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需要安静。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这时,他需要避开一切人,需要全神贯注。对于我,生命中最严肃的事情就是写作,我把最好的东西都放到了作品里,其余的一切已变得可有可无了。
认识张柏青先生(为亲切,以下简称“柏青”)是在博客上。
当时(约3年前),我发了一篇博文——我的文学评论《艺流归宗》附加作者简介发世界文艺网。柏青看到了,在我博客留言:“写得好,思路活,挺出彩!你经常写评论吗?能把你的址编给我吗?希望多联系!”
作品得到了别人的赏识,挺高兴,尤其是随即回访其博客后,了解到其系文学名人时,更被宠惊:
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协全委委员,长篇小说家,南京某高校文学院客座教授,《西部作家》杂志创始人、总编,西部作家网创办人,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第八届索龙嘎奖、2004年度《草原》文学奖、《散文选刊》全国征文奖,散文《馈赠冬天的暧昧》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生于内蒙古,长于内蒙古。
往后,有一天,下班回到家里,惊喜地收到了其寄来的赠著《柏青小说自选集》,明白了其“能把你的址编给我吗”之言意。后来的年月里,又陆陆续续收到了他的一些新著,如备受文友好评之散文集《生命的姿态》、诗歌集《凝视》。最近一次是在去年满秋,散文集《远行》,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远行》是所有赠著中,我更为喜欢的一部。
从《远行》中,我得知了柏青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的身体情况:8年前就患了世界难以攻破的疾症,至今病情,只是乐观了那么的一点点,但这已经很难得了,毕竟难疾之下还坚持到了现在,而且还好了一点点,我想,这可能可以算是一个奇迹吧。我猜测,这跟柏青求生的欲望有着一定关系,甚至,与他对文学的深爱有着极大关系,对文学的情不舍,渴望写作的强大动力,也许是他的病情能稳定维持到今天的一个强大支点与内驱。
8年来,他不但没有放弃文学,而且对文学越爱越深,由小说转为散文。我虽然没和柏青见过面,但从后来频繁的短信、微信、博客纸条、电话中(当然,文如其人,我对其著作尤其是散文著作的研究也是我了解其人品、性情的一个要径),基本上把握住了柏青的性情:率直、诚实、善良、大气而又沉稳、热情而又冷静,甘于平淡而又拒绝平庸。我认为,这样的一个人,不太适合写小说,可以估测:他写小说所获取的心情,即使有福感,也少有快感。散文写实的特质,恰恰可以帮其写出心声,写出力量,写出正义,柏青也正是以这种正义对抗着病魔。因为邪不压正。情感得到倾泻,观点得到喷射,正义得到稳踞,心情得到快乐,身体的正能量也就得到叠聚。故,散文,于柏青,也许是一剂良药。
记得有一夜,读了《远行》的后记《我的强力支点》,眼睛湿润了:
了解我身体状况的人都会知道,其实我写得很艰难。
重病后的身体状况一落千丈。衰弱得非常厉害,需要长期的时间去浆养它。吃各式各样的药、各式各样的偏方、各式各样的补品,但见效皆甚微。整天处于有气无力、惺忪瘫软的状态。做事思想、思路难以集中。即便是集中了,时常被突来的病况给冲击断。原来,写作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黎明即起,写一两个小时。后来,因心脏病发作,房颤期占用了这段时间,有很多时是一上午都不能下床做任何活动。因而,写作被迫调到了下午。可是,下午又是“放射性肠炎”的肆虐时间,我只好在上卫生间和下一次上卫生间的夹缝中写一点东西。往往是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是需要意志品质的——创造一定情境下的美感来,又是多么的艰辛啊!
......
我努力养病了,我努力生活了。我什么价值也没创造,但是我用文学方式雕塑了时间。我认定,文学的最好的附加值就是精神升腾的证明,它可以与时间比肩,诠释生活、生命的本质和内涵。
综上所述成为我为什么能豁出一切的强力支点。还需要什么呢?
我希望——
中国的文学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以其自身鲜明的民族和地域性跻身于世界文坛;大陆出版界的体制改革,动作更大,更益于文学氛围的形成和全民文艺素养水平的提升,从而厚实和肥沃这块道德、美善、儒雅的土地;出版界的编辑,(其他行业的职员们)能向这本书的策划编辑牛萍萍老师学习,热情、专业、友谊;族人亲戚、文友粉丝们能主动向我索要这本《远行》。
我不太清楚我的泪花中所含的感情种类,但我能肯定其中有这两种:敬佩、感动。一个身患重疾的人,写作那样的艰难,还那么投入、自觉,那样的执着,可见其对文学的爱是入骨的,可见意志的坚强,更可见情操的高尚,有那么一种情操,时刻推动着他,和他与生俱来的对文学的情爱形成合力,成为其强大的推手。不可思议的,近乎超人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不忘中国文学事业,胸怀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未来憧憬着、愿景着、点划着,而且,客观地点评折射中国出版界的体制步伐、当今中国文坛在世界的地位,这样的一个作家,对文学的爱,对文坛的慕,对文海的迷,用“敬虔”一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使我想起《远行》中的《溪竹园札记》,他对文学不但敬虔,而且战战兢兢、严之肃之、几达敬畏——
《远行》含四辑。
第一辑——《尘世》,17篇。叙亲情、乡情、作者成长之路,包括童年趣事。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是柏青的病历及浓浓的亲情,亲情也经常被作者融入乡情之中,挺动人:
我踟躇在回村的山路上。心中反复地向自己强调着,无论如何也要再看她老人家一眼,她已经等了儿子四十多年了!花白着头发行动蹀躞的母亲,在五间老屋的房后,一条崎岖的山路旁,她一只手捧着咸菜罐儿,另一只手拄着那根弯曲的拐杖,两眼苍苍茫茫地远望,望过山路的没处和层层叠叠的山峦。她沟壑纵横的脸颊,痛苦地拔出几丝微笑,榆树皮一样的手抖着,递给我一罐儿芥菜咸菜。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地球绕太阳转了四十圈,而她依然苍苍茫茫地企望。她在企望他的儿子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企望儿子更新的出发和更新的开端呀。——《山路弯弯》文。
用上药后稍有缓解,但依然是晕和痛,呕吐了一夜的胃也开始疼起来。我突然觉得是不是恶细胞串到了胃里了?可能是药物作用,头和胃的疼痛减弱了,而有一些睡意。妻儿、值班医生、护士四个人都围在我的床边观察着情况。儿子抓着我的手,小声说,爸,感觉好点吗?我艰难地睁开眼,违心地、有气无力地说,好点了……——《郁金香,美丽的杀手》文。
此辑有一个不易发现、难得的亮点,敢于直面现实,淡定坦然,在展示人情冷暖,揭露丑恶的同时也从反面角度传递出了正能量:
有一天,我从医院做放疗回来时间尚早,去了一趟单位办公楼。一上电梯就碰见了一位当红的处长,我正想与他打招呼,可他竟然把脸扭了过去,旁若无人地下了电梯。我心绪不宁地到自己满布灰尘的办公室里痴呆呆地坐了一会儿,看看已经旱死的那盆冬青,很无奈、很无趣地下了楼。一出门厅正好遇见某重权在握的一个副处长,他见了我一愣:唉,你病休一年了吧,你瘦多了!我说,啊,刚四个月。我欲伸右手准备和他握一下。当我发觉他没有跟我握手的意思,只好将要伸出的手缩了回来。——《帆影》文。
第二辑——《物我》,18篇。展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涉及对人性的思考。
即使人生恍若朝露,也想在晨风里留下清亮的回眸;即使是流星,也想在记忆深空划过一弧灿然。蝉不甘心生命的短暂,在死亡面前高歌,它要让生命变得灿烂;河蚌裹含沙砾,险些送命,但它没有退缩,用一次次的饱受痛苦,坚持成长,包容人错,拓宽己心,活出了精彩。——《人的思考》文。
富贵并不等于快乐。快乐从哪里来呢?从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而来。人一般是被欲望支配的,很少有人能支配欲望,或者能预见欲望,而轻视欲望。有的人的欲望是正当美好的;有的人的欲望却是丑陋不堪的;奋发向上,乐善好施的理想是令人敬佩的,而无比贪婪,无止境地追求声色犬马、感官享受是应当加以节制的。——《人的欲望》文。
第二辑同样有一处亮点,将自然界奇妙的现象带入思考——
望着路旁那棵一半已经枯死的树上的那丫新枝,我不禁感叹死亡与新生竟能如此统一。——《人生轨迹》文。
而最有趣的莫过于《人生就是一张纸》——
我们出生时,要有一张准生证,接着将名字上到户口簿上;上学了,要争取好成绩、高分数,得三好学生奖状;到了考大学后,就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学业期满拿上毕业证去社会上找工作;有了工作单位后,要发工作证;提了职务后有任职文件;入什么学会、协会要发会员证;搞专业要取得职称要有专业资格证书;获得什么奖项要授获奖证书;有病进了医院要有诊断书……
散文《人性的阳光》则如一位智者的讲述,不敢说对年青人有指导价值,但起码是有参考价值的,可操作性也强:
要做到宽容并不容易。当你的真诚被视作幼稚,你的勇敢被视作鲁莽,你的灵活被视作滑头,你的让步被视作软弱,你的慎重被视作保守,你的赞美被视作讽刺,这时应如何面对?是喋喋不休地为自己申辩?那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是羞羞答答地按照别人的看法来改变自己?那会使自己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在没有理解的地方,不要乞求理解。宽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灵活使事态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认可,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柏青是阳光的。在《生命的本真》中,我看到了一个友善、昂扬、博爱的柏青——
树木不语,只送来微风拂过的沙沙声。终于,当烈日当头,人们在这条林荫小道上悠然漫步时,我明白了。烈日蒸干了叶子的水分,树木无怨无悔,他们以自己的枝叶为人们换来一伞清凉。树木如此。我又如何?我纵有生的渴望,美的追求,然而如果能用我的幸福,乃至我的生命,换来他人的幸福,换来大自然的幸福,我难道不应像那些树木一样无怨无悔吗?
而在《美丽的驿站》里,我又看到了一个进攻型的柏青,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味道,这与柏青散淡的性格并不冲突——世界上许多事物本身就是矛盾并存、对立统一的,加之,偶尔的“喷发”,亦予读者以猜想的余空,好像看到了早年的、本真的、原生态的柏青,那时的柏青,理想也许是:鸿飞霄汉,姿划穹苍——
无论何时,被需要就是一种成功。把自身的价值取向跟事业揉合是一种饱满的生活。在六十岁的美丽驿站中,再调整、再充实,做再一次的壮丽出发。
然而,第二辑的“伤”最终还是未能躲免,请看《让我拿什么奉献你》,此文与《美丽的驿站》相映生辉,给我以撼力,这可能是在暗语病情,但是,他毕竟在文学的相伴、照顾下,坚持到了现在,艰苦并快乐着,淡定并激动着—— (责任编辑:沈包子)
生命像捧在手里的水,尽管我十指并拢,水还是一滴滴地渗漏……
当我读到《空间与藏书》时,又觉得,与其说文学是柏青的生命、灵魂,还不如说文学是他的爱人来得贴切,文学与他,早已紧紧相连——
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变成一本包装不太讲究、用纸不太豪华、印刷十分清晰、不薄也不厚的书,站立在自己的书架上,默默不语,装点一室的高洁与渊博,迎尘经年。——波澜不惊的文字,散发出无尽的余香!用气质点化了实物,用未来抓拍了现在,用时间定格了空间!对人心灵以巨大的俘力!此文段,为全著的最精点。
说到精点,我脑海忽然浮现出书集中如潮好句,余以为:不如谓以——柏青经典语录:
不要总怀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焦虑人生》摘。
不同的年龄生命之杯所盛不同。童年时装的是奶水,少年时装的是果汁,青春装的是红酒,中年装的是白水,老年是一杯淡茶。这只是感觉上的差别,其本质是不变的。所盛之物是弥为珍贵的,而这只杯子尤其珍贵,只有爱惜份。好好地啜饮眼前这杯唯一吧!细细地品味生命的味道!尽管谁都看见了杯上那根无情的时间吸管儿,生命不会出现第二个此刻了。——《此刻举杯》摘。
春去秋来,任思念落地生根,心如止水般地去等待,等待神的垂青,等待上帝的点化。——《等待一生》摘。
要用朱元璋那种“乞丐也能当皇帝”的搏击人生的狠劲,作再一次的出发!——《繁华,生命的高光》摘。
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焦虑人生》摘。
留下心中的空位,随时迎进走近你的那颗心灵;敞开你的心扉,也让那颗另有心仪的心灵随时飞出去。离合总关情,迎你时我满怀感谢,送你时我一腔感恩……——《最好的空位》摘。
平淡是生命意义的另一种繁华,一颗颗星辰能装点出灿烂的夜空,一滴小小的露珠也能折射出绚丽的阳光。——《繁华,生命的高光》摘。
生活可以在低处,但灵魂一定要在高处。——与散文集同名散文《远行》摘。
现在发表点作品很难。文章水平的比较,其实就是那么一点点;抛开“新闻性”,转向艺术性。要积累底蕴,创造意境。——《用美妙的心绪慢慢煮》摘。
与生活长久对视,目光应该无畏。——《繁华,生命的高光》摘。
如果人不能改变外境,那么就应该改变心境。内心强大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逆境,他的内心也是平和的,自信的。——《在荒谷中相遇》摘。
我们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是可以建立心灵的故乡。——《思考的芦苇》摘。
散文像一座悲壮的沙漠,看出壮丽的只有心存绿洲的人。——《用美妙的心绪慢慢煮》摘。
我凝望着离岸的船影,凝望着远去的岁月。宁静的天空和骚动的海以一种湛蓝的深邃诱惑着我。海,应该在生命的季节之外吧,在我凝望的目光之外,永远那么美好地辽阔着。——《望海潮》摘。
作家,是不需要谈话的,也无需搞自己非常不擅长的社会交往。他多时应该是面对自己,全力倾听和表达内心真实的声音。——《溪竹园札记》摘。
大海是水的真正源头,又是水的最终归宿。如果能够理解大海,也就能够理解生命的含义了。——《望海潮》摘。
一个作家能创出这么多的锦绸佳句,在当今中国文坛,是极为罕见的,这构成了柏青散文的一条语言特色:精睿,哲灿,斑斓。
文集第三辑,主题:知人,17篇。写了与之交往的友人,以及儿时相交的故人、恩者。有悲剧的,有喜剧的,有离舍的,有重逢的,有失联的,有谢世的。当然,还有恋人——柏青这样多情的英雄(柏青与恶病作战心思之乐观,态度之强硬,历时之漫长,令人赞叹,加之拿过草原文学奖,故在我心目中,是英雄),自然也少不了情笔:“你,默默地离开了,而我沿着你北去的方向疯狂地骑着自行车。愿拿青春换尽世间寂寞,聚散岂能随心。”(《画一幅远方的风景送你》摘);“明明离不开她,却不得不放弃她,因为她要的幸福,也许我给不了。不敢霸占她,希望看她找到幸福,即使那份幸福不是跟我分享的。只好作罢,用锋利的刀在自己心灵深处刻下一块桔色的烙印,用自己冷漠的心在她和我面前掘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桔色》摘)
而给我心灵以巨大肃力的是那篇史诗式散文《黑城白雾》,此文记叙蒙根额博为治沙造林而举家搬迁到黑城,一家人与沙漠展开搏斗,历尽狂艰巨难,吃尽奇艰异苦,在失去得力助手——他的15岁爱子满都呼后,谨守儿子遗愿“一定要把沙治住,活着不能帮家里种树,死了也要长成树”,更为发奋治沙,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这是一篇会使我深藏记忆、珍藏一生的好文,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人数也就只有一家几口,这样一个战斗群,却升腾出巨大的横截面与黑白绿三种交错并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这里撷出一些精彩句段与朋友们共赏:
有时,第一天挑好的树沟,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填平了。前一天刚种好的树,第二天一看不是树苗根部已经裸露,就是干脆被连根拔起。有时苦干一个月,一场大风,就能吹走一个月的辛苦,不知反复多少回才能种活一片林!蒙根额博的小儿子满都呼当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孩子说什么也不再治了,孩子说,爹,你省下些钱一定要把沙治住,不要半途而废,让旗里的人笑话咱家。从银川治病回来,满都呼拄着拐杖和爷爷海伦特一起去植树,孩子好几次跌倒在了沙窝里,海伦特心疼得掉眼泪。孩子却劝爷爷说,蒙根额博都不怕,你怕什么!……海伦特看着孙子,早已泣不成声了。
满都呼刚刚过完15岁生日后,异常平静地与亲人一一告别!他跟父亲说,他死后,把他埋在门前的沙山上,他要与那棵他亲手栽的小胡杨树作伴……他活着不能帮家里种树,死了也要长成树……
全家人悲痛万分地按着儿子满都呼的遗愿做了,将孩子埋在了门前的胡杨树下,又给小胡杨浇了足足的水。一家四口出来进去都要端详一会儿门前沙山上的胡杨树……
第四辑:《亮光》。此辑异彩纷呈,有谈论胸怀的《也是一种智慧》:
它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雄韬伟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是“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从容与淡然;
有励志文《繁华,生命的高光》:
再续繁华须得生命不息、前进不止。以过人的智慧与勇气,含笑接过人生途中的起起落落,生命之火并不因生理上的衰老而减弱,至死至终都如蜜蜂一样不停地劳动着。使生命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超越极限,以慰今生,达到人生的又一种繁华和壮丽;
有肃瑟的《醒夜》,迷离的《远行》,忧伤的《彼岸红霞,此岸蓝珠》,又有精灵的散文诗——《馈赠冬天的暧昧》,还有浩瀚的《一双眼,千顷潮》……
更有评味颇浓,见地独特的《看景不如听景》:
湖光山色是人类情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每一个有情感的人,都不得不正视山水带给你的冲击。山水景致,悄然揭开人类的真性情。你一抒情,其实已叹服于山水。而鲁迅庞大的精神世界已经足够他驰骋了,他的自信让他难以叹服任何事物,对山水的漠视只是他俯视世界的一种外化。他从一涉世,就没仰视过。山水在他那里,真的就是山水而已,真的就是物件而已。即便偶尔让他震撼、怜惜,但波澜不惊,瞬间即逝了。
有时,我反复想,柏青为什么能著出如此精致又精哲的书集,为什么饱受病痛的折磨还能笑对人生、孜孜以耘、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佳作呢?除了其与生俱来之憨朴、诚真,后天炼就之韧坚、顽强,喜览群书之雅兴、趣志,以及踏遍大江南北,阅尽山水人文,验齐百卷人生之丰盈经历外,还有什么呢?应该是他对文学执着的追求、永不改变的爱,和对生活深深的探询,对生命渴渴的盼望、对生存强强的欲求。但是,人毕竟终将逃不出死亡这条规律,这一点,身患大疾的柏青深深明白——“虽然等待永远充满着未知,而死亡却是唯一不会落空的结果”(《等待一生》语),然而,他从容面对,拒绝消沉——“我的生命如果是一片鸿毛,也要舞出自己的天空”(《生命,舞出自己的天空》语)。他秉持着“只要坚持劳作,坚定地泡于生活的泥沙和漩流中,喜向沙里淘金,生命的潮汐就一定能形成一座又一座的浪峰”(《沙里淘金》语)之信念,始终以巨大的勇气、清爽的面孔、硬朗的站姿亮相于文坛,以绝对的强悍,排空的强势,将生活,将文学推向灵魂的高地,俨如他的名字——翠柏常青;更俨如一棵笔直坚挺的木棉树(木棉又称红棉),岁老根弥壮,年暮花益红!读毕《远行》集,一个从南极走到北极,从海边划入天际,从黑夜徙出黎明的柏青动态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温馨的柏青,大气的柏青,以超人的意志、出色的乐观、深阔的淡定用自己的血和汗、肉和魂、笑和光对抗命运、抵挡低俗、战胜狂澜,以有涯的生命追逐无涯的文学,以有声的呐喊书写无声的岁月,以有尽的臂力拨拍无尽的浪潮,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复无止的涛声里创激了朵朵浪花,在文海里找到永远属于他的心灵故乡、高逸情致、津津喜乐。也正是这种对文学向阳的追求与纯贞的操守,使得我对他肃然起敬!
正是:
文学有涯逐无涯,
红棉一春红一春。
作者简介:
钟奕勉,作家,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获得者。
文学评论《树根深扎,树心活着》入选中国文学艺术出版社《中国文学》,该书向100所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和100所中国著名大学图书馆赠阅。
文学评论《情力染生境界》发表于大型文艺双月刊《中外文艺》杂志2014年第1期总第25期,该刊由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评委及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评委等近100位文学界专家担任顾问和编委。
文学评论《孤圆的笔,浩瀚的心》发表于《中外文艺》2015年第2期总第32期,系第2次登上《中外文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