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宁可买天价外援,也不愿自己培养?
光明日报调研组
在华北某城市的足球青训基地踢了几年球,15岁的徐强(化名)越来越觉得“心里堵得慌”。
“一起参加青训的小伙伴,没剩下几个了。是俱乐部真的没钱吗?买外援的时候,个个都是天价,连眼皮都不带眨!”他无奈地撇撇嘴。
对此,全国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主任郭蔚蔚深有同感:“按足协要求,每个足球俱乐部都要建立自己的青训基地。可实际上,不少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只是在装样子。俱乐部宁愿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转会费去买‘外援’,也不愿花十分之一的钱踏踏实实培养一个‘明日之星’。这是目前中国足球深陷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白了,都是短期行为闹的!”郭蔚蔚说,“买外援能立即‘变现’——场上立刻能‘管用’,场外的明星效应又给俱乐部做了广告——这就够了!青训呢?回报慢,等你踢成了球星,那得猴年马月啊!”
因为“不愿等”,本该系统搭建的科学训练体系,在现实中完全走了样。
“目前国内的青训平台,很少针对青少年球员的年龄段、成长规律、水平差异等进行细化分级培养,训练内容也太过随意!主要以跑为主,不重对抗,整体性的、符合竞技足球规律的训练太少了。”许湛坦言。他曾在德甲柏林赫塔队效力近十年,如今是北京某足球俱乐部青训教练。
要想按竞技规律组织科学训练,高水平教练员不可或缺。“目前国内青训中很少能找到高水平教练。很多教练的足球理念存在偏差、实战能力低下!”前国脚区楚良直言不讳。
那么,为何水平不高?
从教练来源,或可觅见部分缘由。
“国外俱乐部青少年梯队教练主要来自优秀的退役球员,既有实战基础,又经过系统学习,而且还要经过俱乐部长期观察筛选,对他们的个人品行、专业能力,甚至性格特点认可后,才会上岗。而国内很少有俱乐部重视梯队建设,当梯队教练不仅收入低,还时常被欠薪,加上没有曝光度、没有成就感,哪个愿意来?给孩子们当教练?不少优秀退役球员躲都躲不及!”廊坊荣耀之城足球俱乐部梯队教练董阳说得很直率。
不独是缺乏好教练,青少年高水平比赛严重缺乏,也是原因之一。
“在意大利,一名青年球员一年能踢60场比赛;中国孩子能踢上20场就很不错了。”意大利籍球探安德烈·因诺岑蒂来中国,最感到惊讶的就是,中国青少年球员竟如此缺乏高水平比赛的锤炼。
“目前,面向青少年的赛事缺乏规划——高水平赛事本来就少,有的开放程度还不高,完全是在小圈子里玩;赛事的规范化程度也不高,缺乏年龄段和竞赛组别的严格划分……”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部义峰越说情绪越低落。
系统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是竞技足球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出现“肠梗阻”,结果可想而知!2023年U17国足(原中国国家少年男子足球队)在U17亚洲杯小组赛上3战1平2负,垫底出局……曾经被球迷寄予无限期待的“小黄金一代”,在国际赛场上竟如此不堪一击!
“青少年梯队搭建不起来,国家队就成了无源之水。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再过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中国足坛仍是无苗可选,国家队仍会屡战屡败。”郭蔚蔚的话,听起来是那样的悲凉。
除了足球梯队青黄不接,国家队的持续低迷,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