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张爱玲、周叔苹、顾圣婴、黄蜀芹……市三女中在上海人心目中不可被取代的地位,无疑都是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所促成的。以校友名流荟萃为特色的学校,圣约翰大学是一座,市三女中更是不遑多让,何况只招收女生的后者还算是让了半子,不得不叫人肃然起敬。
◆◆
五四楼的魔幻时刻
◆◆
“马蹄型的五一楼都是木头地板,走起来咯吱咯吱响。五四楼里的彩色玻璃有教堂的风格。六一楼是外国小孩聚集的地方,只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跑去逗他们玩。”从市三女中毕业的学生常常会这样回忆她的母校,寥寥数语,生动地道出,市三女中教学楼多,故事也多。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五四楼,它原名“景莲堂”,是为纪念因建设该校江苏路校区而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的中西女中第二任校长莲吉生而命名。即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它也只向公众开放一楼,依旧看不到四楼的老虎天窗。
这楼建于1935年,是基督教美国监理会利用在汉口路、西藏路原中西女塾旧址上出租给扬子公司建造扬子饭店的15万元租金建造的。
这栋楼的设计者正是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建筑师邬达克。平瓦陡坡屋面,中间分设三坡老虎窗,女儿墙呈城堡式,主入口有三个彩色尖券玻璃窗,门厅内装有豪华吊灯,气派威严。正中的门框两层楼高,带有哥特式的尖顶,由柔和优美的弧线托起。正对大门的大礼堂,彩色玻璃窗装饰着和正门相同的图案,光线从这些窗户里射入,形成一束束炫光影,增添几许迷离之感。礼堂和主楼形成一个“T”字形,似一条老虎尾巴伸出在主楼的北面。
◆◆
青春少女梦
◆◆
市三女中是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中合并而成的,但五四楼等现位于江苏路上的老建筑楼都得自于中西女中。所以人们将宋氏三姐妹和张爱玲并举为市三女中的校友,是有一些“小问题”的。
事实上,张爱玲就读于圣玛利亚女中。而宋家姐妹读的是中西女中。1900年,在尚被称为“中西女塾”的中西女中里,7岁的宋庆龄开始学语文、史地、宗教、刺绣,甚至烹饪。
除语文外,一律用英语教学,连中国历史地理课本也是由美国人编写、出版,由美国教师讲授的。据说,宋庆龄读书用功,父亲劝她休息,她答:“把功课复习好,我才快活。”当年她留短发,不讲究穿戴,热衷文艺。虽然文静,演出时却很大胆。又据说,她曾扮演一位皇后,演出后,宋父的朋友登上台高兴地叫喊:“这样一来,宋先生就是皇后的父亲,国王的岳父了!”不知道是实有其话,还是后人按着“国母”的身份杜撰的。
另一位在中西女中的礼堂上演过公主的,是实业家周今觉的女公子周叔苹。她第一次离开家离开保姆,叠被铺床样样亲手来,不知磨掉了多少小姐脾气;第一次练习站到众人前演讲,竟曾窘迫得哭出声来,但日子久了,什么都不怵了,还学会了游泳骑马网球等一干日后交际场上必备的技能。话说北京友谊出版公司还曾出版过一本周小姐翻译的外国长篇《拿破仑和黛丝丽》,可见,中西女中培养的是内外兼修的名媛。
张爱玲在市三女中读了6年书。1931年秋天,12岁的张爱玲进入圣玛利亚女中学习,这里红瓦尖顶,绿树葱茏,长廊环绕,钟楼高耸,早秋时节,天空湛蓝得令人窒息。入学第二年,张爱玲就在校刊《凤藻》上发表处女作小说《不幸的她》。
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绿树成荫的人行道,建筑上的每一块砖墙都成为她吟诵和写作的灵感源泉。
张爱玲对母校怀有很深的感情,她曾在高中的英文习作中写道:“如果我能活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我将在炉边宁静的睡梦中,寻找早年熟悉的穿过梅树林的小径,当然,那时候,今日年轻的梅树也必已进入愉快的晚年,伸出有力的臂膊遮蔽着纵横的小径,饱经风霜的古老的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发出我听来是如此熟悉的钟声。”她笔下饱含深情、被赋予无限魅力的景色正是她记忆中的市三女中。
你与市三女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评论区里见……
主播丨王博
编辑丨吴友康、王致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