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
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
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
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
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
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
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
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
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
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
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
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
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
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
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
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
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
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
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
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
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
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
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
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
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还体现在
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
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
()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
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
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
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
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
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
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
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
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
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
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
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
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
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
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
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
自然。
(三)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影子规划”是在理查德〃雷吉斯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1992年
他在阿德莱德参加第二次生态城市会议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澳大利亚政
府的部长和内阁被称为“影子部长”和“影子内阁”,于是提出了“影
子规划”的设想。“影子规划”向我们展示了在具有非常清楚的城市生
态规划和发展框架情况下,应该如何创建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主要特点。阿德莱德市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对城市规划的
指导思想,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宗旨,使在此生活,工作,
旅游和学习者感到愉悦,并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城市发展
的方向和目标。阿德莱德市大力发展公共设施,提供给残疾人患者使用
的轮椅通行的专用通道在街道,车站和大楼内随处可见,在公共交通设
施中也有许多方便女性,小孩或者老人的设计,使得使用者能够在使用
公共设施的同时感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一阵暖意。
从规划管理体系上来看。由于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制的国家,因此在
规划管理上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负责州域范围内的总体规划的是南
澳洲政府,他们负责协调道路,供水供电等跨省市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
的建设。州政府控制大的区域,制定发展大纲,控制总体规划用地性质
和道路网架以及公交线路,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等,明确各市中是否有
道路、球场、历史保护等,同时对城市绿地树木种植予以确认。州政府
下的各市政府负责本区域的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他们的规划编制相当
于国内总体规划指导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此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则
和文本。此项法则可以面向市民大众公开,并可以在政府网站上和市政
厅内咨询相关的工作人员。政府规划管理部门每隔三至五年就会对规划
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由政府的专门机构与政府各部门、土地所有者以
及开发商进行商量以及了解情况,进行汇总,梳理整理,提出是否需要
调整的建议。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着非常好的延续性,新的规划只能在原
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补充和修正,而不会有大幅度的调整和改
变。在调整过程中各种规划相互呼应,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在城市功能和结构方面。阿德莱德市的城市商业区、居民区、工业
区等功能结构布局清晰,结构合理,区分明确。由于阿德莱德市位于一
片开阔的平原地带。所以城区四周的公园有如绿色的彩带般环绕着阿德
莱德市去。横穿城区的托伦斯河讲阿德莱德市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托
伦斯河以南为商业区,以北为住宅区,阿德莱德市的工业区设臵在了城
市西北部的圣文森特港以及东北区新建的卫星城镇。CBC 东西南北八条
大道将整个城市规划的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每个区以公园相隔,并留
有大量的绿地。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充当主角,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道
路、水管、停车、绿化、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都是以政
府的投资为主。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政府更注重一次性的资金投入,
一步到位,以及时的解决工程的工时问题,加快工程进度,以保证一劳
永逸。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由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单位衔接,同步规
划、设计、施工。在城市的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采取大量收购未开发利
用的土地、废弃的工厂等的方案,按照城市规划组织建设道路、绿化、
河流以及各种配套的设施建设,然后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之后政府再
用从中获得的收益用来按照之前规划的方案进行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
服务设施的建设。关于土地的态度,阿德莱德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态度是
不相同的,阿德莱德市在土地使用上得指导思想是振兴和促进城市的繁
荣发展,而不是挣钱。
城市的交通组织方面。阿德莱德的城市交通组织实行“行人优先,
公车优先”的策略,道路路网密集程度高,通达性好,从上至下整个城
市的交通道路被区分为七个等级,道路规划注重将车辆引导到城市的主
干道上,为市民的居住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主次道路交叉口
设臵人行手动调控操作系统,在居住区一般道路设臵人行横道,所有车
辆不允许停靠在人行横道范围内以方便行人优先通行。城区内还规划了
供市民跑步和散步的步行系统以及自行车系统,这两个系统交错成网
状,对居民的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值得一提的是阿德莱德城市内
的停车系统,整个阿德莱德市以停车楼为主,辅以道路停车。在市区内
有40 多个停车楼,其中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停车楼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
每个停车楼的建筑面积约2-4 万平方米,采取按时段收费的策略,在高
峰时段收取较高的费用。停车费将被政府作为财政收入,以用于日后的
城市建设和发展。阿德莱德市内还开设了免费的公交车辆系统,期间所
有的营运和维护费用都由政府买单,所有主干道都设有自行车和公交车
道,任意车辆都不得借道行驶,所有的这些措施都保证了阿德莱德市
“行人优先,公车优先”策略的贯彻和执行。
从阿德莱德市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启
示:首先,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宜居城市作
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阿德莱德市的城市规划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将
这一理念发挥到了一种高度;其次,应当坚持把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摆
在突出的位臵,始终坚持以振兴城市发展为宗旨加大环境和基础设施投
入;最后,应当坚持将政府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医疗、文化等公
共服务产品的主体。政府只有合理安排城市公共设施建的投入,才能和
城市规划相辅相成。
(四)瑞典马尔默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很早就是一个工业和贸易城市,但是由
于受到了高科技产业的冲击,旧有工业面临关停并转,使得整个马尔默
面临城市转型。基于马尔默市政府和瑞典政府对“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未
来福利社会”的共同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造,使马尔默西部滨海地区
成为世界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地区。 1996 年,由马尔默、瑞典、欧盟等
有关公共和私营机构一起组织了一次欧洲建筑博览会,通过地区规划、
建筑、社区管理等进行持续发展的超前尝试,这个项目称为 B001,也
被称为“明日之城”,该项目2001 年获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
可持续发展是瑞典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国策。1997 年瑞典确立了
其能源战略的指导原则:加快可持续能源系统开发,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化。其主旨在于:瑞典的电力和其它能源供应要有
保障,价格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要高能效、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最
大程度地降低能源对人类健康、环境以及气候的不利影响,促进生态平
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立法先行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显著特点。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瑞典就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
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范
企业的行为。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政府还制定了许多具体
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行业标准,体系完备。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是将能源战略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瑞典从
政府到地方都建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瑞典可持续发展部归口
管理能源产业,其下属机构瑞典能源署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加强与贸
易和工业部门、能源公司、科研院所及各省、市对口单位及咨询公司的
合作、理解和信任,来协调、引导政府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使其符合
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稳定和高效的原则,又不失不断得以发展完善,确
保能源系统向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转化。
财政、税收导向和经济措施行之有效。针对不同种类的燃油收取不
等税费。1991 年,瑞典还成为世界首批开征二氧化碳税的国家。同样,
为鼓励企业使用生物能源和本地能源,瑞典政府还从 2003 年起引入了
基于电力市场的电子证书系统,根据企业使用生物电能占用电总量的比
例给予税收减免优惠。
科研和创新是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瑞典政府于 1995
年发布了政府能源研究、发展计划,自此,能源研发成为瑞典能源政策
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这样一套由上自下,科学严密的能源政策,为马
尔默的“生态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西班牙马德里
生态建设多管齐下。西班牙马德里是缺水型、高能耗、沙化高的城
市,近 20 年来,马德里加大生态保护和重建力度。积极发展太阳能、
风能发电等再生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政府补贴鼓励垃圾分
类回收,利用各种大卖场建立资源回收系统,抵扣新购商品价格;大力
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政策奖励市民少消耗、少占用,倡导节约型生活
方式;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质,确立不同的节能等级,
强制使用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鼓励国外资本和私人资本进入区域生态
建设领域;实行土地利用逆向管理,确定绿化等生态用地在用地结构中
的比重;改进和完善各类工程技术,大量采用与自然、生态环境吻合的
新工艺和新技术。
污染治理持续有力。西班牙马德里是内陆城市,工业快速发展以后,
保护水源、污水处理的矛盾突现。上世纪 70 年代马德里政府首先颁布
了《污水处理法》,规定所有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其
次整治河道流经区域的环境,将企业、居民逐步搬离水源控制范围内;
三是大规模使用膜生化反应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四是推行污水干化
处理,把污泥作沙漠生态整治的垫料和肥料;五是政府出资鼓励居民饮
用水和中水回用;六是大规模开展河道清淤、绿化等综合整治,提高河
道的生态自净功能。持续十多年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使马德里已经重
现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风貌。
直接提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马德里市政府直接干预或参与城市
管理。一是市政府自上而下对城市管理的一级管理体制,事权财权高度
集中,社区不承担城市具体管理;二是直接负责城市管理的所有投资、
建设开发和项目经营;三是直接负责城市治安、广告、街景、绿化、保
洁等基础性公共设施的管理任务;四是直接承担古旧建筑重修、保护职
责和投资,负责对居民的直接补偿。
(六)西班牙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最大的制造业、港口产业、金融服务和传统工艺
产业的生产基地。巴塞罗那的城市旧区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