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原核生物全系列-21】蓝藻纲—色球藻目

蓝藻纲—色球藻目

细菌域

细菌界

蓝菌门(蓝藻门)

蓝藻纲

色球藻目

色球藻目()是蓝藻门蓝藻纲的一个目,有害微生物铜绿微囊藻即属于此目。当水中悬浮物高居不下、温度上升、氧气不足、氨氮浓度升高等因素使水质恶化时,这种藻类即会出现。

现有35个属,250种。绝大多数淡水产。分布极广,在各种生境中都能生存;水生的属种多数营浮游生活,或附着于水体中的物体上;亚气生及气生的属种,多数聚集成各式团块状,粘附在各种基质如石块、墙壁、树干、藓类以及比较大形的其他藻类植物体或其胶质分泌物上。有3个科:色球藻科()、石囊藻科()和蓝柄藻科 ()。色球藻科种类多,分布广,最常见的有:色球藻属()、粘球藻属()、粘杆藻属()、束球藻属()、腔球藻属()、平裂藻属()、隐球藻属()、隐杆藻属()等,星球藻属(-capsa)为中国特有属,分布于西南、华南各省。

下属科:

色球藻科()

蓝柄藻科()

蓝菌科()

石囊藻科()

真囊球藻科()

微囊藻科()

1.色球藻科

色球藻科(学名: )为色球藻目的一个科。此科的模式属为色球藻属()。

色球藻属(学名:)为色球藻科的一个属。此属的模式种为淡红色球藻( )。

细胞球形,近球形,刚分裂后呈半球形;一般由2、4、8、16或更多的细胞组成的群体,细胞内的原生质体为同质的,或含小颗粒体;原生质体呈各种颜色,灰蓝、淡蓝、蓝绿、橄榄绿、黄、橘黄、红或紫红色;每个细胞外都有均质的或有层理的胶鞘;坚固或柔弱而透明。细胞分裂面有3个。

中国已报道的有18种,淡水或海洋都有生长,水生和亚气生多于气生,水生的营浮游或附着生活,亚气生的往往与他种蓝藻如念珠藻等混生,或生长于藓类的茎叶间,有时大量出现成为优势种。

2.蓝柄藻科(1)巨大蓝柄藻

巨大蓝柄藻( H. W. Liang),蓝柄藻科蓝柄藻属,生长在潮湿岩土上。

原植体具单一或双叉的,无色透明的胶质柄;胶质柄短而健壮,近圆锥形,具粗而明显的层理。细胞巨大,球形或近球形,在分裂后呈半球形,不包括胶被时的直径达(20-)46.8-52.5μm,单一或二个细胞集合在一起,位于胶柄的顶端;个体胶被宽厚达(2.5-)7.2-12.5μm,个体和公共胶被均坚固,无色透明,并具多层十分显的层理。原生质体内有小颗粒体,黄褐色、桔红色至棕红色。

国内分布:福建(崇安)。

(2)中华蓝柄藻

中华蓝柄藻( Chu),蓝柄藻科蓝柄藻属,生长在山区滴水岩石或潮湿岩石表,枯树干表面,常与多种蓝藻混生于苔藓植物间。

植物团块为柔软的皮壳状小堆体积,蓝绿色。细胞球形、半球形、长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5-9μm,一般位于粗短的胶质柄的顶端。细胞单一或2、4至8个细胞聚在一起;胶被无色或微淡绿色,具有明显或不十分明显的层理;胶柄圆柱型、圆锥形或不规则型,层理明显。原生质体均匀,或有微小的颗粒,橄榄绿色或亮绿色。

国内分布:安徽(黄山、大别山区岳西)、福建(武夷山)、湖北(五峰)、广东、海南(黎母岭、吊罗山)、广西(桂林七星岩)、四川(峨眉山)。

3.石囊藻科

石囊藻科(学名:)为色球藻目的一个科。此科的模式属为石囊藻属()。

石囊藻属(学名: )为石囊藻科的一个属。此属的模式种为颗粒石囊藻( )。

颗粒石囊藻(a Kützing),石囊藻科石囊藻属,生长于滴水岩石、瀑布旁水花溅及的石表。

植物团块为皮壳状体,由无数微小的颗粒集合而成,厚达1mm,褐黑色或黄褐色;细胞球形,不连胶被的直径为2-4.8μm,具黄至褐色的胶被;伪丝体由2-4-8个细胞组成,具明显或不明显层理的胶被;堆积性伪枝明显,长而直立,略作平行排列;原生质体均匀,蓝绿色或橄榄绿色。

国内分布:福建(平潭)、广东(鼎湖山)、海南(黎母岭)、四川(金佛山)。

4.真囊球藻科

真囊球藻科(学名: )为色球藻目的一个科。此科的模式属为真囊球藻属()。

真囊球藻属(学名:)也称束球藻属,为真囊球藻科的一个属。此属的模式种为圆胞束球藻( )。

5.微囊藻科

微囊藻科(学名:)为色球藻目的一个科。此科的模式属为微囊藻属()。

(1)微囊菌属

微囊菌属(学名:)也称微囊菌属,是色球藻目蓝菌的一个属,常见于淡水中,其中包含会造成有害藻华的铜绿微囊菌( ),其毒素会导致肝脏、胆囊病变。

如命名所显示,微囊藻的特征是小型的细胞,且没有鞘的包覆。细胞常聚集成大至肉眼可见的群落,本为圆形,但随细胞数增多会逐渐出现孔洞并变不规则。其原生质体的颜色为浅蓝绿色,但充满气体的囊泡常会呈暗色,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来鉴别微囊菌的特征之一。

群体为球形、长圆形,形状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微观或肉眼可见。群体具无色、柔软而有溶解性的胶被。细胞球形或长圆形,多数排列紧密;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往往有气泡(假空胞)。

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着于水中的各种基质上。多数生活于各种淡水中,罕生于海水或盐水中,在某些种的大量繁殖时,往往在水面形成一种绿色的粉末状团块,称做水华。

有25种,中国有18种。其中有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的种类。

(2)铜绿微囊藻

铜绿微囊藻(学名:a)是一种出现在淡水中的蓝菌,会产生有害藻华,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与经济重要性。铜绿微囊藻是在优养化的淡水中最常见的有毒蓝菌藻华来源。

如同其学名显示的,微囊藻属的特征为小型的细胞,细胞大小仅有3至8微米,且其外没有鞘包覆。细胞常聚集成肉眼可见的群落,这些群落本为圆形,经过时间发展可能会产生孔洞并呈不规则形状。原生质体的颜色是浅蓝绿色,但因细胞中具有充满空气的囊泡在光下可能呈暗色,这是光学显微镜下微囊藻的鉴别特征之一。囊泡提供微囊藻足够的浮力,使其停留在有足够光线和二氧化碳提供生长的水层。

铜绿微囊藻较偏好高温,但毒性与最高生长率不一定有关联,在实验室培养中,摄氏32度具有最高的生长率,但毒性最强的温度是摄氏20度。温度低于摄氏15度时其生长会被显著的抑制。除了毒素外,微囊藻形成藻华时淡水溶氧量的显著降低也会导致水中动物的死亡。

一种水生被子植物聚藻可以产生鞣花酸、没食子酸、连苯三酚和儿茶素,这些聚酚化合物可产生化感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

铜绿微囊藻可以产生神经毒素脂多糖[7]与肝毒素微囊藻素。微囊藻素是一些环状非核糖体多肽的合称,由脱氢丙氨酸衍生物和ADDA氨基酸等非蛋白氨基酸组成,可强烈抑制第一型与第二型蛋白质磷酸酶,对动植物都有毒性,对肝脏的毒性很强,也和全脂炎有关。

由于在理想的环境下铜绿微囊藻可以持续产生对肝有害的微囊藻素,其为饮用水污染的来源之一,且这种毒素对热的抗性高,甚至以活性碳吸附、加入氯或臭氧消毒也无法完全消除。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为了减轻毒素需要在净水上花费的额外成本,和发生有害藻华的河湖需暂时封闭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伤害。

也有研究显示铜绿微囊藻可以产生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这种物质主要在食品添加剂中被用作为抗氧化剂,在工业上也具有许多用途。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