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三个引领、三个率先”工作要求,坚持改革创新驱动,思想聚力新时代,机制赋能新征程,聚焦“供好电”主业主责,全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推进浙江电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台州公司聚焦山区配电网,以理论研究为统领,通过分析末端有源、新一代配电自动化改造及无人机运维内在关系,提出山区可靠配电网建设目标,理顺“三位发力”实现路径。以发电机群组研发山区自主平衡10千伏微网、量子加密技术、无人机网格化巡检和精细化地貌扫描技术等众多技术,辅助偏远山区配网规划、建设、运维和抢修,全力保障山区供电可靠性。
关于“三位发力”实现路径
深化理论研究,
明确末端有源配电网发展形态
采用在长线路、大分支等线路上T接小水电,通过在负荷高峰时段顶峰出力,弥补天台电网的负荷缺口。推进线路末端配置量子化中低压发电机的措施,实现末端电源点建设,进行故障后自组网,提供紧急供电能力,构建基于中低压发电机自组网和微重构的故障处理及管控方法,支撑薄弱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以10kV合溪T696线箬湖支线中段周家楼1#公变台区加装150kW发电机组为例,可保供至黄泥岭分段开关后段,本段线路共有16台配变,挂接容量。后续将继续投运3台发电机组,在雷溪T690线田芯村1#公变、后岸T759线桥头村1#公变、后岸T759线岩塔下村2#公变末端供区形成小型微网,最大可保供55台配变,挂接容量达。
针对边缘地区线路,推动周边县市谋划互联互通工程,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实现跨区域电网融合,以解决边界单辐射、末端大分支、可靠性差等问题。例如根据天台县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利用其与新昌、临海、三门、磐安接壤的有利条件,把握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的有利契机,打破偏远山区的局限,与周边的新昌、临海、三门、磐安4个县市逐步建设10千伏跨区联络工程,实现跨区电网“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聚焦自动化转型,
打造“智能开关”新航向
发掘协同规划运行的电网潜力,构建多维场景灵活调控、多种资源正确联动的自动化系统,强化智能开关运行机理分析。加强智能开关大规模接入对配电网带来的影响分析,深入挖掘常规智能开关、量子开关的互补、耦合、替代特性,开展负荷时空分布规律提取、负荷预测等基础工作,确保智能开关有序接入、稳定运行。
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力争实现联络开关三遥全覆盖,并贯通主站I区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集控系统,实现主配协同控制,针对母线失压、主变重超载、线路故障等紧急情况,快速批量调整运行方式,不但可以解放基层运行单位的劳动力,更提高极端态势应对能力,保障可靠供电能力。全力实现“区域智愈、整县自愈”的建设目标。
强化运维牵引,
开启无人机应用新征程
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为配电网赋能,实现无人机功能全要素精细化展示、精准化测量、精益化管控,构建运维增效配电网。以提升无人机巡检质效、促进设备管理转型为目的,在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智能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推进,推动“人工巡检”到“人机协同”模式再向“精细化智慧巡检”模式的转变,切实解决电网规模与人员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变革提升生产效率,助推配电网巡检智能化体系建设,强化配电全景监测,科技赋能电网运维。
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或测距巡设备,快速排查树竹隐患,实时掌握线路运行环境。利用激光雷达巡检设备,能够对输电线路及通道环境进行三维建模,从而提高巡检人员环境评估和运维决策的准确性。推行无人机“一辈子一次工程验收”,尽可能确保每项工程竣工投产前都使用无人机进行验收工作,使用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测温等方式采集识别设备缺陷,并逐步探索数字化智能验收模式。精准定位新建线路主设备、杆塔定位信息,并录入PMS3.0,确保“电网一张图”源头数据准确。
全文总结
浙江台州公司深入践行“电等发展”,全力以赴保供电、促转型、夯基础、优生态,构建“标准化网架为基础,新形态组网为补充”的坚强智能网架,采用强化规划引领、提升智能化水平、提升电网运维质量三大举措,以优化网架结构为基础、提升设备技术为关键、完善管理模式为抓手、加快数字转型为依托,推动山区电网区域优化,进一步提高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能力、经济高效运营能力和优质互动服务能力。
END
本期编辑人:徐旭
本期审核人:宋文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