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攻略 » 正文

巴西与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体系比较研究.pdf

第一章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前,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国情,教育领域也不断推进发展和改革。 201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4 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促进教育事业优 先发展、公平发展,“具体举措包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 制度,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 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对学校教育起指挥棒作用的各级考试招生制度中,英语科目的功能定位、课程设置也显现重大改革动向,北京、江苏、山东等地率先迈出步伐。北京市的中 考、高考将侧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淡化甚至削 减选拔功能。“2016 年高考改革要点包括:英语从150 分下调至100 分,并逐步 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语文从 150 分上调至 180 分、文理科综合从 300 分上调至 320 分;数学 150 分不变。与之类似,2014 年起,北京中考上调语文 科目分值,下调英语科目分值。小学三年级前不开设英语课程。” 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参照别国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管理,重新审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 语课程的功能定位就显得迫切而紧要。

论文选择巴西作为主要比较对象,是综合考虑巴西的经济、政治、社会面貌 后做出的选择。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2012 年,巴西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分别居世界第七和第二位,人均经济总量分别位于世 界第61 位和第100 位。巴西实行联邦制,全称为巴西联邦共和国,实行联邦政 府、州、市三级管理。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全国 59%的人口居住在占全国面积 18% 的东南部地区,而占全国面积42%的北方地区居住着5%的人口。巴西社会经济的 发展也同样存在地区间失衡的特征(徐辉富&黄志成, 1996)。巴西官方语言为葡 萄牙语。从十九世纪起,英语开始进入巴西。二战后,美国加强对南美国家的渗 透,美国的政治、文化和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入巴西。从此,英语受到史无前例 的强化( 光明日报.北京2016 年高考改革:英语分值下调50 2013-10-2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巴西和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氛围上有很多共同点。两国都面临人口众多、 地域辽阔的大国国情;同属“金砖五国”,即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迅速且 地区间差距巨大;两国人民都推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从官方到民间都热 衷学习英语,普遍把使用英语看成高生活品质的一个符号,并且认为学习英语是 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层次的重要途径。

同时,巴西的英语教育与我国的英语教育颇多类似之处。英语在外语教育中 地位举足轻重;英语教育面临高投入低成效、英语听说交际能力普遍弱于阅读语 法能力、优秀师资匮乏等现象。巴西在本国英语教育方面也一直在进行各项旨在 提高教育成效的改革,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为此,我们想通过比较两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着重从英语对社会发 展和民众生活的影响、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材设计、教师管理、发展方向这 些方面介绍两国英语教育的异同,以期为我国的英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 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第二章文献研究 我国目前对巴西教育最新的系统研究是黄志诚(2000)主编的《巴西教育》, 该著作是反映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教育全貌和改革动向的《世界教育大系》丛书之 一。简介了巴西的地理人文背景,依次描述了巴西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专 题介绍了巴西教育制度体制、各学段的教育以及当时重大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 在这之前,瞿葆奎(1991)主编的教育文集《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介绍 了巴西七十年代重大的教育改革,包括颁布《巴西基本教育法》、中等教育的改 革,并描述了改革后巴西的教育制度。

在巴西基础教育领域,现有研究对教育宗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特 点及其课程模式做了比较清晰的阐释。梁延秋和方彤(2008)指出“巴西基础教育 的教育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获得劳动技,为成为公民作好准备。 为此,巴西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 中小学在校生都要接受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兼具过渡性和终结性。” 郑莹(2006)在硕士论文《巴西高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初探》中提出巴西高中阶段的课 程一脉相承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课程模式是“课程内容扇形递进轨道系 统”,“即随着学生年级及年龄的增长,在普通基础课程上逐渐增加职业性课程, 在高中阶段进入专门的职业训练,高中毕业时取得某专业中等技术员证书” 不同类型的技能课程由地方、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当地条件自助开设,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修。黄志成(2000)指出学生高中毕业后要具备随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 某项技能或资格并根据社会和个人需要选择升学或进入劳动力市场。 对于英语在巴西社会中的影响力,梁延秋和方彤(2008)从升学角度认为英语 已经超越西班牙语、法语成为巴西的第一外语。从小学起外语课程是一门必修课, 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英语、西班牙语或者法语。

目前,英语是学生、家长的首选。 (2005)从就业、日常生活、社会地位等角度比较综合 的描述了英语在巴西民众生活中的地位。英语是巴西职场上一个重要筹码,对就 业质量有明显影响。巴西人在旅游、贸易、休闲中频繁接触到英语。英语已经成 面向21世纪各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巡礼,徐斌艳,外国教育资料,1997(4),第6 为巴西富裕阶层和生活在底层的劳工之间的分界工具。在巴西英语教育方面,现有研究讨论了学校英语教育的传统设置、英语教育 理念,并讨论了低效的教学效果及其原因、教学方法、英语教育面临的不利条件、 公立私立学校的教学差异。 从巴西历年中小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巴西国家教育体系将英语作为一门外 语教授已经是很久的传统。 在小学、中学课程中,外国语是必修课程,各学校 从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中自主选择至少一门外语教授。在高等教育阶段,根据 专业领域和学校,英语成为必须或选修课程,例如,酒店行业、旅游、计算机等 这些专业将英语列为必修课程。高校可自主决定是否将外语列入课程系统。 (,1998a;,1998b;,1999) 在巴西英语课程理念方面,巴西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学生透过外语学习体会 到不同语言在不同社会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体验文化多样性和交流多元化,增强 集体、社团的意识,并且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世界(, 2006);Jordo(2006) 学习外语会潜在的转变学习者的认知或思维方式,影响学习者所接触的知识类型 甚至自我认知的构建。

(1993;1997a;1997b)对巴西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对 比,他认为八九十年代的经典式教学法和目前的知识性教学法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后者更利于学校和实际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 Jordo(2004)认为教育者扮演着帮助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通向“自由之路”的角 色,即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观念来对抗生活中的不公正或压迫。教师的教学一般假 设现实生活是在持不同世界观的人们建立的联系中文化性地构建起来的,不同的 世界观彼此互补,允许批判概念的产生。 (2003)对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效果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人们普遍对 公立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抱失望态度,认为低效甚至是失败的。大多数就读公立学 校的中小学生,虽然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但语言学习没有实 质效果,也没有发现对他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影响。根据巴西国内相关调研, Lima Sales(2007)发现从社会层面来看,中小学学生在完成英语课程学习后普遍不具备基本的英语交谈、阅读和书写技能,例如,高中毕业生仍不能看懂英文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原版的电影、电视剧,不能用英语为外国人进行简单的指示或介绍,也不能用 英文打电话。

(2006)归纳了英语教学效果差的一些原因:学校基础设 施设备条件较差、教育政策的频繁变动;教师的问题: 教师社会地位偏低,教师 尤其是公立学校教师薪酬待遇过低,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匮乏。 Lima Sales(2007)对比了公立和私立学校或语言培训机构的外语教学差异,她认为公立学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外语教学效果上,私立语言培训 机构的语言教育焦点在外语的工具性应用,并且宣称实现了外语教育的成功;而 公立学校虽然也试图达到同样的外语教育的工具性目标,但被认为并未实现。公 立学校的英语教育经常在师资和设备匮乏、教学效果差等方面受到批评。这些问 题也已经在巴西国内外语教育和学习领域的学者和官方被多次提及,巴西官方也 曾专门研讨过这一问题。报告认为,公立学校一般设备较差,教室简陋狭小且班 级容量大;教师培训滞后;同一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公立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普遍存在着自卑、无助、顺从和被动的心理。而私营语言培训机构往往设施先进, 例如,教室语言学习环境更浓,四周墙壁都贴有制作精美的英文海报和标语;教 师能做到及时吸纳来自英美国家的先进英语教学技术;培训机构的学生按照其语 言水平分班,利于教师更有效率得组织教学(,2006)。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的阅读,发现现有研究对巴西的国民教育体制、普通教 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特点、巴西历史上重大的教育变革研究比较充分;对于巴西 英语教育,现有研究集中在巴西公立学校教学失败及其原因、公立私立学校教学 对比、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对巴西教育的研究不多,而 专门的从课程体系角度结构化分析巴西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研究还没有人 做过,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第三章理论基础 一、主要课程理论 本文研究对象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科目课程体系,以主要的课程理论为理论 基础,主要包括学术理性主义,学习者中心课程论,文化多元主义,社会经济效 率论和社会重建主义。 学术理性主义() 学术理性主义“强调学科内容的内在价值以及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价值观 的作用;认为应由不同学科构成课程;教育的目的就是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成 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学校是学习者通过学习经典学术成就和基础知识的途径, 从而发展一般智力,从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学术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外语课程把学习经典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课文经常选自名著,强调学科结构和对语言规则的操练。

课程内容按照语言知识的难度等 标准组织,分级编排,主要运用演绎的思维方式。最主要的不足在于:学习素材 经常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有意义的参与, 很少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学习者中心课程论(-) 学习者中心理论“以学习者个人发展为本,强调学习者自我反思、个体经验 的价值、个体的兴趣、学习策略等,主张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而是使课程适 应学习者。该理论的先驱杜威(J.Dewey)认为,知识的增长来自学习者的建构, 学习是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真正参与和教学情境”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和自主学习,强调外语学习的过程;主张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它关心是创造能激发学习者自然语言发展潜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