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赵丽蓉的9个小品,见证9个热点

1986年经典版《西游记》首播,万人空巷,年末原班人马录制了一期晚会,叫做齐天乐春节晚会,

导演还是杨洁,西游记的大部分演员都穿着戏服都参加了这个晚会,

其中就有饰演车迟国王后的赵丽蓉老师。

这台晚会上她和黑熊怪、被白骨精伤害的村姑一起表演了节目《柜中缘》,

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老太太,

1、《急诊》

到了1987年她就收到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出演小品《急诊》,

搭档是在电视剧《济公》里饰演济公的游本昌老爷子。

小品的主题很贴合社会热点,隔辈亲和溺爱,因为这时候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上学,

六个人疼爱一个人,父母还可以正常对待,但父母的父母就肯定不能平常心了对待这个孙子。

故事发生在急诊室外,一个小朋友进了急诊室,姥爷听说后马上坐飞机从南方飞过来看望,

带来了一堆玩具和零食,奶奶则是帮孙子完成大扫除后到了急诊室门口,

因为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姥爷和奶奶开始梳理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才导致的孙子住院,

最终的结论是营养不良,结果诊断书上是营养过剩,过度肥胖,

让家长控制孩子饮食。整个小品欢快幽默,没有台词是强行说教,

最后却收到了奇效,当然也要说当时的编剧功底深厚,让你开心的同时又能让你接受观点。

这个小品后赵丽蓉幽默的老太太形象算是立住了,

当然关注到她的还有编剧石林,后来赵丽蓉的大部分小品都是出自他的手。

赵丽蓉除了小品演员这个身份,还有一个身份是评剧演员,

赵丽蓉1928年出生,一岁的时候就被抱上舞台当了“道具人”。

六岁的时候被戏剧团招收为演员,并拜了马金贵为师。

在这之前姐姐刚把她的名字从“老爱”改成“赵丽蓉”。

从此开启了她的戏剧生涯,她经历了好几个动荡时代,

命运也比较坎坷,结婚仅四年丈夫就去世了,

和第二任丈夫生的女儿在七岁时也不幸夭折,

五十多岁的时候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

原本她都打算退休了,直到《西游记》和小品的出现,

坎坷的经历也让赵丽蓉脸上都是岁月的痕迹,但是心态很好。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让她对自己的羽毛很是爱惜,剧本不好,宁愿不演也不滥演。

2、《英雄母亲的一天》

编剧石林在小品《急诊》之前也看过赵丽蓉的《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作品,

认为赵丽蓉滑稽幽默表演的背后有一种很独特的质朴,是一般人没有的,含蓄而幽默,

于是为她量身定做了《英雄母亲的一天》剧本,

但是导演组最初定的男女主角都是资深电影演员,因为排练多次效果不理想,

才接受了编剧的建议换了赵丽蓉老师,换人后,对戏的人总是跟不上赵老师的节奏,最终找来了侯耀文来搭戏。

剧情是一个记者想拍《英雄母亲的一天》,但是英雄母亲的一天又太平凡,不够吸引眼球,

记者决定按自己的想法导演英雄母亲不平凡的一天,

一个想博眼球的记者,一个朴实的母亲,不在同一频道的两个人创造和很多笑点,

当然还有著名的台词——“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和“司马缸砸缸”。

经过这个小品,赵丽蓉老师开始转型成为一名小品演员,

凭借着她特有的古朴与平凡的气息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从此小品舞台上多了一位带唐山口音、平凡得非常可爱的老太太。

3、《妈妈的今天》

《英雄母亲的一天》之后,赵丽蓉由评剧演员彻底变成了著名小品演员和影视演员,

期间凭借电影《过年》中的母亲角色获得多个国际影后大奖,当然也因为没有好的本子,缺席了两届春晚。

92年的时候和巩汉林合作了小品《妈妈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亲母子,

当然他们也因戏结缘,赵丽蓉认了巩汉林为干儿子,

这个小品的主题是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因为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小品中赵丽蓉有一段探戈舞蹈的动作,此时的她已经64岁,还是坚持定期训练舞蹈动作,

但是在跳探戈的时候,需要说什么台词却犯了难,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台词,既概括舞蹈动作,又简单易懂,

走着想,坐着想、躺着想、睡着想,有一天走到广场,突然听到了探戈的音乐,身体不自觉地动了起来,心想不就是躺着走吗,也没啥难的。

于是就有了经典台词:探戈就是趟着趟着走,三步一蹿两步一回头,五步—下腰,三步一招手,然后你再趟着趟着走。也成了那一年的流行语。很多人给其他舞蹈也编了顺口溜

4、《追星族》

小品的又一次成功,她成为春晚导演的最爱,

到了1993年的时候,剧本确定后赵丽蓉的小品是第一个排练审核的,

效果不错,但是这一年的小品演员像开挂一样,

黄红的《擦皮鞋》、赵本山的《老拜年》、严顺开的《张三其人》、潘长江《桥》、张国立的《推销》、陆鸣的《多多关照》、郭达蔡明的《黄土坡》、郭冬临的《市场速写》等都是这一年的。

未来活跃在小品舞台的演员这一年都有作品,当然冯巩此时还在说相声,

于是赵丽蓉放弃了这次晚会,理由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缺席了春晚,但是电视台35周年的台庆时候,她还是带来了经典的小品《追星族》,

这也是赵老师少数正面批评某一观点的作品,

蔡明饰演的孙女代表了当时被港台流行文化冲击的年轻人,

脑子里只有偶像,生活中都是偶像的痕迹,追星到了变态的地步,

追星时溅在身上的泥点子都被当成宝贝,

赵丽蓉饰演的奶奶,郭达饰演的父亲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5、《吃饺子》

到了年末,针对老年人难以理解年轻的想法的这个问题,她再次创作了小品《吃饺子》,

主要剧情是奶奶每天给孙子做饺子吃,因为她认为没有人会不喜欢吃饺子,

她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吃饺子,但是孙子不仅不喜欢吃饺子,还喜欢上了吃窝头,

这个每次想起都会让奶奶落泪的食物。因为吃窝头就意味着那一年家里又闹了饥荒。

当然这次她没有批评孙子,而是和孙子举行了一场辩论赛——饺子是不是最好的食物,

最终的结果是打平手,因为孙子不喜欢吃饺子,说明国家富强了,再也没有人挨饿了,

饺子不再是美好生活的标志。

6、《如此包装》

连续两个和新思想碰撞的作品,让赵丽蓉的人物定位发生了些许变化,

她成了一个先行者,从传统中走出来,但是不固执己见,

虽然年龄大,但是依旧在不断学习新事物的老太太形象,

在这种情况下,小品《如此包装》诞生了,

这次是传统戏剧撞上了流行的MTV,在年轻人当中传统戏剧没有一点优势,

于是一大批包装公司应运而生,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子进行魔改,

为了这个小品,赵老师还专门学了rap,当然对于评剧演员出身的她,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还要配合动感的音乐来一段劲舞。

舞蹈节奏快,于是赵老师在表演时一下站不稳,来了个单膝跪地,

因为应对得当,这个画面观众都以为是提前设计好的。

整个小品没有排斥流行的MTV,只说把评戏改成这样是糟蹋了好东西。

可能这就是当时小品受欢迎的原因,新事物她不会去否定,

更不会强迫观众支持自己的观点,毕竟存在即合理,

当遇到不理解的事情时,恰好又不愿意迎合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

7、《打工奇遇》

《如此包装》获得了当年的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一等奖,

到了第二年这个团队再接再厉,推出了小品《打工奇遇》,也延续的上一个作品的风格,插入了歌唱元素。

虽然和前一部作品在剧情上没有关联,但是在主题上有承接关系,

包装不仅体现在把传统文化包装成流行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被包装了,而且包装过度,

其中就有被过度包装和宣传的酒楼。

这部小品诞生了很多的经典台词,

比如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看这道菜,群英荟萃,要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

过来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吃到嘴里特别地脆!

如果你不相信你尝一块脆不脆。

哎……胡说!什么二锅头兑水啊!

到了这儿,就得叫宫廷玉液酒~等等。

为了这个小品,不识字的赵老师还专门学习的书法,写了“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不出意外这个小品又是当年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一等奖,

8/9、《功夫令》和《老将出马》

赵老师的每部作品都能给观众带来惊喜,但是毕竟是古稀之年,还是缺席的97年的晚会,

到了98年的时候,赵老师收到了小品《功夫令》的邀请,

不禁感叹当时的编剧真的厉害,始终能够创作出符合当时情况的作品,

前面几个小品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碰撞的思考,

虽然在小品里没有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赢。

于是在98年的小品《功夫令》里变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守护,

又是全国观众最爱的节目小品类一等奖,

到了99年又是精准贴合实事,《老将出马》里赵丽蓉带头学起了英语,

打开大门迎接世界来客。当然那个时代学习英语是一种时尚,

这也成了这也是赵老师的最后一个小品,因为在排练时出现了咳血,演出后就送去了医院。

九十年代应该是小品的巅峰,涌现成了一大批优秀小品演员和经典小品。

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一等奖轮番更换,能够连庄的只有赵丽蓉一人,

当然1999年后,本山独揽了全部的一等奖,直到这个奖项消失。

在众多小品中,赵丽蓉的小品最与众不同,她的每一个小品都能引起观众的思考,但是观众不会排斥它的“说教”,不会说它强项让观众接受她的观点。

《急诊》探讨独生子和溺爱。

《英雄母亲的一天》的讲平民英雄和夸张媒体。

《妈妈的今天》的思考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追星族》痛斥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不分好坏的全盘接受。

《吃饺子》里奶奶和孙子对饺子(好东西)的进行和平讨论,有歧义时,不用血脉进行压制。

《如此包装》里不一味否定外来文化,但也不允许糟蹋传统文化。

《打工奇遇》讲货真价实的意义。

《功夫令》既然外来的文化挡不住,那就守护好自己的文化

《老将出马》里老太太主动学英语,欢迎来自世界各地来客。

这些主题现在依旧不过时,很多还是现在小品演员创作的灵感,只是技巧不行,观众不喜欢。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