卒,亮与弟均随叔父玄,徙居南阳。玄与刘表有旧,旋亦病殁,亮遂就隆中结一草庐,躬耕陇畔,好为《梁父吟》。
平居与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颍川人石广元,常相往来;就是徐庶,亦与为知友。徐庶等学务精纯,惟亮独持大体,尝与庶等晤叙道:“君等仕,可至刺史郡守。”及庶等问亮志趣,亮微笑不答。他知刘备过访,未肯遽见,第二次复谢绝,直至备三次枉顾,方才出迎。备见亮身长八尺,貌秀神怡,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如神仙中人,不由的肃然起敬,便向亮拜手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已两次晋谒,留告姓名,今El得蒙接见,不胜荣幸。”亮从容答礼,亦自道歉衷,彼此谦逊一番,各归坐位。备始自述本意,请亮出山,亮推辞道:“素性愚野,无志功名,将军如忧国忧民,还请另访高士。”备慨然道:“德操、元直,并极称扬,先生不出,如何安国?如何定民?”亮乃笑问道:“将军意欲如何?”备移坐密告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已久,备不度德量力,欲为天下声明大义;只恨智浅术短,迄无所成。惟私心耿耿,不甘作罢,所以敬候先生,幸乞赐教。”亮因说道:“自从董卓构乱以来,豪雄并起,跨州连郡,不可胜数;曹操比诸袁绍,名微众寡,乃竞并吞袁氏,转弱为强,虽赖天时,亦借人谋。今操已拥众百万,挟天子令诸侯,此实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乐为彼用,根基已固,不可轻图,只能与他结好,恃为外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自古称为用武之地,主不得人,决难坐守,天今留待将军,将军可有意否?还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向号天府,高祖尝得此成帝业;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草野智士,望得明君。
将军为帝室世胄,信义著闻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守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天下有变,可命一上将,自荆州出向宛洛,将军自率益州众士,出向秦川,百姓必且箪食壶浆,欢迎将军,岂不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么?”备喜答道:“先生所言,足开茅塞,但愿不弃庸陋,出山相助,俾备得随时领教。”亮又推让道:“将军雅意,本当敬从,但亮疏懒已久,恐多废事,未敢应命。”备黯然道:“先生具此大才,不肯为备屈驾,备原不幸,汉且垂亡。”说至此,语带哽咽,竞至泪下。亮不禁感激,因即允诺。备乃命关张入拜,留赠玄缡束帛,亮不肯受,经备再三诚恳,方才收下。亮有妻黄氏,为沔南耆士黄承彦女,发黄面黑,才德独优,亮不嫌丑陋,竟纳为妇。南阳人有谣言云:“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亮听人嘲笑,独谐伉俪,毫无闲言。至是令弟均,奉嫂家居,自于刘关张三人,同至新野,当由徐庶等接入,故人聚首,当然相亲;备更待亮若师,情好日密。关张二人,颇有疑议,备独与语道:“我得孔明,仿佛如鱼得水,幸勿复言。”关张乃止。可见得才如诸葛,唯刘备方能揽用,自是君臣相得,言听计从,三分天下的政策,就此开始了。
鉴赏点击
这三段文字,运用“同时并现法”讲述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写曹操。建安十年,袁氏兵败,其记室陈琳被曹操生擒。曹操怜爱陈琳之才,于是赦免了他,并“使与陈留人阮璃,同为记室”。陈琳又推荐袁氏旧臣崔琰,曹操遂“召琰为别驾从事”,且“使为世子丕师傅,留居邺城”。安排已定,曹操准备部署人马,去攻打幽州,此时,袁熙部将焦触、张南前来投降,言“已将袁尚、袁熙,逐奔乌桓”。
第二个故事,写二袁。袁尚、袁熙奔往乌桓,欲借乌桓之兵恢复故土,曹操闻知后,便决计北伐。曹操用郭嘉之计,道出卢龙,“堑山堙谷,潜行五百余里”,“通白擅,历平冈,涉鲜卑庭”,直指柳城。曹操出奇不意,率兵捣破敌阵,杀死了乌桓部酋蹋顿,获取了袁尚、袁熙的首级。
第三个故事,写刘备。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遂投奔刘表,屯住于新野。在新野,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倾服诸葛亮的才华,于是“偕关张二人轻车简从”,“三次枉顾”,才延请到诸葛亮。诸葛亮一曲龙中对,确立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这三个故事,多点并述,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事件联结成了一个整体。这三个故事,“一”、“二”写二袁败亡、曹氏日盛;“三”写刘备据有新野,又得良谋,羽翼已成,点示了天下三分已成的局势。这三段文字,虽头绪较为复杂,时空的变换较为频繁,但由于作者对相关联的事件采用了分别平行叙述的方法,行文层次也就显得清晰明豁、有条不紊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