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作者
王人平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儿。
“照我说的做,但不要学我的样子”是今天父母育儿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常见一些父母用暴力手段去教孩子文明表达,用粗鲁的方式去教孩子懂礼貌,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以自己失位或越界的方式教育孩子承担责任和遵守规则,自己情绪失控却要求孩子心态平和……可是,当我们当众去逼迫、责备一个还没准备好的幼儿去打招呼时,想过这本身就是很没礼貌的吗?当我们怒斥孩子的坏脾气时,想过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当我们强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时,想过一个从不被我们尊重物权的孩子会懂得尊重他人吗?当我们面对还缺乏表达能力的孩子“打架”施与暴力时,想过他的困惑吗?爸妈能打,我为什么不能?相信每个复印过资料的人都知道,如果复印时发现复印件有错字,需要去改原件,才可以终止错误。可是在育儿中,有多少父母有这份自省和觉知?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最真实的自己。
榜样即为楷模,即为示范,是指值得学习、模仿的人或事物。榜样力的本质是自我管理,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值得尊重、信赖和仿效的。榜样力不是父母角色赋予的权利,它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孩子愿意追随你,和你要求不要求没有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有权要求你,你就要听我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家长身份,和自己做的如何,有没有威信没有关系。
生活即教育,决定了榜样的示范是父母最重要的育儿力之一。
我常讲,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其实不存在不教育的状态,孩子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自然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如同女孩子进美容院,不是整容,就是毁容。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自然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也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想不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父母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为孩子示范并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行和教养。而一个孩子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被这样对待过。所以,不要再去责怪孩子为什么和我们期待的不同,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就让自己先成为那个改变,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自己先成为那种人。
好的榜样示范,是父母获得威信的重要来源,是育儿的前提和基础。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社会,语言的力量越发变得苍白。当我们一边抱着孩子闯红灯,一边告诉孩子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孩子会信我们吗?当我们要求孩子正襟危坐,告诉孩子要做个正直的人,孩子会想,那妈妈早上送我去幼儿园时,怎么给老师送了一张购物卡?当我们边打麻将,边怒斥站在身后的孩子说:“快去学习,爸爸没本事,咱家全靠你了!”孩子会怎么想?“爸爸,我看你玩得挺开心,我也要过你这样的生活。”苛责孩子去做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的事,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一个虚伪、言行不一的人,最后连做父母基本的威信都会失掉,到那时候,即使我们能做到的去要求孩子,孩子都不会信服。记得一个小故事曾对我触动很大,说的是一个崇拜甘地的孩子爱吃糖,妈妈带他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孩子。甘地说,你三周后再带着他来。母亲三周后再来,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妈妈问甘地为什么上次不说,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才有勇气跟他讲。这个故事也正应验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自己能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光辉榜样,一切有关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
成空谈。”
好的榜样示范,是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和熏陶,是育儿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告诉他的,他会忘记,示范给他的,他才会记住。一个人的价值观、人格品质、行为准则、修养礼貌、规则界限、习惯态度等,靠单纯的说教和强制要求都无法完成。孩子只会被自己尊敬、信赖和爱戴的父母熏陶,通过模仿来吸收,最终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当我们自己就是个脾气暴躁,不懂理性表达的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后把孩子、伴侣作为出气筒,摔盘摔碗,非打即骂,孩子会从我们身上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文明表达吗?当我们自己就是个胆小懦弱、消极悲观、遇事总是退缩的人,孩子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什么是勇敢和自信吗?不会的!真正能给予孩子影响和熏陶的,唯有自己身体力行的示范。我们只能用我们的爱教会孩子关怀,用我们的微笑教会孩子乐观,用我们的豁达教会孩子包容,用我们的担当教会孩子责任,用我们的自省教会孩子思考。而榜样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还因为,当我们都不能改变自己时,就不会知道改变需要什么;当我们自己都不具备某种品质或能力时,也不会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能让孩子具备,这时教育就会变得盲目而草率,而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
好的榜样示范,也是父母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因为我们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正如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个优秀的父母,不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中心,他们不会为孩子失去自我,反而会借助孩子完善自我。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有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懂得让自己尽量愉悦,传递给孩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因为他们懂得,所谓影响、熏陶、教育,都只是父母做好自己的衍生品,孩子自然会因为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而追随和模仿。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孩子受益只是结果,不是目的。明白了这层道理,我们就不会整天总盯着各种育儿秘籍,忙着去管教孩子,而更愿意多花些时间去阅读旅行、亲近自然、接触艺术、参与社会、体验生活,借助对孩子的爱和教育,而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
本期结语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有一点需要父母注意: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无法选择的,孩子必然以父母为模仿对象,所以父母一定要先立足做最好的自己。但父母自己要有一份觉知自己应该是一个可以被模仿却注定被超越的榜样,我们的要求不代表绝对的正确,只是一种选择和可能,孩子比我们离未来更近,这个世界,终归是他们的,我们要心怀敬畏。作为父母,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是我们的责任,但决不能做好为人师的自以为是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