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西游记》被忽视的名著 全书“无一字无来处”

传统的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有红学,《三国》有史学,《水浒》有文学,只有《西游记》什么也没有。可以说,从民国时代的思想家批评《西游记》之后,这部四大名著之一,一直都没有真正得到过重视,更多时候,人们把它当作传奇故事,当作神魔志怪去看,而忽视了一部名著背后的文化底蕴。

李安纲是少数研究《西游记》和宣讲《西游记》的学者,他说,“《西游记》是一部奇书,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儒道释三教文化合一的经典,也是一部有来历的书”。“无一字无来处”是他对《西游记》的形容,这句本来形容古诗的话,用在一部小说上,就显得特别的重,也特别的不可想象。

《西游记》的来处

研究《西游》几十年,对李安纲来说,这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被忽视的书,这部小说中的每一句,每一段,每一个名字,都有它的意义,可以说“无一字无来处”,作为一部小说,简直不可思议。李安纲说“很多人不承认,是因为他们的功底不够,真正要读懂《西游记》背后的文化蓝图,就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的了解和精深的研究,要懂儒道释,懂唯识论等。”

更多时候,《西游记》留给人们的影响,无非是一部中国传统的神魔小说,但李安纲说远远不止于此。他说,“其实神怪也不能说错,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不同,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而传统的中国人自己就是上帝,他们根据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创造了万神体系,有一套完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天父地母,天神地精,天地交感,合起来就是精神,而精神又被人统一到了一体之中,人的上半身是天,里面住着神,下半身是地,里面住着精。所以,所有神魔的事,其实都是人的事情。”

人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李安纲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论哪一门哪一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人的自我修行,《西游记》讲的正是如何提升自我的过程,里面有很多象征,比如说人有五脏,取经的人就有五个,孙悟空是心,猪八戒是肾等,所有的事情都有来历,三打白骨精为什么要打三次,白骨精一章,《西游记》原文的标题是“尸魔三戏唐三藏”,白骨精就是尸魔,尸魔是道家的术语,指住在人身体里的三个恶神,尸不是尸体,是身体,三个恶神,所以要打三次。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杀了六个毛贼,六个毛贼的名字叫眼见喜、耳闻怒……这个名字,起得明白清楚,是人心里的贼。狮子精叫九灵元圣,儒家讲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林林总总,许许多多,其实都是自我修行的过程。

李安纲:

1959年2月生于山西芮城县学张乡。运城学院教授,山西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河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企业国学堂专家委员。著有《白话〈幽梦影〉》、《西游记奥义书》、《李安纲批评西游记》、《李安纲批评小窗幽记》、《草木春秋》等。

《西游记》最养生

读了几十年《西游记》,也讲了几十年,李安纲说,二三十年喊叫,最开始人家骂我,说我异想天开,慢慢地,也开始有一批人对《西游记》有兴趣,想看看里面到底说的是什么。

在李安纲看来,自我修行也好,提升修养也好,都不是什么特别难懂的事情,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他说“比如说今天的人们喜欢养生,到处都在说怎么养生,其实《西游记》最养生。养生,最重要养的是精神,精在肾中,神在心里,所以,只要看孙悟空和猪八戒怎么做,照着做就能养生。孙悟空是心,心如猿猴,最是躁动不安,所以要戴个紧箍咒,约束住它。约束心,要使心一心一意,不能有二心,真假美猴王一段,原标题叫做《二心搅乱大乾坤》,讲的就是二心,如来佛对众弟子说‘你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猪八戒是肾,肾最劳累,所以贪吃贪睡,要戒,所以叫八戒,孔子说食色性也,猪八戒老想回高老庄,但是他最终没回,这就是修行,要是回了,就是放纵了”。

不管《西游记》中“自我修养的练成”究竟在今天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本身是传统文化中自我修养的一种浓缩和集中。李安纲说“一心一意就不浮躁,有二心就有灾祸,欲望太盛,志气太强就会栽跟头,这是传统哲学中普遍认可的道理。所以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一旦有心,猪八戒肚子饿,就肯定有灾难在前面等着。反过来,孙悟空虚心了,猪八戒实腹了,就安宁了。老子说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常常赶走心中的欲望,才能让心里更加包容,这样的道理,从古说到今,但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尤其缺乏”。

这是一个心灵迷路的时代,也是一个灵魂无依的时代,李安纲说,“《西游记》关注的是心灵方面的成长,这恰恰是现在我们最缺的。这些年来其实很多人讲《西游记》,讲管理的说它,讲经营的也说它,但其实都是断章取义,中国人太聪明了,片言只语就像把握住一部书的精华,却不知道往往丢掉了精华”。

灵魂需要安宁

正因为心灵的迷失,所以《西游记》也总是被忽视,李安纲说,“四大名著,其他三部都和现实很近,但唯有《西游记》,远离物质的世界,偏偏我们是一个物质至上的时代,所以看的人少,说的人更少了”。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李安纲说“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其实《西游记》里很多都是明喻,甚至是直接就说,问题是人们不去看。现在没有了那种读书的机制,什么都是别人嚼过之后的,就好像微信,一个人写,所有人转,人们可以对大师的一句话有所感应,可以短时间造出很多的新词汇,但是真正关注心灵成长的,太少了。”

看电影、看电视、上网,唯独不愿意读书,这或许正是浮躁的原因,李安纲认为,还是要读原典,他说,“人们看书,会有充分的想象,但是看电视电影,太具体的形象,使得想象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少,比如看《西游记》,新版的特效强大,视觉冲击强烈,但想象空间很少,老版的六小龄童演得好,用人打动人,比新版好,但还是不如书。这是一部和心灵有关的书,因此,最合适的方法是看书。”

看新版不如看旧版,看旧版不如看书,李安纲说,“快餐吃一次,调剂一下很好,但是吃多了,就会生病,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一样。为什么快餐不如妈妈的饭好吃,因为妈妈的饭不管做得好不好,但是其中饱含情感,所以隽永绵长,余味无穷。”

“现在的大片,想方设法地把人们拉到电影院,让人们进入到电影的场景里,3D可以让人身临其境,但是无论多近,也是别人设定好的画面,一股脑儿塞给你,就像催眠一样。很多人从电影院出来,会觉得头昏脑涨、头重脚轻,就是因为被塞了大量的东西,现实和虚幻交错了。在这样的世界,我们正在失去愉悦的审美,而变成被反复催眠的动物”。

我们回到了原始的时代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回到原始的感官刺激的时代。李安纲说,“说是科技解放了我们,其实是它又把我们打回到山野之中、丛林之中,不再关注灵魂想说什么,也将圣贤几千年建立的美好的精神粉碎”。

那些文明的传承、民族的精神,从未消失,但却悄无声息地在书页中沉寂。李安纲说,“人们反复被催眠,但却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去读书,现代人压力太大了,买房子、买车,结婚、孩子上学,一个人承载了过去许多人的事情。我们的灵魂,被深锁在心底,没人听它说什么。在做禽兽的时代,人不知道有灵魂,有了圣贤之后,几千年中,让我们知道了灵魂的存在,知道了心灵的世界,知道了要让心灵升华,但是在今天,这一切都被打碎了。我们和祖先建构的精神,和民族传承的文明沟通得太少了。既不想听灵魂说话,又不想让灵魂做事,只能不断地堕落,变成物质的奴隶。”

要重新唤回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重新找到中国文化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建设之道,李安纲说,“西方人喜欢说启蒙,启蒙是有外在的力量在影响。中国人说觉悟,是全息的,是完全发自内心的,睡醒叫觉,知道我是谁叫悟。启蒙是外来的,可以量化,一点一点儿来,觉悟是自我的,是全息的,就好像全息打印一样,一下子把整幅图景都包容进去,可能一时之间不能全部消化,但不用着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点点的日常生活中,印象会越来越深”。

讲了几十年西游,也讲了几十年传统文化,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李安纲说,“最近我正在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把明清时代8个著名学者对《西游记》的批评整理成一个汇评本,一件是把我自己对《西游记》的批评汇集成一部书,这两部书基本上已经完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点新的启发”。

晨报记者 周怀宗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