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哪个瞬间让你感觉中国游戏产业真的完了?

第一次写一个不大系统的答案,内容不做任何考证和系统解析,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题其实可以等大神来好好答一下。

1996 年我还在上小学,那时候开始接触《仙剑》(同期其实也接触了《红警》《魔法门》《FIFA》等各种游戏,但真正喜欢的还是正统 RPG),正值暑假,父母也不大管我,那个时间段我开始沉迷电子游戏:沉迷到吃个饭都处于魂离状态,晚上做梦梦见赤鬼王...过了那一阵,就不再沉迷游戏了。

但那时起便成为 PC 单机游戏的拥趸。到初高中,个人计算机才真正在国内兴起,那时候周围的小伙伴开始去网吧,沉迷于网游《传奇》。有一次我跟他们一起去了网吧(几乎不去网吧),也尝试了一下他们的传奇,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游戏制作还不如 2000 年的《剑侠情缘 2》精良,2D 人物动作之类的都差得远,有什么好玩的。

我心里只是默默在想:这帮人应该只是没见过世面吧。之后我也几乎没怎么接触网游(确切的说是 )。后续我迷恋的多为日系 RPG,、、卡普空、光荣之类的作品,台湾如弘昱科技的《风色幻想》当然也得提起——无奈我不玩主机和掌机,所以也错过了很多好作品。西式的游戏并不喜欢,《博德之门》《无冬之夜》《暗黑》什么的(可能因为我脑细胞比较少),唯一大爱的是西木头最后的《NOX》(神作,玩了很多次)。

其余类别的是作为日常佐料去接触的,比如各类模拟经营类、竞速类、动作冒险类。

从工作往后,我已经不追游戏了。大型游戏真正花精力去玩还是前些年的《碧之轨迹》《仙剑》、《上古卷轴 5:天际》(实质也不过是想装个天际巨根 MOD,顺便和 NPC 随时 XXOO 下),还有《龙腾世纪:起源》(也是 XXOO MOD),想起来也快 10 年前了(哎,我好老)。

当时其实看着《龙腾世纪:起源》这种 2009 年的游戏的画面,人物身体皮肤的光影细节——对 PC 配置要求也不算高,再看 2013 年的《仙剑 5 前传》的画面,就能明显知道国产游戏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在哪里。当然,我本人是很爱《仙剑 5》和《仙剑 5 前传》的,反倒不怎么看的惯《仙剑 4》和《古剑奇谭》这种要死不活,为讲所谓的“庞大”世界观,游戏氛围显得死气沉沉的风格。

不过作为一个“老人”,其实真正感觉中国游戏产业“完了”比这些都还要早(仅作为 PC 玩家在此发言)。金山的《剑侠情缘》是我一直在追的系列,我记得《剑侠情缘 2》发行当天,还请了谢雨欣做活动宣传——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谢雨欣是谁,也算是国内一个小明星吧,当时《剑侠情缘 2》的片尾曲特意请她唱的——那个时候国产游戏仍然是很有未来的存在。

那一年我在上初中。首发当日还挺兴奋的,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建立起盗版和正版的差异概念,而且我所在的城市当时要买到正规渠道的发行版本还挺不容易的,所以那款游戏还是在商场里买到的盗版。随后在《大众软件》上了解到盗版对于国产游戏的危害,就开始积极攒钱买正版了。

所以后续的《剑侠情缘外传:月影传说》《新剑侠情缘》,都问了很多地方买到盒装的正版,那个时候也知道了,游戏还有“豪华版”这种东西,送把扇子、书签之类的。《新仙剑》《仙剑客栈》《仙剑 2》《仙剑 3》后续还专门买了正版送给自己喜欢的邻班男生;通过《大软》邮购偏多,我还因为游戏买的次数多,拿到国内某游戏公司的一张会员卡,至今都收藏着(如果是没有正规渠道的,比如早年的《真三国无双》,也只好玩玩盗版-打...)。

仙剑 95 版当年正版还有一本纸质的说明书,详细阐明各种道具、仙术、人物之类,被我翻烂了。

好了,这些不是重点。其实从第三波出《赵云传》开始(2002 年年初),我们从科技媒体的报道差不多就知道,国内 PC 单机游戏现状堪忧,一方面是真的很难赚到钱(盗版也是个很大问题);另一方面是,网游充点数,出售点卡的这种盈利方式,逐渐在铺货渠道也变得成熟(而这种盈利方式也并不存在盗版的顾虑)——周围的很多同学隔三差五地买点卡(想起来,我居然从来没买过点卡)。

这也让原本一次性买断游戏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网游让游戏公司持续有收入从玩家那里进账。而且那个时间段,为了防盗版,很多还在做单机游戏的公司各显神通,引进各种反盗版机制——比如我记得《仙剑 2》的反盗版,已经反到我这种整版用户都觉得体验真 TM 在这个问题上很糟糕的程度了。

让我最气愤的一件事情是,在《新剑侠情缘》之后,当年《剑侠情缘 3》原本是要出单机版的。我对这个系列一直都是颇有好感的,至少我觉得在制作上面表现出西山居游戏工作室的认真态度。《新剑侠》当时为了配合发售正值春节的气氛,男主在游戏中,在春节时间段是可以看到游戏内部城市的春节装点的,还能从 NPC 那里听到贺新春、祝福的话的,偶尔还能收到红包。《剑侠情缘》从外传开始就做了多结局设定,那个时候的游戏在音乐、剧本的制作方面都还是颇用心的。

《剑侠 3》单机版的发售在当时,也有媒体做了预告,似乎是金山自己宣布的吧。但后来,我忘了具体的时间点,金山宣布放弃《剑侠 3》单机版的制作,直接转做网络版。这基本宣告了《剑侠》系列的彻底破产(抱歉,这是我作为一个纯单机游戏玩家的说辞,在我看来,这个游戏基本就死了;但至少我还不会在《樱花大战 4》之后说什么世嘉时代结束这种话...)。这在我看来就是中国游戏产业的转折点。

金山,包括第三波那个时间段基本都很坦诚地说,单机游戏难以为继,热门游戏公司都在搞网游,加上盗版的猖獗,公司很难赚钱或做着赔本买卖。同期不久,好像是金山,就宣布彻底退出单机游戏市场;而留在这个市场上的已经没剩几家公司了。

在我看来,中国游戏产业那个时候就正式彻底玩完了。即便我还曾想过,或许国内这个市场氛围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把玩家培养成熟以后(抱歉啊,又一次表现出单机玩家的自以为是),市场或许会扭转。

在我看来很显然,中国的电子游戏无非就是被盗版和网游毁掉的。尤其在游戏行业发展期就出现了这两个足以致命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在此之后,除了一些真正坚挺的游戏 IP,有死忠粉的,比如《风色幻想》《仙剑》,国内的单机游戏基本就掰掰了——自此,除了手游,你还从哪里看过国内玩家们耳熟能详的国产游戏?

当然,我能享福的,无非还有来自更东方世界的一些作品——我是说 ,典型如《X 之轨迹》系列,偶尔有兴趣的话,国内代理公司还会把这些作品搬上台面,毕竟这些针对的就是一帮愿意掏钱玩这些游戏的人了。(最近才准备要玩《闪之轨迹》,我落后了。再次抱歉啊,我是 RPG 的死忠粉,主视角射击和策略类都不是我的菜,虽然我偶尔也会玩玩;所以我忽视了很多西边来的作品,所以也不能代表那么多人)

而且后续的情况是越来越不乐观的,看看姚壮宪公然都说了些什么,仙剑团队的几度变迁;看看《风色幻想》和弘昱现在是个什么局面。

一个健康的游戏市场才能够催生像《塞尔达:荒野之息》这样的作品,就像当年我玩《伊苏 6》的时候恨不得把我发现的所有有趣细节都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你说什么样的游戏公司会这么认真地对待微妙的游戏细节,至少我觉得国产游戏公司不可能,他们都需要赚钱。我们这些人最终如果能坚持下去,都会转往游戏机(游戏机的 PC 平台化是另一个话题了)。

你看丁磊为什么说任天堂“民间高手”,在很多国内企业家的眼里,资本是最重要的;游戏可能只是资本游戏的一个载体而已。

但另一方面,我也觉得手游作品并不是全无价值的。

最后的最后,我这个回答只代表我个人体验,我是很偏科的游戏玩家,玩的游戏也很有限。很多局面的形成可能还需要去了解游戏市场的国际局势,这样才能更好地说明,中国游戏产业是否真的完了,以及什么时候完的。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有很自大地把网游的兴起说成是中国游戏产业的崩塌——啊,我真的是这样想的。(需要注意的是,网游的定义或许还值得推敲;但至少我觉得一个一心想着用网游来赚钱的公司,很难花时间去仔细推敲其中的单机元素)

我记得当年,我还专门转了一份资料,在《传奇》之后一段时间网游特别火的阶段,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北美市场,网游的受欢迎程度,那个时候,网游在中国的火是绝无仅有的;出处不高兴找了。尔后的国际市场,我就不了解了。(毕竟这题目是“让你感觉” 嘛)

以上!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