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董执谊故居上演跨国婚礼 澳大利亚新郎花轿迎亲

新郎牵着新娘的手将她送上花轿

□新闻链接

董执谊(1863年~1942年),字藻翔,号藕根居士,出身书香门第。他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曾出任盐官、咨议局议员。后来他专心治学,喜藏书,在福州南后街开设过“味芸庐”书坊,主营地方文献和书籍。董执谊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了《闽都别记》。

清内阁大学士、末代帝师陈宝琛很欣赏董执谊正直、能干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功绩,给董家题了一块木匾“贞吉居”,表示赞许和勉励。故董执谊故居别称为“贞吉居”,位于福州南后街110号。故居系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前后两进,建筑面积1413平方米。

(福州晚报记者 桂丹/文 张人峰/摄)

闽公网安备 359号国新办发函[2006]51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0087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

闽ICP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闽)字第026号

福州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

福州报业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小柳路85号邮编:

广告刊例广告热线:新闻热线:0591-

新郎与新娘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在董执谊故居办中式婚礼

昨日上午8时40分许,记者来到南后街上的董执谊故居。老宅里挂满了红绸缎和喜联,新娘的堂叔还亲自扎了几十个“花灯”挂在老宅里,意为“添丁”。亲友们欢聚一堂,热闹非凡。上午9时许,身穿红色吉服的新娘坐上花轿,轿夫们也都穿着红色古代服饰。两名男子高举“迎亲”的牌子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方开道,唢呐队紧跟其后,还有两辆黄包车分别拉着身穿红色新郎服的洋新郎和他的父母,新娘的花轿走在最后。在南后街巡游的路上,很多游客与店员都过来围观,争相拍照。待巡游一圈到达老宅门口时,随着几声锣鼓响,轿夫们领着大家说吉祥话,新娘缓缓下轿,与新郎迈入老宅,登上喜台拜堂。

这次在中国举办中式婚礼是张小禾和梅迪共同的主意。新娘张小禾的母亲董珍是董执谊的第四代孙女。张小禾告诉记者,她7岁时随父母一起移民澳大利亚。在移民前,她常来这座老宅玩。虽然离开了中国,但张小禾一直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学习中文专业。

老外新郎感受中国传统民俗

通过北京奥运会结缘

谈到与新郎的相识始末,“我们俩都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学生,但却是因为北京奥运会才认识的,具体细节你问他吧。”小禾害羞地说。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当时我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和法律,她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我们都被借调到北京奥运会澳洲七号电视台的转播工作联络处。算是一见钟情吧,我当时觉得她是我见过最美丽最可爱的女孩。可惜她当时对我没感觉,我就花时间慢慢追她,请她吃饭、陪她唱KTV,发现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2009年2月,她回澳大利亚,我对她表白了,我们终于在一起了。”新郎梅迪说。虽然他是澳大利亚人,但中文说得很好。

说起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梅迪很感谢自己的高中老师刘老师。在梅迪15岁那年,刘老师带他来到中国。“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北京家庭里,和他们一起生活。老师还带我去了西安、上海、苏州,我觉得中国太美了,我很喜欢。自那之后,我开始学习中文。”梅迪说,他认识小禾之后才知道刘老师是小禾爸爸的朋友,越发觉得两个人有缘。据了解,梅迪(当时名字为“梅友”)参加了第七届汉语桥大赛,成为24强选手之一,还在2011年的央视春晚中与大山一起表演相声节目《四海之内皆兄弟》。在梅迪的带领下,他的父母和妹妹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