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民风习俗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由于福建背山靠海,古时候交通闭塞,与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相去甚远,故而在历次朝代更替或中原战乱时期,福建总能偏安一隅。在此因素下,福建地区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得以较好地被保存下来,从而延续至今。
福建民俗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吴越文化以及外番文化的沉淀,具有极强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福建民风习俗里的中原汉文化
福建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比如尚义尊礼、崇儒重教等观念培育了福建的民风习俗,其中体现最为直观的就是福建习俗中的祖先崇拜。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原汉民开始大规模南迁入闽。在他们迁徙过程中以及入闽后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都需要他们依赖家族的力量克服种种困难,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因此家族门第制度受到高度重视。祖先崇拜,就成为维系家族内部团结的重要纽带。
宋代之后,程朱理学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福建人的祖先崇拜意识。明清时期,福建民间的各大小家族大多建有祠堂,以奉祀自己的列祖列宗,民间形成“家家建追远之庙,户户置时祭之资”的民风习俗。
祖先崇拜是一种信仰文化,其形态主要体现在祭祖活动上。福建民间的祭祖活动从形式上划分,又有家祭、祠祭和墓祭。
总体来说,福建民俗深受儒家传统尊祖敬宗思想的影响,从而诞生了祖先崇拜,又深受《朱子家礼》的熏陶,从而诞生了各种形式的祭祖活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在福建民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福建民风习俗中的闽越文化
福建的民风习俗是与地方地理、人文环境相互依存、共存共生的。由于长期封闭的历史因素,上古闽越民俗也得以在福建民间长期存在,最终沉淀在福建民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闽越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信鬼巫,重淫祀”,闽越时期巫术十分盛行。在历史上,福建民间“信巫不信医”的民风十分强烈,“闽俗左医右巫,疾家依巫索崇,而过医门十才二三,故医之传益少”,这是对当时福建民间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闽越族文化在福建民俗中主要体现在各种民间崇拜,比如闽越族的蛇图腾崇拜,福建还有不少地方还供奉有蛇王庙以及蛇王节活动等。除此之外,福建民间很多神明的前身,亦为巫觋,比如妈祖林默、临水夫人陈靖姑等。
宝祐《仙溪志》对妈祖林默有载:“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祀之。”
民国《古田县志》对临水夫人陈靖姑有载:“世巫……怀孕数月,会大旱,祈雨即应,术神而身已殒矣。临终诀云:吾死后不救世人难产,不神也……为立庙,祀于洞中。”
福建民俗中还有不少闽越巫术的残留,比如常见于农村的仙姑、神姐、世俗道士等。他们自称有法术作灵魂媒介,能通天地之间,而其实质是封建迷信,但是体现出的是古闽越文化中人们对大自然未知神秘力量的敬畏。
福建民风习俗中的外番文化
福建地处东南边陲,历史上与海外诸国交往频繁,受到的文化冲击非其他内陆省份可比。这种独特的历史造就了福建民风习俗的海外传播,另一方面也使自身增添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成为了福建民风习俗的一部分。
比如南音,它是闽南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汉族音乐,但是它在形成过程中,同时融合了古印度佛曲的的精髓。再如泉州地区以槟榔待客的习俗,亦是由东南亚国家传入。
写在最后
总体来说,福建民风习俗有着悠久的文化沉淀,又有多维文化形态的历史整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逐步开化,福建许多旧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或许这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吧。#福建#
文/福建本地君
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福建历史文化简明读本》、《闽台民间习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