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期货的发展史,源头还要追溯到1920年,中国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挂牌,经办面粉、麸皮期货交易期货交易。而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的主要创办者正是百年来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的洛克菲勒”,的荣氏家族。毛主席亦曾评价荣氏家族,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家的老家在无锡荣巷,位于无锡市西郊。其祖先种稻植桑,以忠厚传家,于明代正统初年从金陵迁来,形成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直到民国初年才正式建镇。现在的荣巷已经并入市区,但仍保留了一条约400米长的老街,沿街还有150多组青砖黛瓦的老房子。
荣氏鼻祖,荣启期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曾经做过孔子的老师。传到荣锡畴这一代时,便开始做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尽管奔波半生,但传给儿子荣熙泰手里的财产,只有几间旧屋,但这些原始的商业活动,却为荣家子孙注入了最初的商业细胞。荣熙泰老先生的儿子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便是荣氏家族的第一代掌门人。
1901年,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迈出了决定其事业的一步,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保兴意为保证兴旺,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就已经是面粉厂的全部家当。到1910年,工厂产量比初建时大了十倍,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厂。
1915年,荣宗敬在上海郊外的周家桥开建申新纱厂,同期欧洲市场需要大量棉纱,而上海的棉纱价格亦大幅大涨,从每件90余两狂涨到200两,出现了“一件棉纱赚一个元宝”的暴利景象。申新纱厂在开工后的三年里,棉纱产量从3584件增加到9 811件,棉布产量从2.9万匹增加到12.8万匹,赢利更是惊人,从开办当年的2.06万元增加到22.2万元,3年增长10余倍。从1901年到1916年荣氏兄弟供创办9家面粉厂、3家纱厂。自此,无锡荣氏兄弟的名声轰响于中国商界。
1919年,日商已经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取引所(即期货交易所),经营面粉、麦麸期货交易。取引所主要是日本人用来控制原料与成品价格的工具,同时又可以兼做棉花贸易。日本人借经营面粉、麦麸、棉花的期货交易等,控制原料与成品价格,最终辖制中国商人。
而中国却一直是现货交易,已经落后很大一步了。对此,荣宗敬萌发了自行成立期货交易所的念头。
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内掀起抵制日货的风潮,荣宗敬借机联合其他实业家和商人,于1920年3月1日,同阜丰厂宁钰亭、申大厂顾罄一等18人把上海机制面粉公会贸易所改组为中国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并于8月14日正式对外营业。而中国机制面粉上海交易所是中国人建立的首家期货交易所,不久,荣宗敬又趁热打铁于1921年,创办了纱布交易所,经办棉纱期货交易。从此,从日本人手中夺回了面粉和纱布期货价格主导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