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提起蚂蚱、蟋蟀和蚱蜢,相信有很多农村朋友都非常熟悉。因为在这些生物之上,都或多或少地承载了小时候的记忆。在农村孩子的眼里,夏天可以爬上树去抓知了,而后烤来吃。
也可以抓来蟋蟀,让它一直鸣叫不已。可以说,这是城市里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到的快乐。可是在这些生物当中,蚂蚱却要算是个例外。因为很多人抓住之后无非就是把蚂蚱给玩死。
并不会有烤来吃的想法。毕竟蚂蚱里也有青蚂蚱和灰蚂蚱之分。不是对蚂蚱特别熟悉的人一般并不知道这二者有啥不同的区别,以及烤着吃会不会出现问题。但也有些胆大的孩子。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青蚂蚱和灰蚂蚱用狗尾巴草一同串好。直接架在火堆之上等待着它们变成熟透的颜色。老实说,烤蚂蚱其实并不好吃,也有一些人看到这种虫子就很是害怕。
因为蚂蚱里的蛋白质含量实在是太少了,吃一个都不够塞牙缝的。可是吃得多了又可能会犯密集恐惧症,一想到自己的嘴里都是这种蹦来蹦去的昆虫就不敢将它们全然咬牙咽下肚去。
所以喜欢吃蚂蚱的人是非常少数的。可是近年来却有一个十分反常的现象,那就是明明国人都不吃蚂蚱,但蚂蚱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主要有三大方面。
生态环境的变化
其一当然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因为小时候的农村地区由于并不特别发达的缘故,而造就了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南方的一些省份里,野外不止有昆虫,还有青蛙、蛇和蝎子等生物。
而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够在野外频繁露脸和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污染没有那么严重。毕竟这些生物都是伴随了人们上千年之久,而且只要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就不可避免它们的出现。
在2010年以前的农村地区,很多河沟里和稻田里都可以看到田螺和青蛙。有些朋友甚至可能还会想起通宵去抓青蛙的经历。换到蚂蚱上来说也是如此,小时候的农村人都见过蚂蚱。
甚至于有很多人都吃过烤蚂蚱,也拿过蚂蚱去吓女孩子。但现在的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没见过了,这其中当然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我们都知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后经济发展迅速。
可是相应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也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就忽略了保护环境这一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而后才开始重视。
生态平衡被打破
当然,对于环境的污染可能并没有直接破坏到蚂蚱的生存环境,可是生物链条上的平衡状态却极有可能被陡然打破。我们都知道,在大自然界中会存在着一条大范围内的生物链条。
所有生物都是处在这条链条上的固定位置里。民间文化中也有俗语对这种现象和规律进行了总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把蚂蚱代入到小鱼的位置之上,我们就可以更好理解。
比方说虾米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蚂蚱的数量与生存条件;而大鱼也就是蚂蚱的捕食者一多,也会促成蚂蚱数量下降的局面出现。所以纵使没有人类干涉,没有国人去吃蚂蚱。
但是蚂蚱也可能会出现数量下降的情形。对于捕食者来说,如果其他的食物数量骤减的话,那么它们会有很大可能去加大对于蚂蚱的捕食。这样一来,蚂蚱数量减少也就不意外了。
其实我们人类身上也可以适用这个生物链条。就好像穷人家的生活条件非常窘迫一样,过年常吃的鱼和肉,在平常不一定会吃。那么平常的人们为了要节省成本可能就会选择去喝牛奶。
保护环境力在必行
在保护环境意识得到显著宣扬的态势下,生态环境的改善必然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大趋势。因为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就是在发展到后期时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我国当前也在经历这个过程。
习总书记也说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蚂蚱草蜢等这类昆虫的出现频率无疑会大大提高。只不过,保护环境仍旧需要大家去身体力行,做到自己该做能做的。
至少是力所能及的一些节能减排方面。比如说,天气不热的时候就可以不开空调;能够走路、骑行到达的地点可以尽量不开车;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等等。
虽然说蚂蚱也算是害虫中的一类,可是蚂蚱在生物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却是必不可缺的一环。人类也是如此。在人类社会当中,必然会出现富裕者和贫穷者。要想全部单极化这不可能。
但反过来说,多极化的局面一经出现的话,就势必会对其中人们所扮演的角色要求甚高。如果缺少了任何一环,那就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反之,维持平衡则可以促成稳定。
综上所述,蚂蚱数量日趋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二是生物链条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三是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影响所致。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