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来,三缺一,苏州老祖宗的创意,可不能落下!

自从元旦一过,2017年的春节,离我们很近了,又到了吃喝×赌的“过年”了,有钱的在琢磨飞往世界各地,没钱的在合计“过年去哪里打麻将”了。

赌博,不是好事情,多少人为此倾家荡产,但是,“以娱乐为核心”的麻将,是春节期间必备的道具,不打两场麻将,怎么能算过年?

相比斗地主、扎金花、掼蛋等纸牌,麻将在苏州更为盛行,原因就是“麻将很闹腾、很热闹、很刺激”,而更为重要的原因:

麻将,始创于苏州!

据史料记载,麻将的创始人为苏州文化界名人“冯梦龙” (公元1574年—公元1646年,享年72岁),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老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称“三言”,但这书不过是给小学生的贡献,这位苏州人对后人最杰出的贡献:麻将。

为何说麻将是冯梦龙所创造?首先,他著有一本书,叫《马吊脚例》。

该书的序中说:“博弈止娱两人,而呼卢道杂,烦嚣可厌。骨牌入村妓竹篮中,卑不足道,打马弹棋,解者实鲜。嘿然角智,兹戏为优。牌制惟我苏最精,而斗法亦惟我苏马吊最盛。每戏用四脚,三人共攻一桩,如马之独吊一脚,故曰‘马吊脚’。”

翻译:

下棋只能两个人玩,而且赌起来复杂,太烦了。骨牌则盛行于野鸡手中,太LOW了上不了台面,打马弹棋(两种类似飞行棋的游戏),又有很多人弄不明白,要开开心心的实现智力碰撞,还是麻将最好。

做麻将牌的技术我大苏州最厉害,而麻将的技术也是我大苏州最流行。每次四个人一起打牌,三个人进攻一个庄家,就像把马的一只脚吊起来,所以称为“马吊脚”。

他接着说:“余既定此格例,又仿棋经之意,述其方略为十三篇,俟好事者采焉。”

翻译:

我定下了这个马吊脚的规则,模仿了棋道的对弈,并且写了麻将秘籍十三篇,给喜欢麻将的人参考学习。

由此可见,冯梦龙创造麻将游戏的用意非常清楚,他认为:围棋游戏只有两个人玩,骨牌则上不了休闲娱乐的台面,惟有马吊可以精彩纷呈,而且是四个人玩的游戏,所以他发明了此种游戏。

此外,除《马吊脚例》外,事实上冯梦龙还有其他的麻将著作存世,主要有《牌经十三篇》,也称《牌经》。还有《牌谱》一篇,收藏在冯梦龙的《山中一夕话》。

其次,在明清学界中,人们也早已认定冯梦龙就是中国麻将的创始人。

如明末清初的学者、太仓人陈瑚(1613—1675)辑录的《顽潭诗话》中明确指出:

“马吊即戳戏,始创于明时常熟冯犹龙,百老用献,千生用闯,无何有闯献二贼之祸。”冯犹龙,就是冯梦龙,犹龙是他的字。由于冯梦龙是现在的苏州相城人,地方与常熟临界,所以陈瑚将其称之为常熟人。

冯梦龙怎么就创造了麻将?

主要原因是这小子“聪明又好玩”,是满帽子创造力的科学家,又热衷游戏人生的实验创造。

冯梦龙虽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

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并不顺畅,屡试不中导致了他后来放弃功名而专注于在家中著书,其间曾热恋过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虽然没有包养成功,总算打入了地下娱乐圈。

这使冯梦龙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从而为创造麻将活动提供了生活基础,再结合棋道之意,创造了麻将这新型娱乐手段。

在苏州,麻将最早的名称叫“马吊脚”,这个名词就是由冯梦龙所创。所以他写的书名叫《马吊脚例》。

之所以叫“马吊脚”,那是因为四个人的麻将从创始起就强调,它是一个人对三个人的智力游戏。

玩马吊必须四人,所以如马的四足,玩的时候,四十张牌分成五份,四人各执一份,第五份的八张留在桌上随着牌局而吊动,所以称为“吊”。

冯梦龙说:“每戏用四脚,三人共攻一桩,如马之独吊一脚,故曰‘马吊脚’”。

其实马吊的“吊”,也有写着“掉”的。

如清代杭州学者汪师韩(1707-?)在《谈书录》中所说:马吊本名马掉脚,约言之曰马掉,后又改掉为吊”。又有清末民初人徐珂(1869-1928)也在《清稗类钞》中说:“古云马掉脚”,“后又改掉为吊”。

我们的理解是,掉就是换的意思。就是允许用手中的一张牌去换桌上的一张牌。吴语中的换牌读着“掉牌”。

那么,“马吊”怎么又会被称为“麻将”的呢?这应该与苏州方言的读音有关。在苏州方言中,“马”和“麻”同音。而“吊”则是“鸟”的意思。这种“鸟”又通常是指“麻雀”。

所以逐渐地“马吊”便改称为“麻雀”。而麻雀的“雀”,正好又和苏州方言中的“将”是同音,于是“麻雀”便又成了“麻将”。

在日本,至今仍将“麻将”称之为“麻雀”。这是否说明,日本的麻将正是从吴语地区而直接移植的。

因为据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的麻将是在1909年由一个叫着名川彦作的日本人英语教师带入日本的。而这一期间中国的麻将已是全国流行,并有“吴吊”“、京吊”之分。

“京吊”是指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麻将,“吴吊”是指以苏州为代表的吴语地区麻将。北方麻将中从无“麻雀”一说,唯有苏州人“麻将”与“麻雀”,是同一发音的词。

据称,冯梦龙创造的麻将,最早只有四十张牌,为纸质的。

明末清初在苏州地区流行的纸质麻将,据说以苏州桃花坞、太仓卫前和昆山司马桥制作的纸质麻将质量最好,都是“以夹青纯绵纸”做的。

“麻将”应该是在清朝末年开始由纸质改为骨质或竹质。

徐珂《清稗类钞》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康熙时,士大夫喜马吊,其牌之横纵幅,较纸为稍广,绘画雕印并同。凡四十页为一具。”说明最迟在康熙时期的中国麻将还是纸质的,并保留着四十张牌的传统。

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后,社会上有了骨质或竹质麻将,其牌数也已增加到一百三十六张,和今天没有两样。

由此有两点值得人们注意:

第一,由纸质麻将改成骨质或竹质麻将,显然提高了麻将的耐用性。

第二,在纸质向骨质或竹质转变的同时,可能又增加了牌数,这显然进一步提高了麻将娱乐的技艺性和复杂性。

既然是这么有创意的东西,既然是苏州人创造出来的传统,春节期间,怎能不搞搞麻将?

来来来,一缺三,赶紧来!

一毛一个花,谁赢谁请客!

— THE END —

态度爆文

评论(0)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