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吸毒过后的自己容貌会变成什么样吗?看到“禁毒实验室”模拟出的图片,居民们都被震惊了!7月1日下午,位于苏州承德里的观前派出所安防体验馆,迎来了平江街道察院场社区的11位中老年居民,在人机互动、沉浸式VR体验、游戏问答等颇具科技感的一系列环节中,居民们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正确躲避“无形的陷阱”。
居民观看电信诈骗过程
吸毒后的样貌改变令人震惊
这家安防体验馆位于苏州承德里,沿用了原有的民国风住宅布局,围绕天井形成一条完整的浏览参观路线。场馆共划分了“无形的陷阱”、“消除居家隐患”、“可怕的火灾”、“安全在校园”、“禁毒人人有责”五个不同主题的安全方法教育区域。
“啊,怎么会这样!”在吸毒前后人脸识别体验系统中,体验者发出了惊呼。站在镜头前面,数秒后,屏幕上自动生成了“吸毒”一年、四年、六年、八年之后的照片,照片上的人脸逐渐从面色红润变为虚弱瘦小、眼窝深陷,变化之大使在场居民纷纷感叹“太可怕了!”居民注意到,吸毒十年后的照片“不存在了”,屏幕显示一片空白,辅警解释说,这是因为吸毒十年大部分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如今,不少毒品的外包装具有相当的迷惑性,体验馆还设置了展示区,看到伪装成咖啡、开心果、巧克力、奶茶包的毒品,居民们互相提醒,一定要保持警惕,注意鉴别。
居民用手机记录下令人震惊的“吸毒”后的容貌
实景演绎环环相扣的诈骗套路
紧接着,居民们跟着讲解的辅警来到网络通讯诈骗的实景体验区,居民通过大屏幕模拟了一次和骗子“通话”的经历。听到“骗子”用资金账户有风险来恐吓的招数时,大家都显得非常有经验:不汇款、不上当!察院场社区居民徐桂芬表示,在遇到各种陷阱尤其是金融诈骗时,自己只咬定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贪便宜,贪图对方给的小恩小惠,比如有机构拉居民去搞活动,送鸡蛋之类的小礼品,坚决拒绝。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老年居民不断加入网购大军,“买了东西不合适要退款”是常有的事。那么,接到“网购退款”的电话,该不该信?对此,辅警提醒居民,在接到此类电话时,首先要核实自己是否购买过这件商品,然后即便要进行退款操作,也要按照原路径返回,千万不能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去汇款,谨防上当。
使用灭火器模拟灭火
4月初,潘先生收到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小潘发来的一条短信:“爸,学校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资深导师来授课,这个培训只有50个名额,现在只剩2个了。报名时间中午就要截止了,我想去报名。”安防体验馆现场设置了庞氏骗局体验机、冒充熟人等九大常见诈骗类型互动讲解,通过摆放不同类型的方块到指定位置,大屏幕上会显示出不同的案例。
体验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假冒亲人短信诈骗”的方块放入感应区域,大屏幕开始播放诈骗团伙以孩子名义向父母索取补习班费用的“全过程”,骗子和体验者的对话,让大家清楚看到,体验者是如何一步步被带入圈套的。
考核答题环节
谨记“6个一律”和“8个凡是”以免“掉坑”
参观过后,体验馆设置了“考核模式”,让居民挑战答题。“小明接到信息,对方能准确报出他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卡号,告知他银行卡密码泄露,请重新设置密码,”这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居民赵永美第一时间给出正确答案:“不予理会”。
“6个一律”和“8个凡是”
活动最后,辅警提醒居民将体验馆墙上贴着的“6个一律”和“8个凡是”的图片提示拍下来保存在手机里,也可以告诉身边人,包括“只要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是诈骗,”、“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汇款的都是诈骗”等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实习生 李淳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