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如何解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有何独特之处,其中有哪些隐藏的细节和未解之谜?

《清明上河图》,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的一张中国画。

宋徽宗宫廷画院的画家张择端,在宽25厘米,长5米多的长卷上,细细描绘了皇帝治下的汴梁城。这件作品可以当作一部公元1100年左右中国人文社会的纪录片,小到鸡犬行人大到车船桥梁,无所不有,当时世界GDP第一的宋朝首都,被张择端完整记录了下来。

画完之后,张择端把这幅作品敬献宋徽宗,而赵佶并不觉得这件作品很好。

登上皇位的赵佶依然是一位文艺中年,他喜欢有情怀的表达方式,《清明上河图》这种以界尺引线记录风俗的“非典型性中国画”,并不是很对皇上的胃口。看过之后,赵佶把这张画赐给了自己的舅舅,一个外行人;他主持编纂的的《宣和画谱》收录天下名画六千余张,并没有《清明上河图》的记载。今天,《清明上河图》以其考古和文献价值名满天下,堪称国宝,宋之后的元明清历代都有画家临摹这件作品,其中不乏仇英这种大名家。

但在宋徽宗看来,意境方面,《清明上河图》差得还远。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