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问答 » 正文

杨开忠:个别超大城市也会取消落户限制,我相信10年左右一定会实现

*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杨开忠(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60s要点速读:

1、随着城乡区域差距缩小,地区生活水平趋于平衡,个别超大城市会取消落户限制,我相信这个10年左右一定会实现。

2、部分年轻人“逃离”一线城市,总体上不是什么躺平,而是年轻人基于自身幸福感最大化的理性选择,符合现阶段国家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多中心化的内在要求和国家战略。

3、个人依自身情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正常情况下一个城市的人总是有进有出。从单中心发展到多中心发展是较大国家和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多中心化发展进程中,北上广深人口集聚乏力甚至在调整中一时负增长,是必然的。

正文:

01

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总体上是他们理性的选择

我不太同意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深就是躺平的说法。我觉得,他们的选择绝大多数都是理性的。为什么呢?一个人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根本在于哪里能让他能获得最大效用,能让他最有幸福感。从经济学来看,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的幸福感决定于他能获得的收入、愉悦和要付出的住房、通勤、健康等生活成本的综合。无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更多年轻人涌入北上广深,还是现在相对较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深,总的都是年轻人自觉不自觉在综合考虑了选择一个城市自己可能获得的收入、愉悦和预期付出的住房、通勤、健康等生活成本后的选择,也就是说,过去相对较多的人认为选择北上广深令他们更幸福,现在相对较多的人认为“逃离”北上广深到成都、武汉、长沙等让他们更幸福。

这一点也可以从我国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宏观趋势得到说明。从单中心发展到多中心发展是较大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地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无论市场运行还是政府行为,我国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国总体层面无不开始萌发从指向北上广深的较单一中心化发展向更多中心拓展的多中心化发展阶段的转变,这些年来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表现在成都、重庆、武汉、长沙、西安、郑州等城市在全国甚至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可以说,相对较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深是这个规律的重要微观基础和表现,既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国家战略,因而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潮流,应该给予积极肯定。“躺平”的说法反映了少数真实但不符合绝对多数事实,是消极的。我希望官产学民媒各界不要用“躺平”来刻画相对较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深的选择。

02

在多中心化发展中个人依自身情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

2021年,武汉、成都、杭州等所谓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长比较迅猛。我们可以预见,将来这些城市市场竞争会和北上广深一样激烈。竞争激烈是活力的体现,是优势的源泉。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更多像北上广深充满竞争、富有活力、具有优势。只有更多的城市像北上广深那样富有竞争、活力和优势,中国才会全面崛起成为现代化强国。当然, 人是不同的,能力大小、喜好、幸福感受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人对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时间你可能从别的城市进北上广深、他可能出北上广深而去成都、杭州等别的城市,一个城市总是人有进有出,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人的地方选择,也不能用一把尺子要求不同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像北上广深一个样。然而,从是否具有全国中心性、国际性看,全国像北上广深的城市不会只有北上广深,最终大约会有十几个,成都、重庆、武汉、长沙、济南、青岛、郑州、西安、沈阳、大连等是最有希望的候选城市。

在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全国整体层面加速多中心化的进程中,北上广深人口集聚乏力甚至在调整中一时负增长,是必然的。因此,我们看到了2021年北京常住人口较2020年减少0.4万人。过去,北京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的多得很、出的少得很,导致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奇高,最终达到进一步集聚成本大于收益,“城市病”凸现。于是,2014年合乎规律开始疏解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十四五时期,为了防治城市病,我们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普遍着手适度疏解人口了。

从目的地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适度疏解有两类。一是都市圈内。基本的都市圈是指作为核心的城区与周边地区组成的日常生活意义一体化地域,在这个范围内,相当比例的居民可以职住分离、自由优化选择工作地、居住地、孩子上学地、购物娱乐地方的区位组合,如住在郊区、工作在市中心。因此,都市圈化日趋显著。 二是政府根据人口迁移,尽可能地让老百姓更幸福,尽可能减少他们的通勤成本,减少住宅成本,提高收入,创造相应的条件,包括引导产业和人口一块儿迁移,这样就能少走通勤路,生活会更幸福;二是都市圈外别的城市。例如,从北京迁移到成都、武汉等,这是你就不在北京这个都市圈子了,不再与北京人分享同一个住房市场,同一个地方劳动力市场了。究竟是圈内迁移还是圈外迁移,个人之间因自身情况和面临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尽相同的选择,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迁移者个人对这两种选择带预期获得的幸福感认知和比较。

03

落户制度未来可能呈三个阶段变化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有人问,我们是不是离户籍制度取消又近了一步?我觉得这主要是户籍制度的内涵变了,户籍还是要登记的。对于户籍制度的变化,我个人觉得从现在到未来可能主要是三个步骤:

一是除了个别超大城市以外,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这个今年宣布了,接下来关键在监督实施。

二是除个别超大城市外全面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过去,我们采用指标管理,在这种制度下,即使你达到了准入条件,没有指标名额也落不了户。今年,国家已明确提出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这可能预示着不久将来除个别超大特大外将全面取消落户名额限制,从指标管理转入准入管理,只有你满足准入制就能落户。同时,准入标准亦在降低。从上述发改委发的文件来看,这个动向是明显的。这种转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她的好处。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之间就能实现的,但我个人认为在“十四五”中后期基本就能够实现。

三是个别超大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随着城乡区域差距缩小,地区生活水平趋于平衡,我相信这个10年左右一定会实现的。

评论(0)

二维码