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分享 » 正文

6岁男童上女厕所,爸妈当场辱骂30分钟:有这样的家长,是孩子的不幸

· 推卸责任、选择性无视

那么,这个孩子,有没有条件呢?有。

一方面,6岁了,正常情况下,不麻烦任何人,他自己就已经完全有能力去卫生间了;

另一方面,即便他自己不可以,他也完全可以跟着爸爸去男卫生间。

因为男孩妈妈看爆料女子坚持不道歉,就开始摇人。

一个电话打给男孩爸爸:

“XX,你上这个厕所来,有个女的把孩子说哭了。”

很快,男孩爸爸就出现在了女卫生间。

并且,以一个成年男性的姿态加入围剿战。

据爆料女子说:

该男性出现后,一直对她辱骂,言辞粗俗恶劣、不堪入耳。

· 三观不正、粗俗不堪

而该男性的极致表现,也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因为在爆料女子听到男孩6岁时说:

“6岁就快上小学了。”

言外之意,男孩已经绝对有能力自己去厕所解决问题了。

但就这一句话却大大刺激到了男孩妈妈。

她激动表示:“你是哪的人?你农村的呀,6岁就TM上小学。”

这,吵架还带歧视农村人的,农村人是招谁惹谁了?

农村人的素质可比你们两个高太多了吧。

起码,农村人不会在原本自己就不占理的情况下,堵住厕所门骂人家二十多分钟逼别人道歉。

起码,农村人不会在一个年轻女性被二女一男逼到崩溃,说“自己不会要孩子、不会当妈妈”的时候,恶意输出“你为什么不会当妈妈?你没有子宫,你生不了孩子是吗?”

起码,农村人不会在明明是自己不对的时候,还像泼妇一样歇斯底里地冲别人狂吠,要不是后来工作人员赶到,张牙舞爪冲过去那架势,肯定是要薅头发打人了。

而学乐君之所以说在这场冲突中,最不幸的就是那个男孩,就在于他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说实话,6岁的孩子,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所以,从根本上讲,这个孩子,是被父母害了。

起码,在这件事上,100%被父母害惨了。

而且,可以肯定:

若父母再不加以改正,将来,他很可能继续被父母拖累。

因为,正如作家鲍德温所说: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你暴露给孩子什么样,他就会吸收什么样。”

很可能,下次,若他再犯错,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他也会像妈妈那样一遍遍质问:

“怎么可以说孩子呢!”

“怎么可以说孩子呢!”

就像亲子综艺《不要小看我》中,教室里有小朋友在吵架,5岁的男孩雷雷,语出惊人:

“你们五个笨蛋,全部给我滚出去!”

他的语言习惯就完美地复盘了他的妈妈,在家里,他经常听到妈妈这样“出口成脏”。

那样的表达方式,他甚至在不知道对错的情况下,已经习惯,习惯到见到类似场景,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回到这件事中的男孩,后果可能更甚。

因为它还涉及到“是非观”,涉及到社会规则下的“对错”。

妈妈现在看似不计后果的爱和胡搅蛮缠的解决方式,很可能是将来酿成无法挽回后果的毒和将孩子送入深渊的埋线。

拿 “孩子还小”作挡箭牌,将自己和孩子的权利无限放大,绝对不是出于“爱”的给孩子“撑腰”,那份隐毒绝对会让孩子更加有恃无恐。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

“就像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很多时候,被不分是非对错庇护下的孩子,都会觉得啥都不是事儿:

错误是可以强词夺理的、错误也是可以不被惩罚的。

可现实是什么呢?

现实,不会都像对面的女子一样被吓懵。

现在侥幸躲过的所有惩罚,将来通通都会补上。

因为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明星大腕、亦或是富甲一方,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几乎没有人可以绕过规则。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往往又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于丧失底线,最终只能是吞下自酿的苦果。

此外,事件中男孩的不幸,还在于男孩妈妈的情绪控制。

说实话,看了两次视频,对男孩妈妈歇斯底里的吼叫和表情,学乐君实在是生理性不适。

视频最后,男孩妈妈逼迫爆料女子道歉时,一遍遍咬牙切齿地说:

“你伤害我的孩子了”

“你伤害他的心灵了”

“对我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了”

“我当妈的,我就容忍不了。”

学乐君真想问一句:

你可曾想过,当时自己的形象在孩子眼里是怎样的?

他的心理创伤,有没有你把他置入尴尬境地、又不得不全程见证妈妈发疯现场的功劳?

若他现在或以后知道是自己错了,一定会羞愧难当,从而疯狂自卑。

若他不知道自己错了,绝对以你为榜样,用你的为人处世之道走他往后的人生,那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他以后的样子。

就像莫言的一句话:

“现在有很多父母将孩子的坏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的身上,就是没怪罪到自己身上。”

很可能,你所不在意的那些坏习惯,早已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渗入孩子的血液,成为孩子生命中的毒瘤。

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你的每一次吼叫、每一次失控、每一次愤怒,可能你觉得无关紧要,但它一定会像慢性毒药一样长年累月流入孩子的身体,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纪录片《镜子》里,有个孩子这样剖白: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所以,千万记住吧: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像那则经典寓言:

3对新婚夫妇在教堂祈祷,说“上帝啊,请赐我一个宝宝。”

上帝将3个天使,变成3个可爱的孩子,在3个家庭同时出生。

20年后,3对夫妇再次来到教堂。

一对夫妇对上帝千恩万谢,感谢他赐了一个热情、聪明又有爱心的好孩子。

可另外两对夫妇则对上帝非常不满,一个质问他为什么赐给的孩子是暴戾、蛮横的,一个指责他送的孩子自私、贪婪又无能。

为此,上帝说:

他身上的,正是你身上的;

他心里的,恰是你心里的。

你将什么播撒给他,他就会长出什么果实。

所以,复盘整件事,只能说:

对家长而言,是做了一次顶级错误示范;对孩子来说,则是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

而经此一“战”,也希望这对父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哪怕只是不想、不愿“害”了自己的孩子。

毕竟,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会横空出世,也没有一个糟糕的孩子会凭空而来,所有一切,看一下父母,就知道,原来都有迹可循。

亲子学乐原创文章,期待您的点赞、留言、分享。

育儿是次大冒险,我们只说真心话。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在读硕士、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师豆爸,感谢您关注、星标亲子学乐公众号。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