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探究几百万年不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发现系列之石器特征

按照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变迁规律:从深山区、河流上游,向浅山区、河流中游,再到丘陵平原区、河流下游迁移;从狩猎和采集到农牧渔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分工规律来看,完全符合历史空间与时间的逆推规律。

从淇河流域目前发现的大量旧石器和罕见的文明石器看,这里极有可能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源头之一

石器的发展取决于功能的需要,结构的稳定表示石器在功能上没有追加的需求。结构稳定也预示着功能的专一,一件石器发展到稳定结构状态,必须具有基本固定的握点,基本固定的作用点、使用线和面。结构稳定的石器要么到了破坏和磨损的极限,无法再追加使用功能;要么发展到当时生产力水平下无懈可击的地步。

结构石器发展到结构完善、功能专业、无需改变的时候,可能就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标准器型。古人开始模仿标准器型,尝试复制标准石器的工作,意味着石器加工专业化的分工现象出现。打制石器时代是古人类进入古代智人的发展阶段。

淇河石器——削刮器

打制石器时代,石器结构的改进,也可能是由于使用方法的改变所致。比如古人类使用砍砸石器砍伐树木作燃料时,发现树木外面的皮是可以揭下来的(一开始可能只是砍断树皮);没皮的树木死后干枯了容易折断作燃料。树皮的韧皮部很柔软坚韧,可以捆绑东西。这样的发现,不仅创造了专门剥树皮的削刮器,也创造了绳子。继而人们发现把石器捆绑在木棍上,可以拉开与猛兽搏斗的距离,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就这样石矛、石戈、石斧等开始有柄,从手柄时代过渡到木柄时代。

石矛

木柄时代的到来是古人类进化为现代智人的标志

绳子除了捆绑石器延长使用距离和击打范围,有效地保护自身之外,还能够结网捕获鲜活动物,进行豢养。网罟都是使用绳网捕获猎物的活动,用来捕获动物的为网,用来捕鱼就是罟。捕鱼的活动在河流宽阔平缓的河段,由于网比较轻容易浮上水面,于是就有了石坠,现代人叫网纲。这个阶段畜牧业和渔业完成分工。

采集业包括采集野果、树叶和野草、草籽、根茎等等可以充饥的植物。采集业是随着群落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狩猎区域的局限和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造成食物来源不足,迫使人类寻找容易获得,数量较多,繁衍较快的食物种类。为了获得更多食物,人类开始把采集的种子撒向荒芜地,把小树苗移到向阳的空地,种植业得到发展。一系列农耕石器孕育而生。

打制石器的主要特征

(一)、鲜明的打制痕迹

结构石器时代石器的握点已经固定,打制石器主要加工点就是结构点。结构点是握点和作用点、线、面之间的平衡点。平衡点选择和加工,可以说是相当于现代的雕刻工艺。

(二)、固定的使用痕迹

结构石器具有固定的使用点、线、面。由于长期固定使用相同部位,一般都会出现很明显的使用痕迹:或破损或因击打裂痕,或者圆盾、尖利、变形,或者定向磨损等等。

(三)、清晰的外形轮廓

结构石器外形轮廓经过打制基本成型,虽然经过长期使用轮廓圆盾,很多仍然保留加工痕迹。结构石器外形轮廓属于重要的结构形状,也是区别于其它器型的标志。同类结构石器具有相同的功能。

淇河石器——石杵

(四)、专业的使用功能

结构石器结构的确定性,就表示功能的专业性。打击属性的石硾、石饼(盾);砍击类的石斧、石刀、石戈;戳击类的石杵、石矛、石剑、石簇;挖掘类的石铲、石锛、石锹;谷物、草籽蜕壳专用工具石簸箕;坚果破壳专用工具;刮树皮用的削刮器;刮毛器、(兽皮)磋磨器;结网捕鱼坠网的石坠等等。

淇河石器——石锤,石饼

(五)、品种丰富多样

打制石器从品种上讲,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古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石器体系。狩猎器系列;采集器系列;生活器具系列;崇拜器系列等四类三十几个品种。

磨制石器的主要特征:

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间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现实中应该没有严格界限。淇河石器中,打制石器粗磨阶段应该在30-10万年间;细磨阶段10-3万年之间;3-1万年为精细磨制但无孔阶段;1-0.8年为精细磨制和有孔阶段。打制后再磨制是石器加工的一般程序,磨制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改善,精细程度不断提高。

淇河石器——石如意

磨制石器的标志:

一是应该严格地出现磨制面;二是经过磨制的边缘成直线;三是尖锐部分具有多方向磨制痕迹;四是无论大小其形状相似,结构稳定。五是很多已经具备了现代常用工具的体貌特征,有的跟现代工具形状上已经没有差别。

与打制石器比较,其基本特征:

(一)、器型精美小巧

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用于近身搏击的大型石器逐渐被淘汰;随着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古人对精细石器的审美爱好,日渐增多,从形状大小到材质颜色、石质纹理等等都有自然审美意识的发现,尚美器型多样。

(二)、创新器型较多

由于各个部落群体都有自己的石器加工单元,出现了地区性的石器品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很多日常工具转化为生活器和服饰器;出现鲜明的石器文明气象。石斧、石刀转化为贵族配饰;石杵、破壳器转化为医疗器械石针和砭;石矛转化为象征意义的男性生殖器进而成为石如意等等。当然狩猎器也转化为兵器。

淇河石器——石斧,石刀

(三)、区域特征明显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河段由于两岸出露的岩石成分不同,石器的材质也有差别。但是下游地区出现的石器材质复杂、器型参差,说明其石器来源于不同的部落;特别是磨制石器更是多材质、多器型,很多上游石器在下游几乎都能见到。

可能部落之间经常出现石器交流和物资交换;或者是有些历史悠久的大部落从上游迁徙而来,携带着大量石器,不同部落之间不断地在下游兼并汇合,形成石器混合。

(四)、进攻器型增加

随着部落自身壮大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部落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大多都是以下游宽阔的河面为战场,狩猎时为争夺猎物产生冲突;或者为抢夺领地不断厮杀。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